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並不等於購買力

2024-10-09 01:09:11 作者: 謝宗博

  錢越掙越多,能隨便花的卻越來越少。這種感受,大家都有。

  其實,錢並不等於購買力。甚至社會上的錢越多,我們手裡的錢越「不值錢」。

  本章節來源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2020年年初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經濟發展普遍呈現下滑趨勢。作為應對,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經濟體都實行了刺激經濟計劃,簡單來說就是增發貨幣,也就是印鈔票。

  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全球8大主要經濟體新增貨幣發行量高達14萬億美元左右,約合人民幣100萬億元。這是什麼概念?就相當於給全球70多億人口每人發了約1.4萬元人民幣。

  2021年,剛剛上台的美國總統拜登再次實施的約1.9萬億美元疫情援助計劃,將導致許多國家加入新一輪的印鈔行列。

  全球性貨幣增髮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必然的結果是:全球性通貨膨脹和個人資產大幅度縮水,無人能倖免。

  增發貨幣,為什麼會讓我們手裡的錢「不值錢」呢?

  還是舉個例子吧:

  假設我們10個人,每個人有10塊錢,組成了一個小社會,有人當總統,有人賣饅頭,各司其職。

  到了中午,賣饅頭的這位開始營業了。他準備了10個饅頭,最初叫價3元一個,由於我們每個人手裡才10塊錢,所以大家都不捨得買,經過幾輪平衡,最終價格降到了1元,大家每個人的心理上都接受了,用財富的十分之一買一個饅頭。

  因此,哪怕一個饅頭吃不飽,但誰也不捨得多花錢買兩個饅頭,這樣也剛好實現了供需平衡。

  等到傍晚,又到吃飯的時候了,還是10個饅頭,每個1元,大家雖然還是吃不飽,仍然是每人花1塊錢各買一個饅頭。

  看著大家生活這麼拮据,總統發話了:每人發10元,敞開吃。

  最先拿到錢的那個,馬上拿兩塊錢買了兩個饅頭,吃得飽飽的。

  市場機制傳導是非常快的。這時候,賣饅頭的那位馬上意識到了:消費需求上來了。按照這個比例,10個人有20個饅頭的消費需求,而我目前每天做饅頭的能力只有10個,這時候怎麼辦?

  漲價!

  第二個人來買饅頭的時候,價格已經漲到了2塊,他看看手中新發的10元,一狠心花了4元也買了兩個。

  這時候,賣饅頭的會怎麼想?

  繼續漲價,漲到他們每人只買一個為止,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收入的最大化。

  價格漲漲跌跌,最後會穩定在哪裡?

  會穩定在2元一個饅頭、每人買一個的狀態。這時候,雖然大家的財富從10元增長到了20元,現實仍然是,每個人要用財富的十分之一買一個饅頭。

  為什麼?

  因為社會的總消費會與總供給實現天然的均衡,如果在消費、供給沒有發生變化的情況下,財富的增加並不會帶來更多的購買力。

  也就是說,我們手裡的錢多了,但是我們的購買力沒變。

  但是,現實生活中,貨幣增發的錢並不是平均、同時發放到我們每個人手裡的。新增的貨幣逐漸流向社會,優先獲得的人群先獲利,並推高資產價格。後面的人雖然錢也增加了,資產卻在縮水,這就是坎蒂隆效應(Cantillon effect):前排占了後排便宜,上游掠奪了下游,收入的再分配悄然完成。

  貨幣購買力下降是全球的共性問題。無論是美元、歐元、英鎊,還是人民幣、比索、里拉,它們的購買力都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在逐漸下降。只是有的國家的貨幣購買力下降得緩慢一些,有的下降得快一些罷了。

  要想保證自己的購買力排位保持不下降,從而獲得「富」的感覺,那麼在社會財富的增長過程中,你需要注意兩個方面的財富你是不是共享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