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用間諜的成本是最低的
2024-10-09 03:43:54
作者: 華杉
原文
孫子曰: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①,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②,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注釋
① 愛爵祿百金:吝嗇爵祿和金錢。
請記住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② 不可象於事:象,類比。不能用相似事物推測敵情。
譯文
孫子說:凡興兵十萬千里征戰的,百姓的耗費、公室的開支,每天要花費千金,全國上下動盪不安,(運輸軍需物資的隊伍)疲憊於道路,因而不能從事耕作的有七十萬家。(戰爭雙方)相持數年,是為了一時之勝,如果吝嗇爵祿和金錢(不重用間諜),以致不能了解敵人情況(而遭受失敗),那就太不仁了。這樣的將領不是良將,不是國君的輔佐,不是能勝利的主帥。所以明君賢將,其動輒戰勝敵人,成功超出眾人者,就在於事先了解情況。要想事先了解情況,不可占卜問鬼神;不能用相似的事情推測(凶吉);不能用日月星辰的度數去驗證(敵情),一定要從了解敵情的人口中去獲得。
歷史故事
劉邦的離間計
楚漢相爭期間,劉邦想除去項羽智囊團里的重要人物范增。劉邦的謀士陳平出面,用了四萬兩黃金買通項羽手下將領,散布謠言,說范增、鍾離昧等人對項羽的封賞不滿。項羽本來就不大方,他雖然沒有完全相信謠言,但已有了疑心。
之後,在與楚軍和談的時候,陳平又故意貶低項羽的使者,讓對方誤以為原因出在范增身上。使者回報項羽,項羽大怒,就把范增攆走了。
范增
秦末謀士。范增是項羽的主要謀士,被項羽尊為「亞父」。范增好出奇計,他一直力主除掉劉邦,卻不被項羽採納,最終遭項羽猜忌,辭官回鄉,病死途中。
華杉詳解
關於戰爭的耗費,孫子在第二篇《作戰篇》里就詳細反覆地強調過,這裡是再一次強調。我們可以看到,孫子的價值觀就是對戰爭的耗費、勝利的代價看得非常謹慎,不像有些人喜歡喊「不惜一切代價」,那是空話。任何事情都有代價,做事最重要的計算就是計算代價,有利則行,無利則止。
既然戰爭的耗費這麼大,那捨不得在間諜工作上花錢——孫子對這種行為的批判,就是「不仁之至也」。因為這是不體恤國家、不體恤人民的行為。
楚漢相爭時,劉邦是最捨得花錢的。楚漢戰爭到了最激烈的時刻,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城內達一年之久,並被斷絕了外援和糧草通道。陳平獻計,讓劉邦從倉庫中撥出四萬斤黃金,買通楚軍的一些將領,施離間計,讓項羽疏遠了鍾離昧,攆走了范增。最終劉邦得以突圍而去。
白登之圍,劉邦被匈奴單于冒頓包圍,還是陳平用計,重金賄賂冒頓單于的閼氏(對匈奴王后的稱呼),讓冒頓放劉邦回去。
項羽在花錢的價值觀上和劉邦相反。韓信評論項羽時,說得很形象:「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是指項王待人很好,但等到有的人立下戰功,該加官晉爵時,他又捨不得給,這就是婦人的仁慈。
凡是能靠花錢解決的,就不算難事,在間諜上多花錢,其實是最節省的方法。因為打一場曠日持久的仗,日費千金,七十萬家的財力為之枯竭。給間諜的錢再多,能多過這七十萬家嗎?項羽每一天都花了七十萬家的錢,他不心疼,反而心疼給間諜的爵祿賞賜,不花錢去了解敵情、離間敵人,所以他是不仁到了極致了。
這個道理說起來似乎很簡單,但真到要我們花錢時,就非常難了。難在哪兒呢?這難在心態上。我們自己想一想,或者問問父母:花錢時,有沒有下面這些心態。
心態一:每天花的大錢,習慣了,預算外的小錢卻刺眼得不得了,心疼得不行。
每天七十萬家在花錢,一家一塊錢也是七十萬,但這錢每天都在花,項羽就習以為常了。可如果額外要賞錢,他就受不了。
心態二:算別人的帳,不算自己的帳。
項羽在處理這問題的時候,不是算自己花了七十萬家多少錢,而是算別人的帳:「你憑什麼拿我這麼多錢?你值嗎?你配嗎?」然後心裡就不服氣了,不平衡了,不願意了。項羽就是覺得屬下都是跟他混飯吃的,怎麼還要額外賞賜呢?
心態三:我怎麼知道給他錢是對的呢?可能給了卻沒價值,甚至給錯了!
比如要買通敵將,錢給了,人卻沒買通,他吃裡爬外;比如要施離間計,卻反而中了別人的反間計。那不是花錢買倒霉嗎?
這種心態很普遍,聽上去似乎也有道理,可這種想法有些沒出息。身為將領,本來就要考慮失敗的風險。如果什麼事都能靠花錢解決,那打勝仗豈不是太簡單了?比誰花錢多就是了。
心態四:要把錢花在刀刃上。
我們怎麼知道哪些事是「刀刃」呢?只有花錢的面足夠廣,才能提高錢花到刀刃上的概率。只有多在間諜工作上花錢,買通一個間諜的概率才會大,而一旦買通了一個人,就百倍千倍萬倍地賺回來了。
買通了間諜,就了解了敵情,所以明君賢將能戰勝敵人,就在於事先了解情況。怎麼了解?不問鬼神,就事論事,不做類比,不搞封建迷信,「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名家註解
用間
曹操註:「戰者必用間諜,以知敵情之實也。」
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
梅堯臣註:「主不妄動,動必勝人;將不苟功,功必出眾。所以者何也?在預知敵情也。」
不可象於事
杜牧註:「象者,類也。言不可以他事比類而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