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朱元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第六章 防患未然,挑選接班人 太子朱標的父皇和母后

第六章 防患未然,挑選接班人 太子朱標的父皇和母后

2024-10-09 05:53:05 作者: 度陰山

  長子朱標出生時,朱元璋正在攻打集慶(南京)。他得知了處於後方的妻子馬女士生下了朱標後,興奮萬分,在戰場上刻石題字:「到此山者,不患無嗣。」

  1360年,朱元璋將大儒宋濂納入麾下後,專門指定他為朱標的第一導師,組建起以宋濂為首的強大教師團隊,以教授朱標思想文化。

  在朱元璋建國前夕,也就是1367年,他讓年僅13歲的朱標回老家祭祖。朱標臨行前,朱元璋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古代的英明君主必知小民疾苦,所以在位時可以自我約束,從而成為守成之真主。你出身富貴,習於安樂,這對成為一位出色的守成之君沒有幫助。我這次要你回老家,可不是讓你耀武揚威去的。你沿途要認真觀察老百姓的生業,知其衣食艱難;體察民情的好惡,知其風俗美惡。若你能在這次回老家後,知曉我創業的不易,那我就心滿意足了。」

  朱標不愧是朱元璋的兒子,他在從南京回老家安徽的路上,看到民生凋敝的景象,是一路看一路哭,哭得肝腸寸斷,跟隨他的人都異口同聲地稱讚:「真是個宅心仁厚的人啊!」

  回到南京後,朱標跪在朱元璋面前,仍是眼淚直流,險些把朱元璋那顆蛇蠍心腸哭成菩薩心腸。第二年,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國,嫡長子朱標順理成章地被立為太子。從此,他將看到世界上最血腥的場景在他面前上演。

  朱元璋為了鞏固朱標的太子地位可謂是煞費苦心。在朱元璋之前的歷代皇帝,都允許太子在所居之東宮設立自己的官員,朱元璋對朱標的東宮更是有著最細緻的安排。政府中的所有高級官員,理論上都是東宮的官員,比如左丞相李善長,是東宮的太子少師;右丞相徐達,是東宮的太子少傅;軍界大佬常遇春,是東宮的太子少保;御史中丞劉伯溫,則是東宮的兼善大夫。

  這個安排傳達了這樣一個信息:朱元璋的臣就是太子的臣,只不過現在暫由朱元璋管理而已,父子一體,父死子繼。文武群臣從中看到了朱元璋對朱標地位的高度認可,那些覬覦朱標皇太子位置的人不得不知難而退。同時,這種安排還有個好處:當朱元璋離開首都時,太子朱標監國,其所用的東宮大臣都是政府官員,雙方合作,不會產生矛盾。

  朱元璋雖然嗜殺成性,卻常對朱標說:「你必須記住以下原則:第一是仁,能做到仁慈,才不會失於疏暴;第二是明,能做到精明,才不會惑於奸佞;第三是勤,能做到勤奮,才不會溺於安逸;第四是斷,有決斷,且能決斷,才不致牽於文法。」

  朱標認真聽著,朱元璋又接著說:「我自成為皇帝以來,從未偷過懶,一切事務,唯恐處理得有不當之處,有負上天的託付。我日出而作,日落也不息,你有眼睛,每天也都能看到。你若能以我為榜樣,那就能保得住天下。」

  朱元璋說完,仍覺得意猶未盡。朱標已經聽得入了迷,他為自己有這樣的父親而感到無比自豪。可惜的是,朱元璋對朱標說的話和他做出來的事嚴重不一致。作為父親,如果言行不一,那肯定會讓兒子手足無措。更嚴重的是,一旦兒子看到老爹如此虛偽,可能反而會助長內心的惡,從而走上極端。

  本章節來源於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

  朱標險些走上這條路,但幸運的是,除了老爹虛偽的言傳教育外,他還有老娘馬皇后的身教。

  馬皇后據說名叫馬秀英,民間認為她是個「大腳片子」。我們推測,其容顏應該美麗不到哪裡去。畢竟,稍有姿色的人根本不可能看上朱元璋。朱元璋前半生過得悽苦,老天爺也許是終於看不過去了,於是把馬秀英派到了他身邊。自有了馬秀英這個賢內助後,朱元璋可謂如虎添翼,他常常樂呵呵地說:「這個娘兒們,旺夫。」

  馬秀英從來不像朱元璋那樣唾沫橫飛地高談闊論,她的教育只靠身教,而且將朱元璋作為她教學的「道具」。

  朱元璋和陳友諒對戰時,曾被陳友諒的將軍們打傷,陷入重圍。當時朱元璋的戰友們自顧不暇,根本沒有時間理會他的生死。就在危難關頭,馬秀英踏著大腳片子沖了出來,背起朱元璋逃出生天。

  朱標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還繪了一幅畫,時常放在自己懷中。馬秀英救丈夫這件事,對朱標的啟發是:親人在危難時刻必須互相扶助,生死是小,擔當是大。

  朱元璋可能也從心底里感受到了馬秀英對自己的好,所以對馬皇后又愛又敬。朱元璋曾把她比作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孫皇后,對她說:「家有良妻,猶國之良相。」馬秀英立即回答說:「陛下沒有忘記與我共同度過的那些貧賤日子,但希望陛下也不要忘記與群臣共度的艱難歲月。況且我怎敢與長孫皇后相比呢!」在生活上,馬秀英對朱元璋極寬容,對自己卻極嚴苛。母儀天下後,她仍保持著從前那種儉樸的生活作風。朱元璋看不過去,命人叮囑她不要把自己搞得那麼寒磣。馬秀英卻回答道:「這是因為人容易萌生奢侈之心,卻難以勝任崇高的地位,所以,人不可以忘掉勤儉,更不可以太依靠富貴。一旦沒有了勤儉之心,那麼禍福報應馬上就會來到。每每想到這裡,我就不敢有非分之想。」

  這段話居然出自一個古代的女人之口,這使我們驚訝。雖然朱標沒有從母親那裡學到知識和思想,但是學到了如何做一個人以及如何做一個好皇帝。

  聰明是與生俱來的,但寬厚仁慈,卻是人後天的一種選擇。馬秀英有次召集了女史官,詢問:「漢唐以來,哪些皇后最賢,哪朝家法最正?」

  女史官們回答她:「宋王朝的皇后大多賢惠,家法最正,但宋朝的皇帝為政過於仁厚。」馬秀英反駁道:「就算是過於仁厚,不也比刻薄來得要好嗎?如果我的子孫後代能夠以仁厚為本,那麼延續三代也不難了。」

  馬秀英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朱元璋關心的,是官員是否違法亂紀;而她的關注點,則在民間疾苦上。每當遇到災荒,她就帶領宮中的人一起吃素;遇到民間收成不好時,就帶領宮中的人一起吃麥子做的飯、野草做的湯。朱元璋每次都告訴她:「政府已經賑過災了。」馬秀英則以一個合格政治家的口吻說:「與其每次都賑濟撫恤,不如先儲備好糧食,以備不患。」朱元璋認為她說得有道理,於是在豐收的時候設立糧倉,以備災荒。

  如果不是一個有心人,是不可能想出這些辦法的。馬秀英處處用心,尤其在處理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時,常秉承著「待人以寬,責己以嚴」的原則,很多矛盾都被她輕易地化解。

  朱標耳濡目染,在處理自己和其他兄弟們的關係上,他也秉承這種「待人以寬,責己以嚴」的原則。由此,他不但得到了兄弟們的親情,更得到了兄弟們的擁戴。

  馬秀英雖然不參與政治活動,但卻在政治外圍給了朱元璋很多啟發。在朱元璋大肆屠殺時,馬秀英就對這個喜歡殺人的老公說:「您對於人才,固然可以根據他的優缺點而處置,但還是應該赦免小的過錯來保全他。」有時候,馬秀英還能從朱元璋的血盆大口下救出一些人來。宋濂被捲入胡惟庸案後,朱元璋本來要宰掉宋濂,馬秀英卻說:「宋濂是太子的老師,多年來太子的進步,宋濂功不可沒,希望您能饒恕他。」朱元璋拒絕後,馬秀英就不吃不喝,一直唉聲嘆氣。最後,朱元璋沒有辦法,只好赦免了宋濂的死罪。

  還有一個故事,明初的超級富豪沈萬三想為朱元璋裝修一部分南京城。這讓朱元璋大吃一驚,他想不到一個平民居然如此有錢,於是問他:「能否犒賞我麾下的百萬軍士?」

  有錢任性的沈萬三說道:「每人給一兩銀子,是沒有問題的。」

  朱元璋最大的特點就是見不得別人好,聽了沈萬三的話後,當場暴跳如雷,要把他幹掉。馬秀英又站出來說:「哪怕沈萬三的財富是不義之財,那也已經是前朝的事情了。現在他既沒有觸犯本朝的法律,也沒有圖謀造反,怎麼能說殺就殺了呢?」

  朱元璋經不住馬秀英的大道理,只能咬牙饒了沈萬三一命,只是把他的家產充公,發配邊疆了事。

  1382年陰曆八月,馬秀英去世,朱標哭得死去活來。據說,馬秀英病得雖然很重,但還有救回的可能。可她擔心一旦服藥後無效,殘暴的朱元璋會誅殺大夫,因此堅持不肯就醫,最後活活病死了。

  馬秀英臨死前立下遺囑說:「願子孫後代以百姓為念,珍惜民力,不可為非作歹。」可惜這話沒人聽,明王朝十幾個皇帝,真正以百姓為念的少之又少。

  我們從以上的敘述中可以知道,在殘暴的朱元璋背後,有一個宅心仁厚、擁有菩薩心腸的老婆。而朱標的家庭教育,一方面來自朱元璋知行不一的大道理言傳,另一方面則來自馬秀英的身教。這註定了朱標和朱元璋在許多事情上會產生意見分歧,父子二人的矛盾肯定會爆發。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