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亡於一個馬販子?
2024-10-09 00:44:36
作者: 歷史君 醉罷君山 唐俑
01
自從燕雲十六州被石敬瑭出賣給契丹人後,失去了天然屏障的中原王朝無時無刻不想收復它,特別是宋朝建立後的幾代君主,從宋太祖趙匡胤到宋太宗趙光義都作過不懈努力。
尤其是宋太宗趙光義,為了收復燕雲十六州不惜御駕親征,卻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門外)大敗於契丹人,他自己也中箭受傷,坐驢車逃走,兩年後箭傷復發去世,堪稱為收復燕雲十六州而丟命的皇帝。
1100年元月,才子皇帝宋徽宗繼位。
在中國歷史上,宋徽宗是以「昏庸無能」著稱於世的。但即使是這樣一個皇帝,也想勵精圖治,轟轟烈烈地干一番事業,以便流芳百世。他的雄心壯志,就包括收復燕雲十六州。
02
宋徽宗時期,東北方向的女真人崛起,與位於南方的北宋像兩把鉗子,把遼國夾在了中間。這使宋徽宗看到滅掉遼國、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希望。在他看來,只要金國願意與其合作,兩國南北夾擊遼國,就能達到目的。
與金國結盟夾攻遼國的主意,出自趙良嗣。
趙良嗣原名馬植,本為遼國燕京人,而且世代為遼國大族,他本人還做過遼國的光祿卿,是個專管祭祀、朝會和皇帝生活用品的三品官,後來辭官不做,當起了馬販子。
馬植雖然是遼國人,但身在遼國心在宋,對契丹人一直占著家鄉燕山既憤恨又愧疚,總是希望自己的家鄉能歸宋朝,對自己是漢人卻要受契丹人統治而深感屈辱。
本書首發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有了這樣的思想基礎,就不難理解他為什麼要不遺餘力地幫宋圖遼了。何況那時候遼國的天祚帝整天沉迷女色,大權旁落,遼國也已是外強中乾,人心渙散,正是幹掉它的好時機。
一個馬販子如何才能把他的想法上達宋朝天聽呢?
1111年,深得宋徽宗信賴的童貫,作為使節出使遼國。住在盧溝橋附近驛館裡的童貫因買馬結識了馬植。得知童貫是宋朝的大官,馬植大喜,他對童貫說,遼國東北面活動著一支女真人,非常不滿遼國對他們的欺負,每時每刻都想反抗,最近就在醞釀一次大的反抗。你們宋朝應與其聯手,對遼國來個南北夾擊,肯定能收復燕雲十六州。童貫說此計不錯啊,待我找機會向皇上匯報。
03
那時候的女真人還未建國,金國是4年後的1115年建的。金國一建立,時刻關注女真人動向的馬植立即用密信告知宋朝的雄州刺史。經雄州刺史協助,馬植來到宋朝,秘密居住在童貫家中。為保密起見,童貫將他改名為李良嗣。
童貫,中國歷史上的著名宦官,時為西北宣撫使,號稱「西陲將軍」。有人說他是個不懂軍事、不會打仗的「常敗將軍」,但他也僥倖擊破過西夏,收復過四川和洮州,因此在宋徽宗眼裡是個「北部邊患專家」,也因此深得宋徽宗信任。這人最大的特點是好大喜功,馬植的建議正合他意,若是在他的努力下收回燕雲十六州,這是多麼大的功勞和榮耀啊,千秋萬代都會記得他的。於是,在獻上聯金滅遼之策的同時,他向宋徽宗推薦了李良嗣(馬植)。宋徽宗不但賜他皇姓,改名趙良嗣,還推心置腹地拍著趙良嗣的後背說:「遼國不滅,燕雲不收,北部邊陲久不安寧。今所獻良策,或可解除朕心頭之病。」
是否應該聯金攻遼,大臣們爭論激烈,反對者不少,但都被童貫一一擺平,為宋徽宗作出聯金攻遼決定掃除了障礙。
南宋著名史學家徐夢莘編撰過一本叫《三朝北盟會編》的名著,在這本著作里,他對此的評價是:「國家禍變自是而始」。意思是宋徽宗聯金攻遼的決定,埋下了北宋滅亡的禍根。
順便介紹一下:童貫因亂權貪污而被時人稱為「六賊」之一,被《宋史》列為奸臣。他是中國歷史上掌控軍權最大的宦官、獲得爵位最高的宦官、第一個代表國家出使的宦官。
04
決定作出後,接下來就是運作。運作過程卻充滿了波折。
先是宋朝和西夏打了一仗,而且還打敗了,緊接著西北地區地震,朝廷得賑災。兩件事一耽誤,結盟之事無法提上議事日程。直到1117年,童貫調到樞密院主管北方事務,才真正有了機會。
那時候的金國軍隊已經打過了遼河,占領了遼東。雖然是個剛出生不久的小娃娃,但這個小娃娃看起來還挺能幹的,所以童貫覺得時機成熟,趙良嗣之計可以實施了。
第一次派使者卻像個兒戲,不但是非正式的,使者還是個醫師。沒辦法,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懂金文的。更好笑的是,這個使者連個正式文書都沒帶,即便當叫花子也得帶個介紹信什麼的啊,人家怎麼知道你是幹什麼的,說不定是個間諜呢。所以他一到金州就被女真人抓了起來,關了一年才放掉。
第二次,宋朝不敢再開「玩笑」了,決定正式地派個使者。經過挑選,有膽有識、文武雙全、有勇有謀的登州防禦史馬政成為正使,副使是平海軍卒呼延慶。
1118年八月,馬政帶著使團出發了,走了將近兩個月才到金上京。這是因為兩國中間隔著個遼國,他們不敢直接穿越遼境,否則被抓到了只有死路一條。他們先是從山東蓬萊出發,渡過大海後到達遼東金州,光是從金州到達金上京就花了20多天。
馬政的到來令金國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十分意外,對方帶來的動議更令他意外。與眾大臣商量了整整兩天,完顏阿骨打才說了三個字:「我看行。」
05
然而,阿骨打派出的與宋朝商量具體事宜的人,卻連宋徽宗的面都沒見到。
這個人名叫李善慶,渤海人,他也是花了兩個月時間才抵達汴京。宋徽宗讓蔡京、童貫等人和他談。
當童貫按照之前的設想,提出攻遼成功後燕雲十六州自然歸宋,李善慶卻跟他打哈哈:「這個嘛,我走的時候領導沒給我分配燕雲的權力啊哈哈哈,這事兒今後再說吧哈哈哈。」心裡卻在想:你們老大都不見我,談個錘子啊!
領導派他來,就是來談這個事的,如今他卻說他無權,這不是戲弄人嗎!
就算被戲弄了,宋徽宗也沒脾氣,如今是有求於人啊,有脾氣又能怎麼樣?第二年三月底,宋徽宗再派人去金國談判。不料剛走到登州,正使趙有開就突然死了。
宋朝終於生氣了。不過不是因為趙有開死掉,而是因為聽說了遼國冊封完顏阿骨打為東懷國王、遼和女真講和的消息。這豈止是戲弄老子,簡直是出賣啊!算了算了,這個事情不談了。
雖然不談了,宋朝還是讓副使呼延慶帶著登州的文書,跟著李善慶去了金國。不料一到金國呼延慶就被扣了。金國大臣宗翰質問呼延慶,你們宋朝人到底靠不靠譜,為何要中止談判?呼延慶說怪我們嘍?貴國不是已受遼國封為東懷國,和他們穿一條褲子了嗎?宗翰說那只是遼國單方面的意思,何況這對我們大金國不但不是好事,還是一種侮辱,我們怎麼能接受?如果你們真想和我們聯合攻遼,就請誠意一點,拿正式的國書來。
宋徽宗之前沒見金使,在金國人看來是一種傲慢,所以他們也要傲慢一回,這次阿骨打也沒見呼延慶,而且也扣留了幾個月才放掉。
之前宋朝將李善慶扣留了8個多月,金國此舉也算是來而不往非禮也。
06
如果說宋朝還有一點百折不撓的精神的話,那麼此次表現的正是這個精神。
1120年,始作俑者趙良嗣終於走上了前台,帶著宋徽宗的親筆信再次使金。
那時的金國已經對遼國展開了行動,完顏阿骨打親自帶兵攻打遼上京,所以趙良嗣沒有見過阿骨打,接待他的是完顏阿骨打的四弟完顏吳乞買,當時的職務是國政。
這一次談判,雙方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誠意,只是在起名這件事上發生了分歧。完顏吳乞買建議叫「金宋聯盟」,趙良嗣心想這怎麼行?憑啥把你放在前面?這主意可是老子出的!但要把宋放在前,估計女真人也不會答應,他眼珠子一轉:這件事是從渡海開始的,叫「海上之盟」怎麼樣?對方說可以,就叫「海上之盟」。
得到金國老大完顏阿骨打首肯後,雙方經過磋商,達成了六點協議:
一、宋金南北出兵夾攻契丹,兩國軍隊均不許越過長城,期間雙方不許單方與遼講和。
二、作為代價,宋朝將每年貢給遼國的歲幣,按舊數轉貢金國;金國出兵,宋朝給予一定的糧餉軍費補貼。
三、戰後(如果勝利),金原則上同意將燕雲十六州交給宋朝。
四、雙方不許招降納叛。
五、雙方共同遵守盟約,若不如約,則難依已許之約。
六、平州不屬燕京舊漢地,也不屬遼太宗受賄之地,與燕京為兩路,不在歸還之列。
此外,金軍為捉拿天祚帝暫住西京。
07
雖然費盡了周折,但盟約畢竟簽下了。接下來,就等履行盟約、收穫勝利果實了。
然而,當阿骨打領兵打下遼中京、宗翰領兵占領西京大同後,宋朝卻連兵都沒出。
關鍵時刻又掉鏈子,宋朝這是怎麼啦?原來後院又起火了,南方爆發了方臘起義。直到3年零8個月後,搞定了方臘起義,童貫才率宋軍北上攻打燕京。
雖然晚了幾年,但把軍隊安頓在關外的阿骨打終於等來了宋軍出兵的消息。
阿骨打沒想到,這個消息其實是一盆冷水,專門用來潑他的——童貫不但怎麼也攻不下燕京,還被契丹人打得屁滾尿流,厚著臉皮求他幫忙。
完顏阿骨打先是目瞪口呆,接著勃然大怒,然後一聲冷笑:原來宋軍是這樣的渣渣,這太好啦!
阿骨打率領的軍隊剛到居庸關,守關的遼兵就放下武器,打開關門讓他們過去了,金軍兵不血刃地占了燕京城。
打下燕京城後,金國雖然同意將太行山以東燕、薊、檀、景、順、涿、易七州交還於宋,但宋朝必須每年向金納歲幣(進貢)銀絹,另輸代稅錢100萬緡。
除此之外,金國的苛刻條件中還包括三項:一、平灤營不是五代時契丹的受賄之地,不歸還;二、西京暫不還,另議;三、宋同意金帶走燕地人口。
宋徽宗自認為完成了歷代祖宗都沒有完成的使命,但他沒想想,這個條件對宋朝來說既苛刻又屈辱。
他卻不管那麼多,雖然僅收回七個州,但他知道他「贏」了,這是個巨大的勝利。所以值得「全國大赦,同慶三天」,更值得在萬歲山刻石記功,讓自己的歷史功績「永垂不朽」。
至於立此大功的趙良嗣,自然得到了他應該得到的加官晉爵;還有童貫,還有其他有功人員,一個不落,統統有份。
宋徽宗更是沒有想過,幹掉遼國,實際上是摧毀了橫亘於宋朝與金國之間的天然屏障,金國若是對宋朝有企圖,大軍分分鐘就可越過邊境,來一個直搗黃龍!
宋徽宗沒想過這個問題,但完顏阿骨打想過。早在童貫所帶領的宋軍不堪一擊、向他求助的時候,他就在想這個問題了。
他不但這樣想過,還在撤離燕京時公開宣稱:「兩三年後必再奪回來!」
兩年後,完顏阿骨打雖然已經病死,但他當初的誓言變成了現實——靖康二年四月,「靖康之難」發生。南下的金軍一舉攻破開封,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3000餘人做了金國俘虜,北宋滅亡。
忘了「唇亡齒寒」古訓的宋徽宗,不知在北國的冰天雪地中,是否明白了什麼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