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行為的勤奮來掩蓋思維的懶惰
2024-10-09 00:55:58
作者: 大鵬
大概很少有人會否認「成功來自勤奮」這種說法。你是否像大多數擁有夢想的人,每天凌晨四點就踏上了一天的征途,身心疲憊地搭乘最後一班地鐵回家?捫心自問,你這麼日復一日地努力是為了什麼?答案顯而易見,我們無非是想生活得更好一些,離成功更近一點,可直到認真盤點收穫時,不少人會尷尬地發現以下事實:
每天工作之餘還堅持學習英語,反覆背單詞,大批量閱讀,但雅思成績屢次不合格,導致遲遲無法實現出國留學夢;
一直在努力提高的演講和寫作技能,卻沒有明顯大的長進,因此那次難得的當眾演講沒有表現好,從而喪失了一次晉升的好機會;
滿心期待用完美的工作表現證明自己,獲得領導的認可和重用,但忙忙碌碌了大半年,這樣的美好畫面卻始終沒有出現;
……
這一切都與制定目標時的雄心壯志相去甚遠,以致一些人常憤憤不平:我投入了這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卻沒有收到預期的回報,實在是不公平!
真的不公平嗎?事實是,從來不是勤奮沒有用,而是勤奮的行為沒有價值,因為有時看似勤奮的行為實質上卻掩蓋著一個人的思維懶惰。用一句流傳甚廣的話來概括就是——「這根本是在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表面上你看似很勤奮,實際上卻刻意迴避了真正困難卻更有價值的部分。
是的,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
你每天工作之餘認真學習英語,一口氣買了很多書,卻完全沒有思考過你應該系統地讀哪些書才能夠更好地提高英語水平,哪些書對你的幫助最大,沒有重點研究你的丟分項,一味地搞了「題海戰術」;
演講和寫作技能是需要通過不斷的實踐來培養的,光靠理論不行,還得有充足的實踐經驗。如果你平時不敢當眾講話,人前總是扭扭捏捏,懶得實踐,害怕實踐,能力自然提升得慢;
本章節來源於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
工作中你雖然很努力,但有價值的思考太少。你寧願每天因為各種瑣事忙得暈頭轉向,卻不願花一點時間提升自己的水平。你明知道這項工作任務有更好的解決方法,但卻懶得花費心思。
……
這裡還有一個例子,可以形象地說明。
劉暢這幾年在學習寫作,書房裡的柜子上擺滿了各種書籍,中外古今名著可謂應有盡有。他每天堅持讀兩個小時的書,且覺得自己書讀得不少,這一年的閱讀量沒有一萬本起碼也有一千本,但令他很鬱悶的是,每次提及讀書所得他就習慣性「腦短路」,不知所云。為此,劉暢經常和周邊的朋友抱怨自己天賦不佳,記性不好。殊不知,這一切其實是他自身懶于思考所導致的。
劉暢給自己制訂了一天讀一本書的計劃,他把多讀書、讀書多當成了目的,看起書來總是一目十行,這樣匆忙草率地讀書,既不能真正理解書中的內容,又不能有重點地進行記憶,因此讀書的效果很差,甚至鬧出了張冠李戴的笑話。比如,有一次他講及《三國演義》的故事情節時說道:「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時,遇到一個叫華雄的對手。」殊不知,那是關羽溫酒斬華雄的故事。
閱讀是需細嚼慢咽,需要細細品味的,這樣才能將知識變成自己的學識。生活中不少人讀書囫圇吞棗,懶于思考,疏於分析。如此看再多的書也如過眼雲煙,更不會從中受到啟發,並產生自己的想法。許多事情也是如此,如果思維上過於懶惰,缺乏必要的思考,即便你付出得再多,也會導致低價值的行為和由此帶來的低價值結果,這就是低品質的勤奮。
如果想改變這種徒勞無益的狀態,你就要及時在思想上覺醒起來。把行動與思考有效結合,對行動中的關鍵節點有明晰的認識,才能不至於做無用功。中國有句俗話「磨刀不誤砍柴工」,思考越深入、越全面,就越能幫助我們更快掌握做事的核心能力,從而成為高品質勤奮者。
比如,銷售員在談單子時不能光顧著滔滔不絕地講解自己的產品,必須認真研究產品的優勢、市場的趨勢,客戶的心理,反覆思考客戶所說的每一句話,仔細掂量對方的每一個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只有平時多思多想,多觀察,多分析,掌握足夠的基礎信息,抓住客戶的主要心理,才有可能打動客戶的「芳心」,順利拿到訂單。
有一個大學生是班上的「學霸」,連續四年都是全系第一名。但他並非那種天天在教室學習的「書呆子」,相反他看書學習的時間並不多,各種集體活動也踴躍參與。他的聰明之處就是採用了「深勤奮」的方法,學習的時候勤于思考,善于歸納總結規律,掌握思想方法,做到舉一反三,這樣學到的知識就變成了他的「血肉」,所以他學習的時間雖然短,效率卻非常好。
別再用表面的行為勤奮來掩蓋思維的懶惰,多一些思考才能最大可能地接近成功。對此愛因斯坦說過這麼一段話:「如果給我1個小時解答1道決定我生死的問題,我會花55分鐘來弄清楚這道題到底是在問什麼。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問什麼,剩下的5分鐘足夠我回答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