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一看就停不下來的三國史> 「以行而求名,以名而立身」的真相

「以行而求名,以名而立身」的真相

2024-10-09 08:32:15 作者: 李浩白

  《三國志·魏書·杜畿傳》注引《杜氏新書》稱:

  (李)豐砥礪名行以要世譽。

  《三國志·魏書、諸葛誕傳》亦稱:

  言事者以(諸葛)誕、(鄧)颺等修浮華、合虛譽。

  從這些詞句,我們可以總結出漢末三國時期士人們當官入仕的主要方法是:「以行而求名,以名而立身」,即:必須要以自身的德行、事跡和才藝表現而迎合當時的主流輿論,爭取獲得一定的名氣,方能脫穎而出、步步高升。

  在這方面做得最好的就是王祥的「臥冰求鯉」故事和時苗的「去官留犢」故事。

  父母有疾,(王祥)衣不解帶,湯藥必親嘗。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母又思黃雀炙,復有黃雀數十飛入其幕,復以供母。鄉里驚嘆,以為孝感所致焉。(摘自《晉書·王祥列傳》)

  這便是王祥以「孝」行而求到「孝廉」的故事。

  (時苗)又其始之官,乘薄軬車,黃牸牛,布被囊。居官歲余,牛生一犢。及其去,留其犢,謂主簿曰:「令來時本無此犢,犢是淮南所生有也。」群吏曰:「六畜不識父,自當隨母。」苗不聽,時人皆以為激,然由此名聞天下。(摘自《三國志·魏書·時苗傳》)

  請記住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這便是時苗以廉行求得「清廉」之美名的故事。

  他倆的「事跡」,可謂時人之中立名造勢最為成功的案例。所以,王祥一路做到了大司農、太尉、太保等高官;而時苗也做到了太官令、郡中正、典農中郎將等顯職。

  這就是漢末三國時期士人們改換門庭、衣紫佩金的著力點:以行揚名,立竿見影。但人人俱有孝廉之行,人人都會花樣百出,你若無人脈背景加以提攜,便只能將自己的孝廉之行做得出人意表、做得盡人皆知,哪怕是刻意作秀,也定會為上官所賞識。說到底,不會「包裝」自己言行的士人,在漢末三國時期想要出人頭地,那真的是難上加難。

  從某個角度而言,這種應仕模式其實比後世只做「表面文章」的科舉考試更為務實可觀,也更富有技術含量。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