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漫畫講透孫子兵法> 8 等待時機,一戰而定

8 等待時機,一戰而定

2024-10-09 03:36:13 作者: 華杉

  原文

  計利以聽①,乃為之勢②,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③也。兵者,詭道也。故能④而示之不能。

  注釋

  ① 計利以聽:以通「已」,使。分析有利的條件,使國君聽取。

  ② 勢:文中指有利的態勢。

  ③ 因利而制權:因,根據。制,順應。權,引申為機變。根據有利態勢採取應變。

  ④ 能:可以,文中指能作戰。

  譯文

  分析利害條件,使意見被採納,再造成有利的態勢,作為外在輔助。所謂「勢」,就是根據(戰場上的)有利時機,採取應變行動。用兵,就是一種詭詐的行為。所以,有能力作戰的,要裝作不能作戰的樣子。

  歷史故事

  本章節來源於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

  臥薪嘗膽

  春秋時代,越王勾踐舉兵攻打吳國,最終獲得勝利,並射死了吳王。吳王在奄奄一息的時候,告訴兒子夫差不要忘記國讎家恨。後來,夫差在第二次吳越之戰中戰勝了越國,活捉了越王勾踐。

  戰敗之時,勾踐走投無路,準備自殺。可有臣子以周文王、晉文公等忍辱負重的例子勸說他,勾踐因此歸順了吳國,並在韜光養晦兩年之後,被放回越國。回國之後,勾踐始終不忘國恥,不停積蓄力量。二十年間,越國變得越來越強大,最終抓住機會打敗了吳國,而勾踐也成為春秋時期的一位霸主。

  勾踐

  春秋末年越國國君。勾踐最有名的事跡便是「臥薪嘗膽」。因為這個典故,他也成為不懼怕失敗與屈辱,敢於拼搏的代表人物。

  夫差

  春秋時期吳國末代國君。夫差執政期間,吳國連年興師動眾,造成國力空虛。他雖然在與晉國的爭霸中勝利,但被越國乘虛而入,並在越國再次興兵討伐時滅國。

  華杉詳解

  孫子一共講了十二條詭道,大多數詭道的出發點是造成對方的錯誤判斷,引誘對方失誤。可如果對方不上當,不失誤,怎麼辦?那就等待,跟他熬。勾踐為了一雪國恥,真是這麼「熬」了很久,二十年後,終於等到吳國因連年征戰而國力變弱,才一決勝負。

  所以想取勝,就要利用各種安排打破平衡。「能而示之不能」是其中一個方法,也是最主要的、使用最頻繁且屢試不爽的方法。一旦等來了勝算,就可以出戰了。

  孫子的觀念是先勝後戰,不勝不戰。沒有勝算就要等,所以不能等待,是巨大的性格缺陷。不能等待的人,總覺得要戰鬥才是英雄男子漢,不懂得等待是戰鬥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等到了,等完了,還要一戰而定。戰爭不是打過來打過去,而是積蓄力量,等待時機,一戰而定。所以一戰而定才是真名將,那些百戰百勝的將領,等於打了一百次勝仗,還沒解決問題,還要接著打!這種勝仗有什麼用呢?所以百戰百勝,是兵法還沒入門,何況世上也極少有百戰百勝的事情。

  我們做事時也是這個道理。同學們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花了很多很多時間學習了,但成績還是提不上去。要知道,時間久不等於效率高,也不等於提高了專注力。只有時間和效率並重,花出去的時間才有價值。

  所以別被自己的「焦慮性動作」影響了,真正重要的工作只有兩項:一是準備,二是等待。準備,是指積蓄自己實力;等待,就是等待時機出現。

  名家註解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

  李筌註:「計利既定,乃乘形勢之變也,佐其外者,常法之外也。」

  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杜牧註:「夫勢者,不可先見,或因敵之害見我之利,或因敵之利見我之害,然後始可制權而取勝也。」

  王皙註:「勢者,乘其變也。」

  能而示之不能

  張預註:「實強而示之弱,實勇而示之怯,李牧敗匈奴,孫臏斬龐涓之是也。」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