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然立節,身後淵流
2024-10-09 08:31:43
作者: 李浩白
官渡之勝後,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之際,曹操上了一份情真意切的奏表,為荀彧請功:
臣聞慮為功首,謀為賞本,野績不越廟堂,戰多不逾國勛。是故曲阜之錫,不後營丘,蕭何之土,先於平陽。珍策重計,古今所尚。侍中守尚書令彧,積德累行,少長無悔,遭世紛擾,懷忠念治。臣自始舉義兵,週遊征伐,與彧戮力同心,左右王略,發言授策,無施不效。彧之功業,臣由以濟,用披浮雲,顯光日月。陛下幸許,彧左右機近,忠恪祗順,如履薄冰,研精極銳,以撫庶事。天下之定,彧之功也。宜享高爵,以彰元勛。
本章節來源於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
荀彧自稱「無野戰之勞」,不願受賞。曹操又親筆寫信給他:
與君共事已來,立朝廷,君之相為匡弼,君之相為舉人,君之相為建計,君之相為密謀,亦以多矣。夫功未必皆野戰也,願君勿讓。
荀彧這才接受了萬歲亭侯的爵賞。但他沒有料到曹操這是一招「先予後取」之術:曹操如此推崇於他,是希望他盡蕭何之職、竭張良之智,為自己接下來的代漢大業主動效力。然而,當曹操提出「復古置九州」之動議,準備擴大自己身為冀州牧所占的地盤,並為下一步榮升魏公預做鋪墊之時,荀彧卻站出來溫言軟語地勸阻了他。
也就是從這一天起,荀彧和曹操在未來的政治取向上分道揚鑣。其實,筆者倒認為荀彧並非愚忠於漢。
他先前每次在激勵曹操時,從來都是以漢高祖、光武帝為楷模而寄望於他的,在心中已然暗中期許曹操能成為第二個漢高祖、光武帝。如果曹操似漢高祖、光武帝一般肅清萬里、總齊八荒了,那麼他代漢而立是水到渠成、當之無愧的,荀彧也自當順從。
如果曹操生前不能吞吳滅蜀、一統四海,那他就不能丟掉漢室正統這面大旗,當以「虛君實相」之模式繼續平定天下。曹操一旦強行篡漢,則是對「奉天子以討不臣」大略的破壞,荀彧亦唯有阻之。
在現實中,曹操急功近利、不擇手段的舉動,讓荀彧深深地失望了。曹操剛一打下河北,就迫不及待地要做第二個袁紹了!心急火燎地給自己戴上「稱王稱霸」的冠冕!他如此躁動,是對「奉天子以討不臣」戰略的偏離,只會令自己離千秋帝業越來越遠。在這一點上,荀彧之真知灼見,無愧於「張良重生、蕭何再世」之美譽,而曹操卻確實有憾於「漢高祖」之寄望。既然以曹操之根底,只能成就霸業,又與袁紹何異?袁紹尚且不能長久,曹操又何以突破這個極限?
在沉思之中,荀彧停住了一切繼續扶持曹操的動作。只因曹操配不上帝業,那麼他也無須向曹操空費文韜武略了。
他回過頭來,只想在朝廷之中培植新的棟樑之材以濟世安民。鍾繇已經替他公開宣稱:「非聖人不能致太平。」曹操肯定不是「聖人」,他無法像光武帝那樣「身致太平」。那麼誰才行呢?「雅好人倫典籍」的司馬朗曾經講過:
伊(指伊尹)、顏(指顏回)之徒,雖非聖人,使得數世相承,太平可致。
於是,心有靈犀的他,從此全力栽培司馬朗那個「聰亮明允、剛斷英特」的二弟司馬懿成為「顏回」之大材,向他傳授治世之心法,使他茁壯成長,並漸漸取代自己成了這個時代未來的「命世之英」與「萬夫之望」。
後來,司馬懿及其家族果然不負他之所望,平吳吞蜀,總齊八荒,成就了真正的帝業。而司馬懿本人對荀彧是敬佩之極也感謝至極。他時常說:
書傳遠事,吾自耳目所從聞見,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他在掌權後一手提拔荀彧之子荀(左豈右頁)做了散騎侍郎,並將女兒嫁給了荀彧的孫子荀霬為妻室,以回報荀彧當年的栽培輔導之恩。
直到數十年後,司馬懿挾高平陵事變之勝而成為第二個曹操時,他在最後關頭仍然遵循著荀彧當年給曹操的建議:
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
始終沒有接受魏廷頒下的相國之尊、郡公之爵和九錫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