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漫畫講透孫子兵法> 7 比較「道、天、地、將、法」的七方面

7 比較「道、天、地、將、法」的七方面

2024-10-09 03:36:07 作者: 華杉

  原文

  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①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②?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③?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將④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注釋

  ① 孰:誰,哪個(表示選擇)。

  ② 天地孰得:哪方面得到天時地利。

  ③ 練:訓練。

  ④ 將:假如。

  譯文

  所以,要估計敵對雙方的優劣條件,以此做比較,來探索戰爭勝負的情勢。就要比較:哪方的主君得人擁護,上下同心?哪方的將領有本事?哪方得天時地利?哪方軍法執行得好?哪方武器裝備精良?哪方士兵更訓練有素?哪方的獎懲公正嚴明?我從這些比較之中,便能判斷誰勝誰敗了。

  如果能接受我的計謀,用我指揮作戰,一定能勝利,我就留下來;如果不接受我的計謀,即使用我,也會失敗,那我就離開。

  歷史故事

  韓信投劉邦

  韓信是漢初三傑之一,也是西漢的開國功臣。他是劉邦手下最傑出的將領,可最開始,韓信是投靠在項羽麾下的。

  韓信投靠項羽時,項羽是當時最強大的武裝勢力,但項羽並沒有發現韓信的才能,根本不重用他,結果韓信又投靠了劉邦。起初,劉邦也沒有很重視韓信,不過他的謀臣蕭何認為韓信是將才,極力向劉邦推薦。最終,劉邦鄭重地拜韓信為大將軍。拜將之後,劉邦詢問韓信有何定國安邦的良策。韓信侃侃而談,對局勢的分析也相當準確,劉邦聽後大喜,深恨得到韓信的時間太晚了,從此對韓信言聽計從。

  對於人才,劉邦不僅比項羽更優待,更重視,在政治格局上,劉邦也技高一籌。劉邦最先攻入秦國時,對財寶無所取,婦女無所幸,與秦地人民約法三章,其他秦國嚴刑峻法一概廢除,所以秦地人民愛戴他。而項羽呢,他引兵屠戮咸陽,還一把火燒了秦國宮室。項羽一開始就不懂得要天下,他就是要財寶,要美女。正是因為這樣的差別,項羽雖勇猛過人,能力超群,可韓信評價他只是匹夫之勇、婦人之仁,在雄才大略上難以和劉邦相比。所以項羽最終敗給劉邦,便不足為奇了。

  韓信

  中國古代傑出軍事家、兵家四聖之一、漢初三傑之一。韓信出身平民,早年落魄,在秦末群雄並起時曾投靠過不同勢力,最終得蕭何重視,推薦給劉邦。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讚譽為「兵仙」「神帥」。

  華杉詳解

  孫子不僅提出要比較敵我雙方「道、天、地、將、法」這五件事,還具體地提出要從七個方面來比較。第一個方面就是「主孰有道」,即哪一方的君主能分享勝利果實,對民眾政策得當,對部下捨得封賞。有道是一種軟實力,劉邦有軟實力,項羽全是硬實力,在這一條上,項羽一開始就遠遠地輸給了劉邦。

  「將孰有能」,是比較雙方將領本事。我們經常看到這種情況:知道對方大將厲害,就堅決不出戰,派間諜去買通對方寵臣,離間他們君臣關係,把這大將調走,換個笨蛋來,然後一戰而勝。

  「天地孰得」,是看誰得天時地利。

  「法令孰行」則是設下法令,不管是誰,只要他犯法,就一定懲罰。比如曹操,他曾下過一條命令,說踩壞麥田者斬,結果他自己的馬受驚衝到麥田裡去了。曹操不能把自己斬了,他只好拔劍把自己鬍子割了,以須代頭。

  「賞罰孰明」也很重要,可以說,賞罰能直接決定戰鬥力。賞罰的關鍵,一是及時,二是恰當。韓信說項羽待人恭敬慈愛,人有疾病,他能把自己的飲食分給他們。然而等到部下有功應當封爵時,他把官印的稜角都磨光滑了,也捨不得給人家。可見項羽就做不到「賞罰孰明」。

  「兵眾孰強」,指士兵勇於戰鬥,聽到擂鼓衝殺就高興,聽到鳴金收兵就氣憤。

  「士卒孰練」和「兵眾孰強」有區別,孫子把這兩條分開講,很有意義,「士卒孰練」對我們也很有啟發。人的可塑性都很強,一般經過訓練就能從事專業工作,但如果我們能專注地、長期地只練一件事,就能成為世界級專家。所以只要訓練好,每個人都有成為頂級專家的機會,我們應該有這個意識,有這個信心。

  名家註解

  法令孰行

  曹操註:「設而不犯,犯而必誅。」

  梅堯臣註:「齊眾以法,一眾以令。」

  兵眾孰強

  杜牧註:「上下和同,勇於戰為強,卒眾車多為強。」

  張預註:「車堅、馬良、士勇、兵利,聞鼓而喜,聞金而怒。」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