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元王朝

2024-10-09 05:51:57 作者: 度陰山

  朱元璋準備收復北中國時,元王朝中央政府已沒有任何力量,北中國的控制權在兩個軍閥手中,一個是擴廓帖木兒,另一個則是孛羅帖木兒。1367年下半年,朱元璋正在制訂收復北中國的計劃,他的那些常勝將軍則主張採取直奔北京的「斬首行動」。但朱元璋卻想到了劉伯溫和朱升「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的九字箴言。這九個字已被他舉一反三、活學活用。

  朱元璋告誡以常遇春、徐達等軍人為首的過分自信派:「必須穩紮穩打,鞏固好每個占領區後才可以開闢下一個戰區,絕不能冒進,否則就不符合九字箴言了。」

  朱元璋把收復北中國的作戰計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收復山東;第二階段是收復河南;第三階段是拿下北京;最後則是拿下山西和陝西。常遇春等人提出的「直奔北京」的計劃也沒有錯,這種思路是想打擊主要敵人,擒賊先擒王,只不過他們是站在軍事角度上考慮的;而朱元璋則是站在更宏觀的角度上,認為先要獲取領土,等消化了這些領土後,再去打擊最主要的敵人。

  其實,從戰術角度來看,朱元璋的這個計劃也非常絕妙:先平定山東,這叫「撤了元大都的屏障」;再移兵河南,這叫「毀了元大都的籬笆牆」;然後攻陷潼關而守之,這叫「扼其門檻」。這樣,元大都就成了孤島,不戰而下。等到元大都一下,立即向西進軍,關隴之地唾手可得。

  朱元璋出兵前聲稱:「我是救世主,我現在北伐元政府,是為了國家的復興,我要『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他還說,「我是全人類的解放者,擁有全中國最高尚的情操。所以,我要把蒙元政府掃進歷史的垃圾堆里!」

  北伐兵團總司令自然是徐達,副司令則是常遇春。1367年農曆十一月,徐達的北伐兵團向山東進發,先攻陷了沂州(今山東臨沂),然後攻破了元王朝在山東的軍事重地益都(今山東青州)。1368年正月,山東戰場捷報頻傳,朱元璋心花怒放,預料到山東已是囊中之物,於是宣布稱帝。徐達兵團更是為朱元璋的稱帝錦上添花,1368年農曆三月初,徐達攻克了元王朝在山東的最後一個據點——東昌,就此宣告山東徹底平定,朱元璋的收復北中國計劃的第一階段圓滿結束。

  與此同時,朱元璋的大將鄧俞進入了河南戰場,快速拿下了南陽。徐達兵團也從東邊進入了河南,兩支大軍包圍了汴梁。一個月後,汴梁投降。緊接著,徐達兵團直奔洛陽,在洛陽附近與擴廓帖木兒展開了一場空前慘烈的野戰,最終取得了勝利,占領了洛陽。

  另外一支由大將馮勝率領的兵團繞過洛陽戰場,拿下了潼關。至此,朱元璋制訂的收復北中國計劃的第二階段勝利結束。朱元璋也許是對接下來的戰鬥勝券在握,所以拿下河南後,沒有立即執行第三階段進攻北京的計劃,反而是去了汴梁,並把汴梁的名字改為「開封」。就在這座嶄新的城市中,他和徐達進一步細化了進攻北京的計劃。

  1368年農曆閏七月,徐達兵團25萬人自中灤(今河南封丘西南)渡黃河,沿御河(今衛河),經臨清、長蘆(今河北景縣)、通州(今北京通州),向北挺進。徐達兵團一路勢如破竹,銳不可當,直逼北京,易如反掌地解放了通州。就在通州失守的夜裡,元王朝的皇帝妥歡貼睦爾帶著太子、后妃和十萬蒙古人悄悄出了北京城,向北出居庸關,逃到了開平。

  請記住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徐達在通州城待了五天。因為據可靠消息稱,北京城內還有至少五萬的蒙古精銳。於是徐達就在通州城和北京城之間豎立了柵欄,準備和蒙古兵團打野戰。可他等了五天,還是不見任何動靜。他試探著派出一支軍隊到北京城下,發現城上旗幟飄飄、灰塵亂舞,就是不見一人。

  徐達得到了消息後,腦海里划過了一道閃電——他叫了起來:「蒙古人肯定跑啦!」

  1368年農曆八月初二,徐達兵團從通州向北京挺近,一路上沒有遇到任何有力的抵抗,順利兵臨北京城下。此時,北京城已是一座不設防的城市,徐達兵團不費吹灰之力,就解放了北京。

  統治中國97年的元王朝至此結束。1368年的它,就像是一盞枯燈,沒有任何風吹草動,就悄無聲息地熄滅了。當人們回憶起這個憑藉奔騰的萬馬建立的王朝時,唯一能想起的只有它蒼蒼的天、茫茫的曠野和隨風搖晃的草原。

  後來,逃到開平的妥歡貼睦爾在徐達兵團的追擊下向北逃啊逃,一直逃回了他祖先發跡的地方——草原。在這裡,他仍然認為自己是元朝的皇帝,但朱元璋已經不承認他和他的政府,改稱元為「北元」。

  徐達解放北京的消息傳到應天時,朱元璋立即下詔改應天為南京、汴梁為北京。第二天,他召集了南京的文武百官,商討關於建都臨濠的問題。大部分人同意了,因為他們之中有許多人是淮西人,而建都臨濠,正是他們大顯神威的好機會。但由於劉伯溫和一批知識分子強烈反對,朱元璋才沒有把老家作為首都。這是一種中國人特有的衣錦還鄉的思維,任何人只要在外面闖出一點名堂,都會迫不及待想回老家炫耀一番。朱元璋當時已是中國的主人,也沒有逃開這種思路。雖然朱元璋沒有遷都老家的想法,可還是把臨濠設為了中京。

  中國歷史上奇特的一幕出現了:一國三首都。朱元璋認為,這是自己高度智慧的結晶,因為三角是最牢固的,好像只要他命名了三個都城,形成三角,他的帝國就能青春永駐一樣。

  這當然不是事實。雖然元王朝已失去了心臟——北京,但並未完全失去力量,朱元璋想要完全控制中國,還有一段路要走。1368年9月,朱元璋命令常遇春進攻保定和真定,又命大將馮勝和湯和拿下了開封南面的懷慶。四個月後,徐達兵團從東面進入了蒙古人控制的山西和陝西,僅用了三個月就清除了蒙古人控制的渭水流域。擴廓帖木兒和徐達多次交戰,多次失敗,被迫退入甘肅北部。至此,朱元璋牢固地控制了山西和陝西的中心地帶。

  在對山西和陝西發動軍事進攻時,有將領曾對局勢表示過擔憂。這種論調指出:自天下大亂後,蒙古人的力量在不自覺地向山西和陝西移動,兩地的蒙古人的力量迅速茁壯成長,儼然已成為北中國的重心。進攻這兩地,要比進攻山東和北京困難得多。可朱元璋卻給將領們打氣說:「人數多有什麼用!元王朝的失敗,在於所有軍事指揮官各自為政、互不救援。山西和陝西雖然是蒙古人新的老巢,然而老巢中的人各懷鬼胎,你們放心地去干吧。」

  一切果然如朱元璋所料,當徐達在不停地進攻擴廓帖木兒時,其他蒙古將領卻在作壁上觀,眼睜睜地看著擴廓帖木兒被打得丟盔卸甲,又眼睜睜地看著徐達掉頭過來幹掉自己。不能團結合作,是元王朝失敗的一大主因。

  朱元璋在應天城志得意滿、喜笑顏開,即使是1369年農曆七月常遇春的病死,也沒有給他帶來太多憂傷。常遇春是朱元璋最忠誠的將領,身經百戰,幾乎戰無不勝,不過此人最大的問題是喜歡殺俘虜。他去世後,朱元璋的一些文臣仿佛看透了命運般評價說:「殺降減壽啊。」

  這是赤裸裸的扯淡,將軍難免陣前亡,如同獵狗終須山上喪一樣。儒家文化不喜戰爭,所以總想方設法抹黑那些征戰沙場的英雄,「殺降減壽」的說法,就是其中一個卑劣手段。

  常遇春的死並未讓朱元璋停止收復版圖的步伐,他讓義子李文忠接替常遇春,和徐達一起繼續征戰。山西和陝西的丟失,讓在應昌路(位於北京正北一百公里處)的北元政府失去了西南屏障。1370年,徐達從西安出發攻打擴廓帖木兒,李文忠則從北京出居庸關,攻打北元政府。

  李文忠的軍事才能和他的傲慢並駕齊驅,朱元璋對此心知肚明,所以特意囑咐李文忠:「打北元政府,千萬不可輕敵。」但這次是朱元璋多慮了,蒙古人已經用完自成吉思汗橫掃天下以來的全部勇氣,縱然成吉思汗復生,也難以挽回族人的敗局。

  1370年農曆三月,當初的元王朝皇帝、現在的北元政府領導人妥歡貼睦爾去世,他的兒子愛猷識里達臘即位,他比老爹還昏庸無能。李文忠趁此良機,以驚人的速度和戰術突襲應昌,愛猷識里達臘根本沒採取任何抵抗措施撒腿就跑,李文忠大獲全勝。

  勝利之神籠罩著朱元璋的大明帝國,當李文忠把北元驅趕到沙漠深處時,徐達也在甘肅東部的鞏昌捕捉到了擴廓帖木兒的主力,雙方展開了激戰,擴廓帖木兒用他的無敵騎兵作為衝擊主力。徐達先是防守,多次防禦成功後突然發動了反攻,擴廓帖木兒的騎兵團慘敗,他本人則逃進了沙漠。徐達滿心歡喜,可朱元璋卻提醒他:「如果不能將擴廓帖木兒徹底擊敗,終將成為大明帝國的禍害。」後來,正如朱元璋所料:擴廓帖木兒成為沙漠的霸主,讓明軍在北境疲於奔命。

  北方已暫時被納入掌控,朱元璋又把目光瞄向南方。1371年,朱元璋下令三路大軍進入明玉珍的四川。明玉珍在前年死掉,他的兒子明昇雖然有老爹的理想,卻沒有老爹的能力,導致政治局勢一片混亂。朱元璋的三路大軍一到,明昇立刻宣布投降,四川也被納入了朱元璋的大明帝國版圖。

  朱元璋又掉頭過來對付逃進沙漠的蒙古人。蒙古人始終是朱元璋的心結,不把他們徹底剷除,他就寢食難安、焦躁不斷。

  1372年初春,朱元璋動員全部力量,對漠北的蒙古人實施了精準打擊。徐達率領15萬剛剛完成訓練的騎兵,從甘肅玉門關向西北跨越戈壁沙漠,直趨北元政府的中心——哈拉和林。擴廓帖木兒負責哈拉和林的安全保衛工作,徐達的部將前鋒藍玉最先和擴廓帖木兒的巡邏隊交火,憑藉出色的指揮能力大勝。但很快,兩方主力騎兵相遇了。擴廓帖木兒雖然多次敗在徐達手下,但這一次,他一雪前恥,把徐達打得灰頭土臉,徐達的北伐以失敗告終。

  另一支北伐兵團由李文忠率領,進入沙漠後就和蒙古人展開了激烈的攻防戰。李文忠這回不但沒有取得任何勝利,反而損兵折將。唯一有收穫的是遠征至敦煌的馮勝,他大敗蒙古人,把甘肅走廊納入了朱元璋的大明帝國版圖。

  1372年兩支大軍北伐的失利,讓朱元璋擱置了對蒙古人趕盡殺絕的念頭。他發現如同千百年來中原政權對遊牧政權無計可施一樣,他對遊牧政權也是毫無辦法。他所建立的帝國,沒有如漢唐般的氣勢,想要面對無法對付的對手,唯一的辦法就是和解。如果不能和解,至少不要爆發全面的衝突。

  無論如何,到1372年,朱元璋已經牢固地控制了中國本土,於是他把精力從外轉向內,開啟了「洪武之治」。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