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堅持長期主義?
2024-10-09 01:17:41
作者: 謝宗博
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如何堅持長期主義,在時間的長河中獲得確定性的收益呢?
首先,對於投資而言,要有長期主義的心態。站在價值的角度,把獲得長期而穩定的價值回報作為目標,排除短期波動的影響,找到自己認同的長期主義的投資項目,尋求長期回報。
這就要求我們不要輕易進入,也不要輕易放棄一個投資項目,要選准看穩,只要認準了,就不要為短期的虧損、盈利而放手,讓時間增添價值。
比如,我們投資股票的時候,如果你認可科技股的發展潛力,那麼就選准幾隻在各個領域的科技上領先的龍頭企業,長期持有。如果你認可消費股的穩定回報,那麼就在各個消費領域裡選擇幾個領先企業,長期持有。
為什麼各個領域都要選幾隻?這就是我們前面說的資產組合分散風險的理論啊。
那麼如果你投資基金。一樣的道理,你就選幾隻認可的基金,持續定投,同樣也是這個邏輯。
其次,長期主義不代表撒手不管,更不意味著不管發生什麼事都不放棄。事實上,即使是把長期主義掛在嘴邊的高瓴資本,也經常密集性地買進賣出同一家公司的股票。
比如,2010年,高瓴以近3億美元投資京東,成為張磊投資生涯中最重要的代表作。2014年,京東上市之後,高瓴開始有節奏地減持,一直到2018年第二季度把自己減成散戶。與此同時,高瓴開始大幅度買進阿里股份,但一個季度之後,全部清倉,隨即開始買進拼多多。而在接下來一兩年,高瓴又先後以更高價格買進京東和阿里。
股神巴菲特也經常有此類操作。比如,2020年3月,疫情剛開始在美國蔓延的時候,巴菲特還非常肯定地說:「我不會賣出航空公司的股票。」4月初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公司就已經出售了其持有的約18%的達美航空股份和4%的美國西南航空股份。5月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更進一步正式宣布,他對航空公司的判斷全面逆轉,已經清倉了其持有的美國四大航空公司的所有股票。
巴菲特不是長期持有的投資典範嗎?為什麼也會有短期內變來變去的投機操作?
我們來看一下,巴菲特對為什麼要清空航空股的解釋:「對航空業來說,世界變了,我不知道它將如何改變……(疫情的影響下)一定會有一些行業會被傷害到。航空業很不幸就在其中,損失巨大,卻超出了它的掌控範圍。」
實際上,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從來不只是簡單的長期持有,巴菲特的判斷也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一旦發現了對公司未來長期有影響的問題,會立刻毫不猶豫地糾錯,絕不拖泥帶水,這才是巴菲特的正常操作。正如巴菲特所說,如果你在錯誤的路上,奔跑也沒有用。
從這裡我們可以更清晰地看出,長期主義並不是長期無條件地持有,而是站在長期收益的角度做決策。高瓴買進阿里之後一個季度賣出也未必是短期投機,更有可能是基於長期戰略做出的選擇。
那麼,什麼時候是應該「賣出」的時機呢?
我建議,在兩種情況下考慮退出投資:
一是生活中確實需要這筆錢。我們投資的目的是為了改善生活,讓自己的生活品質提高,如果生活中的確需要這筆錢,就勇敢地拿去改善或提高生活品質。不然,即使賺得盆滿缽滿,又有什麼意義呢?
二是你對這筆投資的價值判斷發生了巨大變化,認為這筆投資已經無法再持續提供長期價值回報。比如,某隻股票已經開始走向衰退期,或者經營模式發生了巨大變革,或者受到了新模式的顛覆,或者企業的宏觀環境、政府監管法規發生了巨變,或者支撐企業發展的靈魂人物離職,等等,這些事件的發生,如果被認為嚴重損傷了企業長遠發展的能力,使企業的價值走上了下坡路,那麼就應該果斷撤離。哪怕你買入這隻股票的第二天發現了這個問題,也要及時果斷地賣出,這不僅不違反長期主義的理念,反而是長期主義的必然選擇。
所以,對我們來說,以長期主義進行投資,尤其要隨時根據世事變遷,經常性地回顧、評判投資項目的長期價值是否發生了變化,更新自己對投資項目長期價值的判斷。一旦認定這個項目的長期價值無法維持了,就應該及時果斷地做出調整。
比如,我們剛才說,投資科技股龍頭,並不代表所有的科技股龍頭都能持續保持長期價值。歷史上很多知名的龍頭企業都在發展中逐漸衰落了,如果在投資中沒有及時退出那些衰退的科技企業,更換成新興崛起的科技企業,那麼就失去了長期投資的價值。
可能很多人都會說,如果我沒有能力、沒有精力去關注、把握投資項目的長期價值變化,該如何辦呢?
雖然我一向不太向他人推薦直接的投資標的,但是我覺得可以給大家一個建議,那就是投資指數基金。因為指數,不管是中國的科創50指數、滬深300指數,還是國外的標普500指數、納斯達克100指數,都是精選的成分股,並定期進行動態調整,以保證指數的價值,等於是替我們精選過的公司,非常符合小白長期投資的需求。
最後,長期主義除了可以應用到投資領域外,在人生的婚姻、求職、創業等各個領域也有很大的借鑑價值。
比如,大家在求職或者加盟一個企業時,就很有必要考察一下這個企業的長期價值。企業是不是具有長期主義?是不是在大勢上具有發展潛力?是不是具有自己的獨特優勢,特別是原料、技術上的頂尖競爭力?企業是不是站在長期主義的角度去發展,而不是只想要短期的收益,甚至薅員工、加盟商、合作方的「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