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大唐史> 前線將領最害怕的,偏偏被這個大唐「常勝將軍」遇到了!

前線將領最害怕的,偏偏被這個大唐「常勝將軍」遇到了!

2024-10-09 00:22:42 作者: 唐俑

  哥舒翰,唐玄宗時期名將,多次大敗吐蕃,戰功赫赫,有人稱他為「大唐第一戰神」。

  「第一戰神」也許有點兒誇張,但他確是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他在詩仙李白眼裡,更是把衛青、白起落下幾條街的大英雄——

  丈夫立身有如此,

  一呼三軍皆披靡。

  衛青謾作大將軍,

  

  白起真成一豎子。

  然而,這位屢破吐蕃、百戰百勝,為唐玄宗開疆拓土立下汗馬功勞的名將,卻在與安祿山叛軍的交鋒中陰溝里翻了船。

  安祿山是公元755年,也就是天寶十四載發動「安史之亂」的,之前打死也不信安祿山會反的唐玄宗,直到叛軍勢如破竹地占了大片地盤,這才如夢方醒,匆忙組織防禦。首先派出的雖然是封常清、高仙芝兩員名將,但因是倉促上陣,加上雙方實力懸殊,兩員名將也無濟於事,連洛陽都沒守住,被迫退守潼關,堅守不出。

  潼關乃長安門戶,只要牢牢守住這個門戶,叛軍就無法越雷池一步,長安可保無虞。然後調集兵力,從四面八方合圍叛軍,未必不能反敗為勝。而這,也是多數朝臣的看法。然而,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唐玄宗,無法接受堂堂政府軍出師不利的這個現實,求勝心切、急於挽回面子的他,對兩人「躲」在潼關不出戰極其不滿。而唐玄宗派去監軍的宦官邊令誠,竟然一再向封、高兩人索賄,均遭拒絕後,邊令誠竟然在唐玄宗面前說:「常清以賊搖眾,而仙芝棄陝地數百里,又盜減軍士糧賜。」

  唐玄宗也不管是不是讒言,將兩人同時賜死,然後起用一個「癱子」,命令他接替被冤殺的封、高二人。這個「癱子」就是哥舒翰。那時的哥舒翰不但年紀大了,還因常年好酒好色,把身體糟蹋得一塌糊塗。一次洗澡時他不幸中風,差點兒見了閻王爺,昏迷了很久才醒過來。從此得了半身不遂的後遺症,站都站不起來了。這對於一個武將來說,無異於判了死刑。

  「病廢在家」的哥舒翰接到命令,不由得大吃一驚,以身體原因極力推辭。然而唐玄宗說,戰馬就是一個將軍的腿,把他抬到馬上,他不就站起來了嗎!

  哥舒翰不得不接受任命,帶著行軍司馬田良丘、馬軍指揮王思禮、步兵指揮李承光等幾個唐玄宗給他配的屬將和高仙芝的二十萬舊部,開向潼關。沒多久,安祿山就命兒子安慶緒來攻潼關,被哥舒翰輕鬆擊退。那以後長達半年時間裡,叛軍多次進攻,都被擋在潼關以東,眼看長安近在咫尺,就是無法前進一步。

  安祿山不愧是老狐狸,強攻不成,便把精銳部隊藏起來,然後命部將崔乾佑把一些老弱病殘放在陝郡(今河南三門峽),想騙哥舒翰去撿便宜。這點兒小把戲,怎麼可能騙得了經驗豐富的哥舒翰?不料,陝郡「兵不滿四千,皆贏弱無備」的情報,唐玄宗也得到了。他馬上派人命哥舒翰出兵,捏了那些軟柿子,然後收復陝洛。

  完了,皇上上當了!

  前線將領最怕的,就是不了解軍情的上級干預戰事,尤其是這個上級是皇上。因為誰的命令都可以違抗,唯獨皇上的命令不能!哥舒翰立即給唐玄宗上書:不行啊陛下,安祿山這是故意示弱,給咱們挖了個坑,咱們不能中他的奸計啊。哥舒翰又認為,叛軍勞師遠征,利在速戰速決,官軍則正好相反,利用潼關天險抵擋,利在堅守,再說暴虐無道的叛軍已經失去了民心,時間稍長定會發生內亂,那時再進兵收拾他們,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哥舒翰的想法,與郭子儀、李光弼不謀而合。那時,郭子儀和李光弼正在河北攻打叛軍另一股主力史思明,而且連續打了幾個大勝仗。等他們把史思明搞定,就可騰出手來支援潼關,到時候潼關守軍再出擊,就可對叛軍來個前後夾攻,將其徹底殲滅,也就不是難事了。

  所以他們二位也認為,潼關守軍只宜堅守,不可輕易出擊,否則萬一被安祿山埋伏的精銳誘殲,潼關就完了,叛軍一旦占領潼關,那就是滅頂之災!

  道理講明了,就看唐玄宗能不能聽進去了。但是楊國忠說,哥舒翰按兵不動,是貪生怕死,是在打自己的小算盤,是把個人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他這樣做,不是坐失良機是什麼!

  唐玄宗聽楊國忠這麼一說,立即否定了郭、李二人之謀,接連不斷地派中使催哥舒翰出戰。哥舒翰撫膺慟哭。他哭的不是自己,是整個李唐王朝的命運。因為他知道,一旦出擊,必敗無疑!

  天寶十五載六月初四,「慟哭出關」的哥舒翰率軍駐紮於河南靈寶。南面靠山、北臨黃河的靈寶,中間是一條狹窄的山道,長達七十里,是設伏的理想地段。不出哥舒翰所料,安祿山的精銳部隊,已經在此設下埋伏。四天後,戰鬥打響。安祿山再次故意示弱,將王思禮的五萬精銳和隨後跟進的龐忠的十萬大軍,成功誘入伏擊地段。

  叛軍哪兒去了?官軍剛開始疑惑,流星雨一般的滾木檑石就從山上傾瀉而下,在狹窄的山道上,官軍想躲躲不了,想逃逃不了,被砸死者不計其數。哥舒翰連忙命令氈車在前面開路,叛軍點燃早就準備好的幾十輛草車,推下山谷。頓時濃煙滾滾,烈焰熏天,像下了一場大霧,什麼也看不清的官軍胡亂放箭,直到天黑放完最後一支箭,才發現那些箭射中的,全是空氣,連叛軍的影子都沒射中一個!

  叛軍到底去哪兒了?官軍心裡剛剛再次冒出這個問號,叛軍主將崔乾佑率領的精銳騎兵,就從背後殺出。官軍慘遭前後夾擊,只顧逃命,亂作一團,僅被擠下黃河淹死的,就達數萬人。河邊上的官軍運氣不錯,擠上了運糧船,然而沒多久就因超載,運糧船連同上面的人,全部翻沉河底!

  僥倖沒有沉入河底的官軍,總算劃到了對岸,但已剩下不到十分之二。而有幸逃到潼關城外的官軍,最終也大多掉入自己之前挖的塹壕。那些塹壕總共有三條,均深一丈寬二丈,三條塹壕很快被填滿。最幸運的是後來者,他們踩著同伴的屍體,總算安全回到了潼關。

  哥舒翰一清點,發現回來的僅有八千人,而出去的時候是二十萬。這點人馬肯定守不住潼關,潼關早晚是安祿山的。產生這個想法的不是哥舒翰,是他的部將火拔歸仁以及其他幾個與他關係不錯的將領,而且他們一致認為:投降安祿山才是上策。

  火拔歸仁是突厥人,突厥火拔部落頡利發石失畢之子,開元二年降唐,襲燕山郡王兼火拔州都督,在哥舒翰帳下為將,那時的哥舒翰是河西節度使。儘管僅剩八千人馬,但哥舒翰毫不氣餒,準備整軍再戰,火拔歸仁卻對他說:「敵軍逼來,相公且宜西行避之,以圖去就。」

  沒想到哥舒翰剛上馬出驛,火拔歸仁就帶領其他將領,「叩馬請降祿山」。哥舒翰大怒:「大丈夫死則死矣,怎麼能投降叛軍?」火拔歸仁拿出早就準備好的繩子,把哥舒翰的雙腳綁在馬腹上,和其他不肯投降的將領,一起押著投降去了。哥舒翰又氣又恨,想用馬鞭插入自己咽喉自盡,被奪走。

  安祿山將哥舒翰囚禁了幾個月,哥舒翰一直沒有實現替他勸降李光弼等唐將的承諾,安祿山正在想這人到底是真降還是假降,就被兒子安慶緒指使人殺了。哥舒翰「投降」沒多久,長安門戶潼關失守,唐玄宗帶著楊貴妃、皇子皇孫等數千人,慌忙逃往成都。

  至德二載,在洛陽稱帝沒多久的安慶緒,就遭到幾十萬官軍夾擊,逃往鄴城(今河南安陽北)前,將哥舒翰等三十多名被俘唐將全部殺害。一代名將,就這樣結束了生命。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