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五大傳奇權謀人物傳記(全五冊)> 第三章 巧計建湘軍 出山任團練大臣

第三章 巧計建湘軍 出山任團練大臣

2024-10-09 04:19:02 作者: 度陰山

  湘鄉知縣朱孫詒熱情萬丈地會見了曾國藩,並請曾國藩為保衛湘鄉出謀劃策。

  曾國藩認真而全面地視察了團練,向朱孫詒和羅澤南提出練兵「貴在精而不在多」的建議,只要能訓練出不要命的民兵400人,就可以和敵人來一場野戰。同時他還提醒羅澤南,在湘鄉周邊多設探子,及時掌握情報,知己知彼才能大有勝算。

  當然,曾國藩的著眼點不僅在團練上。他特別重視民間的安定和團練人員的來源。太平軍暴亂一起,由於承平日久,所以流言四起,有人連太平軍的影還沒見到,就攜家帶口逃亡。曾國藩四處活動,宣傳千萬不要逃走,而且還寫了通俗易懂的《保守平安歌》,提出:第一,莫逃走;第二,齊心保家鄉;第三,操練武藝,大家齊心辦團練,才能家家戶戶保平安。

  因為行動起來,所以奇蹟發生。湘鄉在曾國藩的努力下,恢復了穩定和秩序,民心一定,團練水漲船高,無論是人員數量和質量,都遠在湖南其他地區之上。

  就在曾國藩為家鄉貢獻智慧和精力時,兩個消息接踵而至。

  本書首發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第一個消息是,太平軍在湖南長沙使盡渾身解數都無法攻克,於是撤圍而走。這當然是個好消息,曾國藩特意跑到湘鄉縣城和朱孫詒、羅澤南喝了一頓,由於太過於興奮,他把守孝期間不准喝酒的禁令忘得一乾二淨。

  第二個消息不知是好是壞。1853年1月,他接到聖旨,咸豐皇帝任命他為湖南團練大臣,協同湖南巡撫共同辦理團練。清政府最早設團練大臣是在1852年10月,地點是江西。曾國藩是第二位團練大臣,可謂沐浴了滔天的皇恩。清政府設立團練大臣的初衷是要把團練搞得鋪天蓋地,讓亂匪陷進人民戰爭的海洋中去。所以挑選的大臣人選都是正在老家的京官,因為這樣的京官熟悉家鄉,而且就在家鄉,可立刻上任。

  羅澤南得到這個消息後,第一時間跑來祝賀,曾國藩卻心事重重。羅澤南問:「你成就功名的日子來了,怎麼不高興?」

  曾國藩搓著手,唉聲嘆氣:「這若是從前,我要去祖墳祭拜的,可現在……」

  羅澤南明白了,曾國藩正在守孝,如果出來任事肯定會受人恥笑:「我前段時間跟你說的話,你難道當飯吃掉了?」

  「什麼?」

  「移孝作忠啊!」

  要移你去移!曾國藩想,在背地裡為羅澤南出出主意,發些宣傳單給老百姓,這都情有可原。可擔任團練大臣,那可是光天化日之下出來做官,祖宗有靈,聖人有感,蒼生有嘴,我非被他們譴責死不可!

  羅澤南勸了半天,毫無效果,垂頭喪氣地走了。

  曾國藩木然地呆坐房中,心亂如麻。突然想到理學家的靜坐修行,於是盤起腿,把雜念驅趕出頭腦,一會兒工夫,就端坐著打起了呼嚕。

  一覺到天明,但也不是自然醒,而是被老爹曾麟書喚醒的。老爹對他說:「你的好友郭嵩燾來了。」

  曾國藩大喜,蓬頭垢面地跑了出來。

  郭嵩燾1847年才中進士,比曾國藩晚了九年。戲劇性的是,他官路一點都不亨通,才中進士,就撞上雙親離世,所以回老家湖南湘陰守孝。

  1850年守孝結束,正要回京,又遇上太平軍造反。在咬牙切齒了幾天後,強烈的使命感讓他留在湖南,幫助地方官防禦太平軍。

  1853年10月,雲貴總督張亮基調任湖南巡撫,郭嵩燾被人推薦,成了這位沉穩幹練的巡撫大人的幕僚。

  郭嵩燾和曾國藩交情匪淺,所以總在張亮基面前推薦曾國藩,當曾國藩被任命為湖南團練大臣後,郭嵩燾徵得張亮基的同意,一路小跑來到白楊坪請曾國藩出山。

  曾國藩對團練大臣的位子猶豫不決,不僅僅是他怕別人的議論,還有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對當時政府的腐敗無能和官員的軟弱散漫深惡痛絕,他特別擔心的就是很難和這些人合作。

  如果在工作中和這些人產生矛盾,必會事事掣肘,處處荊棘,非但自己不能成功,可能還會因過受罰,再受到他人的恥笑。到了那片田地,他曾國藩就是有想活下去的勇氣,老天恐怕也不會給他機會。

  所以在羅澤南來勸他之前,他就寫好了辭請奏疏,準備由張亮基轉交咸豐。郭嵩燾一來,兩人談了些閒話,他就把那封奏疏哆嗦著拿了出來,要郭嵩燾交給張亮基。

  郭嵩燾皺眉說:「你這是打退堂鼓啊。」

  曾國藩嘆息連連說:「團練大臣有個鬼用,今日不可救藥的地方不是什麼團練的戰鬥力,甚至都不是正規軍的戰鬥力,只在人心。人心陷溺,毫無廉恥。看看那群官場肥佬,搖頭尾巴晃,混吃等死,再看看那些有志於拯救蒼生的人,全沉淪下層,鬱郁不得志。人心不古,世道澆漓,這要比長毛賊厲害百倍!」

  這是段社會雜評,堂而皇之,所以無用。

  郭嵩燾埋怨道:「你現在說這些有什麼用,此時就該出山,見一事解決一事。你坐在這裡興嘆,於世事有何益處?」

  曾國藩心不在焉。

  郭嵩燾提高了嗓門:「你不知道吧,長毛匪已攻陷了湖北武漢,常大淳殉職了。」

  曾國藩「啊呀」一聲,武漢一失,湖南地區必是太平軍覬覦之地。雖然上次長沙之圍解了,但難保太平軍不來個回馬槍。到那時,整個湖南將狼煙四起,血流成河。

  一想到這,曾國藩就脊背發涼,眼皮直跳。

  郭嵩燾趁機勸道:「你本有澄清天下之志,現在不乘時而出,拘於守孝的古禮,對皇上甚至是對你老爹都沒有益處。國要破家要亡,你什麼都守不住的!」

  曾國藩在房間裡轉悠起來,臉上一會兒是興奮,一會兒是憂慮,一會兒是莫名其妙,一張臉變幻無常,搞得郭嵩燾神經緊張,連胃都發緊。

  轉了半個時辰,曾國藩才端坐在郭嵩燾面前問道:「我父親那裡,怎麼辦?」

  郭嵩燾驚喜地笑起來:「這好辦,我來說。」

  經過郭嵩燾的三寸不爛之舌,曾麟書意識到如果不讓曾國藩去長沙擔任團練大臣,那他這個老爹就該天誅地滅。

  曾老爹同意了,曾國藩還有顧慮。這顧慮不好意思說出口,郭嵩燾要他一定要說出來,要無任何後顧之憂地去長沙。曾國藩咬咬牙,像是下了很大決心似的說了三個字:江忠源。

  這是個人名,曾國藩最要好的朋友。

  江忠源是湖南新寧縣人,新寧離曾國藩的家鄉湘鄉不遠。江忠源雖是讀書人,卻不受禮法約束,吃喝嫖賭樣樣都來。1847年,新寧縣鬧匪,政府軍一籌莫展。危急時刻,江忠源砸鍋賣鐵募集了一支民兵部隊,很快就把匪亂鎮壓下去,由此名聲大噪,從此混入官場,但不久後因老母去世,回家守孝。

  太平軍起事後,江忠源再發神威,脫了孝服,組織精銳團練,出湖南入廣西和太平軍作戰。江忠源是將才,手下無弱兵。在湘江邊上的蓑衣渡,他眼光獨到設置下埋伏圈,消滅了從此經過的太平軍大半兵力,連太平軍三號人物馮雲山都壯烈於埋伏圈中。

  江忠源因此一役名動南中國。

  郭嵩燾對曾國藩在此時顧慮江忠源,簡直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說:「江忠源和您是好友,此時正風生水起,不正有利於您出山做事嘛。」

  曾國藩低頭垂目道:「我怕他恥笑我。」

  郭嵩燾就更莫名其妙了,問了好半天,曾國藩才做了大致解釋。

  原來,1851年江忠源正在老家守孝,清政府認為他是暴民的克星,所以要他立即脫掉孝袍上戰場。曾國藩在北京得知此事後,急忙擺出一副理學大師的架勢,寫信給江忠源說:「我知道你是禮法外之人,但在守孝期間穿起官服,豈止有違禮法,更有違天理。你要慎重,萬不可輕出!」

  郭嵩燾聽完曾國藩的解釋,哈哈一笑,說:「你太多慮了,江忠源不是那種人。」

  曾國藩正色道:「我剛勸完人家,自己就犯同樣的問題,這是知行不一。」

  郭嵩燾沉吟一會,恍然大悟。曾國藩只是不想被好友捉到把柄,在別人面前,他可以無所顧忌,可在朋友面前,他要有個樣子。偉大人物不畏人言,只是不畏天下蒼生的言,天下蒼生的話算個屁!但他們卻畏懼親朋好友的言,如果連親朋好友都不體諒他理解他,那他可真就成了千夫所指的罪人了。

  郭嵩燾沉吟時,曾國藩也在沉吟,他在運用朱熹方法論「格物致知」。半個時辰後,他「致知」了:「我要給江忠源寫封信,說明我移孝作忠的真意。」

  這封信簡潔明快:「大局糜爛到這種地步,我不想執著守孝不出的初心,能盡一分力必須拼命盡這分力,成敗利鈍,全都不問。」

  江忠源對曾國藩的解釋毫無興趣,因為他本來就不是受禮法束縛的人。他只是大為不解,曾國藩的語氣中把出山任團練大臣一事看得那麼難。訓練團練,把他們送上戰場,痛毆長毛匪,這有什麼難的呢?

  江忠源這樣想,沒有錯。他本人大大咧咧,思想上放蕩不羈,是個樂觀主義者。

  曾國藩做事踏實,看問題更踏實。他看得很透,當時的破敗時局不是編個團練打幾場仗就能挽救的。因為人心已不古,世道在澆漓,小修小補於事無補,不干則已,要干就必從頭做起,放手大幹。要有不顧一切、勇往直前、百死不悔的精神,才有可能力挽狂瀾,成就大業!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