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打破僵局
2024-10-09 04:39:25
作者: 吳思
在我看來,地方官處理此事的辦法非常高明,周祥千的表現更是令人敬佩。
卻說鄞縣縣令段光清趕到東鄉談判,用官兵抓來的13個百姓「交換戰俘」,收拾屍首,最必要的事情做完之後,竟然撒手不管此事了。他說這是省領導的事,他管不了。而東鄉老百姓的目標無非是恢復「鹽界」,要回被官兵抓走的13個人,像過去一樣安穩過日子。他們並沒有推翻政府的野心,但又不敢掉以輕心。張潮青和俞能貴在鄉親們的支持下,組織起一支民兵隊伍,站崗放哨,提防官兵偷襲報復。雙方就這樣不明不白地僵持著,不知如何了局。
轉眼就到了四月。由於從正月就開始鬧平糧價,接著又抓人又開仗,人心惶惶,早該徵收完畢的錢糧至今尚未開徵。鄉民早就寫了保證書,願意交納錢糧,早日安定下來。政府則怕刺激百姓鬧事,不敢徵收錢糧。正在猶豫之際,段光清收到了一封匿名信。
匿名信的大意是:如果不開徵錢糧,動亂就不能算結束。而鄞縣徵收錢糧向無定價,您持平定價,民情自然配合,爭先恐後地交納。假如把銀與錢的折算率定為每兩銀子2600文(白封小民原為3200文,紅封紳衿為2200文),取消紅封白封的差別,民間心平,官府的開銷也夠了。如此立即開徵,人心自定,百姓各安生業,原來跟隨周祥千進城鬧事的人,必定不肯再當他的黨羽,周祥千就被孤立了。周祥千孤立了,東鄉的張潮青和俞能貴還能長久為患嗎?
段光清讀了匿名信,便請來眾紳商量。眾紳表示,信中觀點平允,但不知道鄉民接受不接受。段光清說,如此定價,只怕紳衿大戶不肯,你們既然說平允,此事就算定了。於是開徵錢糧。果然一切順利,人心大定。
公元前201年,劉邦平定天下不久,就逮捕了為他打天下的大英雄韓信。韓信被綁在後車上,感嘆道:「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98]韓信畢竟是大英雄,一句「我固當烹」,道出了對現實利害格局的清醒而深刻的認識。邱吉爾也有這等大見識。他領導英國人民戰勝了法西斯德國,1945年7月,他正在德國的波茨坦與美蘇討論戰後秩序,英國國內的大選就把他選掉了,更加重視勞工利益的工黨上台。邱吉爾在卸任時說:「對傑出內閣首相的無情,是偉大民族的象徵。」
現在鄞縣也到了「天下已定」的關頭,平民勝利了,大家要過平常日子了。假如沒有危險,老百姓還不妨保持對昔日英雄的尊敬。如果英雄只能給百姓招致官府的報復,或者利用這種尊敬出格越軌,他就成了多餘的禍害——英雄這種東西,本來就是非常時期的非常之物,穩定的常規秩序中不需要英雄,也沒有英雄的位置。
開徵錢糧不久,周祥千便到官府投案自首。城鄉大眾聽說周祥千前來投案,觀者如堵,人聲鼎沸。周祥千坦然坐在大堂的地上,等著官府來拿。而寧波畢知府驚魂未定,聽到外邊的喧鬧,嚇得不敢出來見周祥千。段光清被招到現場,在眾目睽睽之下握住了周祥千的手,說:大丈夫做事一身承當,你今天來這裡,毫不波及同鄉,真不愧為大丈夫!說著,掃視圍觀的民眾,朗聲道:要不是周祥千今天來,恐怕你們的身家都不得安靜。你們都應當感激周祥千一人!此話一說,那圍觀的人山人海頓時波瀾不興,一片肅靜。
從全局看來,這是決定周祥千命運的最後關頭。設身處地替那些看著周祥千跳入虎口的鄉民想一想,他們的內心是有愧的。他們暗自希望周祥千投案自首,所以不會認真勸阻他。現在他真來投案了,卻加強了他們心中的愧疚。此時此刻,如果官府的態度稍有失誤,哪怕動他一個手指頭,就可能有人繃不住大聲喊打,再次鬧翻天。
進了後堂,段光清與畢知府商量了一個辦法,認為此案不能在這裡辦。按律條懲辦周祥千,民心不服。釋放周祥千,案子太重,對上頭交代不過去。最佳方案,莫過於把此案推到上邊,請周祥千到上邊投案。周祥千一走,圍觀的人自然就散了,此事就徹底平息了。到了省上,還要建議緩辦此案。立即嚴辦,石山衕的黨羽就不易散夥了。商議已定,當天便禮送周祥千赴省投案。到了臬司那裡,他們果然整天酒肉款待,顯示了對周祥千的人格的尊重。
時隔一個半世紀,我在書本和實際生活中見過了一些類似的事情,便知道周祥千還是有其他選擇的。投奔「解放區」自不必說了,更有利於鬧事首領的策略,就是把事情挑大,得寸進尺地將目標提高,讓官府難以讓步。對周祥千來說,最理想的結局就是激化官府和民眾的衝突,聯合東鄉揭杆而起,率領一支人馬加入太平軍,甚至自己鬧出一場太平天國運動。那些中農自然是不容易捲入的,但是還有貧農,還有鬧事的積極分子,可以利用他們組建糾察隊,嚴厲打擊一切企圖與官府妥協的機會主義傾向。按照律條,周祥千反正也是一死,何不鬧他個痛快?中國歷史上有許多這樣的英雄,在他們可以挑撥激化事態,可以裹脅和利用民意的時候,主動放棄自己的最後一線希望,挺身當了民眾貢獻給統治者的犧牲。我對他們充滿同情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