孫吳君臣的內外謀算
2024-10-09 08:33:50
作者: 李浩白
在諸葛誕的計劃當中,東吳援軍是一支舉足輕重的助力,可以在危急關頭協助自己守住淮南並割據自立。
然而,在現實中,東吳高層內部微妙而複雜的情勢卻終究令他大失所望了。
此時,東關的頭號權臣是大將軍孫(左糹右林)。他是由故輔政大臣孫峻臨死前私相授受而掌握大權的。所以,孫(左糹右林)在吳廷內部一直缺乏足夠的正當性與合法性。本來,諸葛誕來降、曹魏爆發內亂,是孫(左糹右林)藉助對外立功以鞏固自身權位的一個契機。孫(左糹右林)如果抓得住並利用好這個契機,於他本人自是大大有利。然而,孫(左糹右林)本人的文才武略較之先前的孫峻遠遠不及,更談不上是司馬昭的對手—諸葛誕來降這個契機,於他而言,便成了「火中取栗」。
本書首發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而且,在孫(左糹右林)的背後,幼帝孫亮聰敏多才,一直謀求親政主事,已然懷有利用此番北援之戰削弱孫(左糹右林)私人勢力的意圖。孫(左糹右林)想必對此亦有所察覺,為了自保安全,不願也不敢將自己嫡系的「孫家軍」投入前線虛耗受損。所以,他後來對北援之戰始終是持消極態度的。
就是在這重重謀算之中,面對諸葛誕的緊急求援,孫(左糹右林)最初只派了以全端、全懌為首的「全家軍」和文欽、唐咨等「外降軍」共三萬人馬北上援助。
全端、全懌、文欽、唐咨等人殺到壽春城外圍之後,正逢司馬氏部將王基在合圍壽春。他們無暇多想,自恃後援必至,遂全部突圍入城,為諸葛誕加油打氣。不料,他們剛進壽春城內,司馬昭親統的二十餘萬大軍便火速趕到。《三國志·魏書·諸葛誕傳》記載:
(司馬昭)使(王)基及安東將軍陳騫等四面合圍,表里再重,塹壘甚峻。
完全把諸葛誕、全端、全懌、文欽、唐咨等緊困城內,統統「包了餃子」。
在這個千鈞一髮的緊要關頭,東吳方面本應當全力以赴與諸葛誕內外呼應,腹背夾擊司馬氏大軍。可是,孫(左糹右林)為了保全自己的私人勢力,又只派出以大都督朱異為首的三萬名「朱家軍」再度北援壽春,授予他「解圍退敵」之責。
同時,孫(左糹右林)自己卻留駐大軍於鑊里,傍靠巢湖,作壁上觀,分明就是隨時從水路而遁逃回吳的姿態。
《江表傳》記載,吳主孫亮對孫(左糹右林)此舉甚為不滿,私下斥責道:
孤前敕之(指孫(左糹右林))使速上岸,為唐咨等作援,而留湖中,不上岸一步。
孫(左糹右林)違旨滯留,是擔心孫亮「借刀殺人」。但他亦從此失去了扭轉壽春戰局的絕佳機會。畢竟,朱異再厲害、「朱家軍」再驍勇,僅憑區區三萬人馬,在二十餘萬司馬氏大軍面前,又能折騰得出什麼「浪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