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聰明之人能容事,靠譜之人有格局 處處斤斤計較,必然處處失人
2024-10-09 01:34:34
作者: 麗莎
中國台灣女作家羅蘭在《羅蘭小語》中寫道:「一個快樂的人不是由於他擁有的多,而是由於他計較的少,太過計較得失的人,就會常常覺得自己被虧待。當一個人總覺得自己被虧待的時候,他是不會快樂的。」
我們都不願意自己遭受損失,但是太過於斤斤計較,有時候會讓自己陷入麻煩之中。況且,如果我們太過於斤斤計較,那麼就很難與其他人相處,這會使得我們很難在人際關係中打開局面。
李詩潔畢業後第一天上班,因為太過興奮,她起得很早。到公司樓下距離上班還有一個多小時,她打算去吃點早餐。
到了餐館,她剛剛坐下,就被旁邊經過的一個小孩子不小心打翻了杯子,滿滿一杯牛奶一下子全撒了出來,一瞬間,她的襯衫和褲子上全是牛奶。
孩子不知如何是好,急得「哇」的一聲哭了,孩子的母親聞聲趕來後,顧不上哄自家孩子,趕緊給李詩潔道歉,一邊道歉,一邊拿紙巾幫李詩潔擦去衣服上的牛奶。
牛奶被擦去了,但衣服隱隱約約還有牛奶留下的斑點,儘管對方一直道歉,但是李詩潔心裡很不開心:這讓我怎麼見新同事!
上班後,她忐忑不安地走到經理辦公室,心煩意亂的她無意間打碎了老闆的水杯,填錯了自己的身份證號碼,弄壞了公司的印表機……李詩潔上班的第一天就這樣冒冒失失地度過了。下班經過吃早餐的餐館時,她憤憤不平地說了一句:「都怪那杯牛奶。」
這件事本就是孩子的無心之失,況且孩子母親也為孩子的過失而反覆道歉,其實這時候就應該見好就收。一味抓著不放,到頭來除了讓自己心情不好以外,又能得到些什麼呢?實際上導致李詩潔糟糕一天的不是那身上隱約能夠看到的痕跡,而是她斤斤計較之後糟糕的心情。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遇到這樣的人,他們在大事上能表現出仁厚的一面,一到小的事情上卻總是斤斤計較。這樣的人在職場上左右逢源,但私下的人際關係卻是一團糟,時不時地就與人發生爭執,久而久之,別人也就對他們敬而遠之了。一味與人斤斤計較,對我們自身並不會有任何好處,就算爭得過對方,那麼除了眼前這些小利,又能得到些什麼呢?
網上流傳著一個笑話,丈夫吃完飯後,對妻子說:「飯是我做的,碗筷你去洗!」地板髒了,丈夫又對妻子說:「地板是我鋪的,髒了你收拾!」
當家裡養的寵物隨地大小便,丈夫又說:「狗是你養的,當然你來管。」
這天妻子終於忍無可忍,指著號啕大哭的孩子說:「孩子是我生的,你去餵奶。」
我們在生活中與人相處,不能太斤斤計較,更不能過於責備。在一些小事上與人爭個不停,這就是氣量小、做事不夠冷靜的表現。朋友答應請我們吃飯,然後忘記了,自己不依不饒,逮住機會就給別人發一通牢騷;上司分給我們一個臨時任務,我們一看處理起來比較麻煩,於是藉故推給同事,自己落個一身輕鬆;單位發福利總是挑肥揀瘦……什麼事情都斤斤計較那一絲得失,生怕自己吃半點虧,那麼我們註定也得不到他人的信任。
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中,處處計較自己的得失,一絲一毫都抓得緊緊的,為了一點小小的利益就和別人爭得頭破血流,自己卻從來就不能吃一點虧。或許我們會認為這是一種「聰明」的選擇,但有時候,這種「聰明」卻是人際交往中的一大禁忌。因為只想著自己不願吃虧的人,在他人眼裡顯然不是一個值得依靠的人,不會得到他人的信任,甚至有時候還會因此而遭到他人的反感。
網上經常活躍的新聞類型,常常會報導一些兄弟爭家產,或是一些老人贍養問題起爭執的事情,這些事情不免會驚擾到居委會以及民警,甚至有時候比較嚴重,還會將自己的親人告上法庭。那最後又能得到些什麼?就算最終得到了一些利益,也會遭到自己親人的遺棄。實際上,本都是一家人,又何必在意這些得失。
心理學家萊金·菲利普斯說:「許多人不能與他人正常交往、和諧相處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在兒童時期沒有學會基本的社會交往技能。他們不會與人分享,他們不能做到對人寬容,總是斤斤計較對他們的成長極為不利。」
在與別人相處的時候,最怕的就是太過認真仔細、斤斤計較,因為生活中實在是有太多能讓我們計較的瑣事了。其實,融洽的人際關係就是這樣,少一點計較就少一點爭執,少一點爭執就多一點快樂。
生活中的小事本沒有必要去爭執,只不過是舉手之勞,卻讓這點滴小事搞得同事間彼此不和,婆媳間、夫妻間大動肝火。在小的事情上適當地大度一些,做出一些讓步,就能輕鬆賣給對方一個「人情」,能化解彼此之間的紛爭,還能給旁人留下一個可靠的印象,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