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2024-10-09 04:03:55
作者: 錢乘旦
錢乘旦
寫一部多卷本英國通史一直是我們的夙願,這個夙願已經持續好幾代人了。
英國史對中國人來說具有特別的意義,因為在19世紀,第一個打開中國國門的是英國,從那個時候起,人們就強烈地想要了解英國,看這個小國是如何成為世界大國的。1839年林則徐組織編寫《四洲志》,其中關於英國歷史的記載有一兩千字,這就是中國人對英國歷史最早的系統記敘,算是一篇「簡明史」。1841年,魏源將《四洲志》的內容綜合於《海國圖志》中,中國人關於英國歷史的了解,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以後,到20世紀初,陸陸續續出版了一批翻譯書籍,向國人介紹西方各國的歷史文化,其中影響較大的包括《泰西新史攬要》、《萬國通史》、《萬國史略》等等,這些著作中英國的內容占很大篇幅,比如《萬國通史》30卷中,涉及英國史和英帝國史的有6卷,反映了在那個時候人們對英國的注意特別強烈。1881年,有一本叫《大英國志》的翻譯書在上海出版,其中內容全都相關於英國史,這就是我們所見到的最早用中文出版的「英國通史」。譯者是一位英國傳教士,雖說他向中國人介紹英國的歷史完全是出於宗教的目的,但客觀上,他是第一個向中國讀者全面介紹自古代直至維多利亞女王時期英國歷史脈絡的有心人。
1907年出版了另一本譯著《英民史記》,該書英文作者叫葛耺(J.R.Green,今譯格林),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英國歷史學家,他改變了當時史學界寫「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史的一貫傳統,而以普通人民作為歷史敘述的主要對象。《英民史記》在今天可以翻譯成《英國人民史》,那是他重要的作品之一,這部作品在那個時代被譯成中文,的確有一點超時代的意味。
幾乎與此同時,1903年,作新社推出《英國維新史》,此書以英國革命為題材,記敘了查理一世從繼位到內戰結束被斬首的歷史,是一部宣傳革命改造國家的作品。1906年,《北洋學報》則連續14期刊登《英國變政小史》,其內容涉及英國的議會、憲法、國王、內閣、地方自治等各個方面,宣傳用變革的方式改造國家。儘管這兩部作品都不屬於通史範疇,卻都是中國人撰寫的有關「英國史」的最早文字,多多少少算是「斷代史」。
民國時期繼續出版翻譯著作,其中錢端升的《英國史》最為突出。這部書的作者是屈勒味林(亦譯為屈維廉,George Macaulay Trevelyan),他是20世上半葉英國最重要的歷史學家之一,也是19世紀著名的歷史學家、輝格史學的創始人馬考萊的外甥。這部書本身的價值很高,但譯文卻半文不白,讀起來很費力。錢端升本人是著名學者,他翻譯的這部《英國史》,曾被當時的國民政府指定為高等學校的歷史教科書。
新中國成立後,又有幾本英國通史著作被翻譯成中文。1958年英國歷史學家莫爾頓撰寫的《人民的英國史》在北京出版,莫爾頓是英共黨員,其論點受蘇聯體系影響很大,但書中仍保留著英國歷史學家的一些特點,有自己的編寫結構。這部書從遠古一直寫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部地地道道的「通史」;但它作為通史又太簡單了,所以只能算是英國簡史。此外,有些觀點在今天看來也太陳舊了,不再被歷史學家們所認同。
蘇聯學者塔塔里諾娃的《英國史綱(1640-1815)》於1962年出版,它的內容僅限於1640-1815年,其實是一部英國近代史。這部書的引進,是當時全盤學習蘇聯的必然之物,書中典型地體現了那個時代蘇聯主流學界對英國近代歷史的基本觀點,其中對一些重大事件及人物的評價(如17世紀英國革命、工業革命、工會運動等),後來都成為我國世界史教科書中的標準說法。即使在今天,這本書對中國的英國史學者仍然是有意義的,因為它讓我們了解蘇聯體系對英國歷史的處理方式,終究,蘇聯體系是一個自成一體的重要歷史學體系。
「文革」結束後,翻譯作品在各個領域中如泉噴出現,而最早出現的英國通史著作,是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的《英語國家史略》。邱吉爾是政治名人,但也寫過許多歷史著作,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等,當然,這些著作大多是由他口述而由別人代筆的。《英語國家史略》分上下兩卷,第一卷寫英國本土及殖民擴張史,第二卷寫英帝國白人殖民地如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的歷史。邱吉爾是一位保守派政治家,他的歷史觀也充滿保守主義色彩,他的這部書是新中國成立後翻譯並正式出版的第一部以保守主義立場撰寫的英國通史,讓讀者有機會了解保守學派對英國歷史的闡釋。
另一部保守主義作品是《英國現代史》,作者梅德利科特是著名的歷史學家,他主編的《朗曼英國通史》(Longman History of England)共11卷,我們翻譯的是其中最後一卷,內容涉及1914-1964年的英國史。由於是多卷本英國通史中的一卷,所以這本書只是一部斷代史,而且是一部不完整的20世紀斷代史。
有一部真正的「英國通史」被譯成中文,即肯尼思·O.摩根主編的《牛津英國通史》。摩根是一位非常重要的歷史學家,他這本書從公元前55年一直寫到1983年,內容涉及英國歷史的諸多方面,不僅包括傳統的政治、外交、戰爭、司法等內容,而且把衣食住行、人口家庭、心態娛樂等這些新鮮的領域也寫進去,體現著戰後西方的史學觀念。但是作為單卷本的英國通史,在有限的篇幅內寫這麼多內容其實是不可能的,結果,在一般書中要用好幾頁紙才能說清楚的事,在這本書中往往只剩下一兩個小節。對不了解英國歷史的普通讀者來說,這本書起不到蒙學的作用;而對於專業的英國史學者來說,這本書又太淺了,學術含量不夠。
阿薩·勃里格斯的《英國社會史》也是一本通史性質的書,按照當代西方史學觀念,這樣的社會史其實是「去政治」的英國史,它的重點在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面,對傳統的政治、軍事、外交等內容很少提及。專門的「社會」通史其實也很重要,它讓人們了解那些在政治家眼裡不起眼的事,也就是老百姓的瑣碎事。《英國社會史》從史前一直寫到20世紀80年代,涉及英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其內容之豐富、涵蓋面之廣,很少有單卷本通史書能夠超越它。
2013年出版的《英國史》(上、下冊)是一部適合普通中國人閱讀的書。這部書從古代一直寫到20世紀下半葉,它採用傳統的歷史學敘事方法,以時間為序,鋪陳了英國歷史的完整過程。它試圖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種內容都包含進去,對初學以及想一般了解英國歷史的人來說,是一本不錯的書。只是它敘述平平,雖說提供了必要的知識,卻缺乏思想和思考,可說是一部「專業」書。
在翻譯著作接踵而來的同時,中國學者自己編寫英國通史的工作也終於起步了。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學術繁榮,英國史研究也獲得跳躍式發展。按道理說,中國人接觸到的第一個外國國家的歷史是英國的歷史,寫英國史包括英國通史應該很早就開始,可是由於各種原因——學術的、資源的、歷史條件的、學科傳統的等等,到林則徐組織《四洲志》的140年以後,中國學者才終於下決心開始這項工作。1981年,程西筠、王璋輝合寫的《英國簡史》率先出版,雖說該書確實是「簡史」,拿今天的眼光看可以有更大的期許,但它終究邁出了第一步,是中國學者撰寫的第一部英國通史。接著又有一些通史出版,其中陶松雲、郭太風合著的《英國史話》是一本供青少年閱讀的普及性讀物,在當時也是一個嘗試。王榮堂的《英國近代史綱》是一部斷代史,它涉及1640-1914年的英國史,雖說它只是斷代史,卻也是一部完整的斷代史。王覺非主編的《近代英國史》更進了一步,從學術含量方面說,這本書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1988年是一個重要的年份,在這一年,由中國學者撰寫的第一部有分量的英國通史終於問世,標誌著中國的英國史研究邁上一個新台階。由蔣孟引主編,辜燮高、王覺非、張雲鶴、孔令平四位學者參加寫作的《英國史》計62萬字,從英國遠古一直寫到20世紀。書中吸收了許多研究新成果,從多個角度再現了英國的歷史進程。這本書的出版,改變了中國沒有自己的英國通史的局面,為國內大學提供了一部完整的英國史教材。這本書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表達了中國學者自己的觀點,一個國家的學術研究,拿不出自己的觀點是不行的,否則它也就成為變相的翻譯了。
21世紀初有三部英國通史接踵出版,它們是錢乘旦、許潔明的《英國通史》,閻照祥的《英國史》,高岱的《英國通史綱要》。這三部書都出自新一代學者之手,其觀點和知識體系都更加新穎、更能反映國際學術界的新發展。它們作為英國史入門書是綽綽有餘的,不僅為英國史課堂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教材,也為一般想了解一點英國歷史的普通讀者提供了讀本。但是,作為對英國歷史更精細的闡述,以及中國學者更深入的研究,它們卻遠遠不夠;要反映中國學者對英國歷史理解的水平、研究的能力,需要寫一部多卷本英國通史,這就是我們長期以來抱持的夙願。
我們這部英國通史從2008年開始籌劃,歷經七年終於寫成,現在就要出版了。參加寫作的,多數屬於更年輕一代的英國史學者,其中許多是我的學生。作者們都經受過相當嚴格的英國歷史專業訓練,熟悉國際學術界狀況,了解研究動態;他們都有國外學習的經歷,具備良好的語言能力,能夠接觸史料、著述,因此有優厚的學術條件。所有這些和他們的先輩比較起來都是得天獨厚的——寫一部多卷本的英國通史,在20年前幾乎是天方夜譚!不過,學術總是一浪推一浪的,沒有先輩的努力和積澱,也就沒有今天這部多卷本的英國通史。
英國這個國家值得人們的特別關注,因為它在人類歷史上發揮過特殊的作用。我在《在傳統與變革之間——英國文化模式溯源》的卷首語中曾經這樣說:
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國算得上是一個典型,它體現著一種獨特的發展方式——英國發展方式。這種方式以和緩、平穩、漸進為主要特色,即使對世界事務不甚了解的人也會有一種模糊的印象,即英國是一個穩重的民族,它注重實際而不耽於空想,長於寬容而不愛走極端,在世界歷史的長劇中,屬於英國的驚心動魄的場面著實不多見。
但正是這個不愛走極端的穩重的民族為現代世界(至少是西方世界)奠定了好幾塊基石:英國最早實現工業化,成為近代大工業的開路先鋒,從而把全世界推進到工業時代。英國最早實行政治變革,為西方資本主義的民主制度樹立了榜樣。英國的發展方式提供了一種可能的模式,證明在一定條件下漸進道路的可行。英國的科學精神和經典理論豐富了人類的精神寶庫,其求實與理性的態度明顯地奠定了科學思維的基礎。英國對現代世界的貢獻與其穩重的行為方式一樣令世人印象深刻,可以說,英國率先敲開了通向現代世界的大門,英國是現代世界的開拓者。
正因為如此,英國的歷史就值得特別注意,人們需要走進英國歷史自身之中,來品味它的特徵。儘管時至今日,英國的輝煌已經不再,它重新回到靜謐的英倫三島,但英國的歷史還是值得回味的,我們寫這部英國通史,便旨在和讀者們一同去回味這個歷史,並沉思它的蘊意。
江蘇人民出版社給了我們堅定、熱情、長期的支持,王保頂先生為書的寫作和出版付出了艱辛的勞動,每一卷編輯也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為此,我們致以衷心的感謝,並希望能從讀者那裡得到回報。
2015年7月8日,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