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思明為躲債被迫逃亡,結果遇到一件奇事
2024-10-09 00:22:17
作者: 唐俑
史思明是「安史之亂」的二號人物,與罪魁禍首安祿山是老鄉。史思明是個突厥人,為什麼起了個漢人名字呢?原來這名不是他爹媽起的,是唐玄宗李隆基賜的。他原來姓阿史那,名崒干,後來因為立了不少戰功,李隆基便賜名「思明」,以示恩寵,說明他在皇帝心目中的分量不一般。
這個深受唐朝皇帝器重的少數民族幹部,早年卻差點兒死於非命。多虧他腦子靈活,才保住一條命。
史思明早年的經歷,簡直是一部傳奇。那是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的事情。史思明借了官府的錢,到期後卻無力還債。借官府的錢不還,在任何時代都是不允許的,都將造成嚴重後果。不知那時的法律具體是怎麼規定的,總之後果會很嚴重,不然小史也不會冒著生命危險,往北邊的奚族地區逃亡了。
他應該知道,奚族有個特點,那就是特別排外——這是我的地盤,外人休得踏入雷池一步。但是史思明仿佛早就胸有成竹,想好了應對之策。他對想殺他的奚族人說:「殺吧,殺了我你們就好玩了。」奚族人聽他話中有話,不敢動手,決定聽他把話說完。可是史思明又不說了,把頭昂得高高的,眼睛閉上,等著他們來砍頭呢。
等了一會見沒動靜,他這才睜開眼睛,說:「我是大唐王朝派來與你們大王和親的使者。你們殺了我,不怕闖下大禍,給你們帶來滅頂之災嗎?」史思明雖然其貌不揚,但說這話時的神態,絕對稱得上氣度非凡。關鍵是,他的這副派頭把奚王給征服了,他沒有理由不信。
就這樣,小史不但受到貴賓般的禮遇,被好吃好喝地供著,奚王還決定派一百人跟他去朝拜大唐皇帝。奚王的決定實在是超出了史思明的預料,如果這一百人真的成行,到時候要擺脫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皺皺眉頭,馬上計上心來,說:「你派的人不少,大唐皇帝一定很高興。可是依我看吶,你派的這些人都很淺薄,這樣的人怎麼能去見大唐皇帝呢?我看不如這樣,聽說你們這裡有個才華超群的瑣高(奚族將領的稱號),派他一個人去就行了。」奚王雖然覺得只派一個人顯得太不禮貌不夠隆重,但人家是大唐的使者,他的話怎敢違抗呢?
本章節來源於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
有意思的是,史思明的意思本來是想做減法,因為人數越少越好對付,誰知道奚王最終做的是加法——讓瑣高去當然沒問題,正好他手下有三百人,讓他們都去吧。
苦不堪言的史思明只好帶著這三百零一人出發了。即將走到平盧(今遼寧朝陽)的時候,史思明有了主意。他派人對平盧守將裴休子說:「奚族人以朝拜天子的名義派人來偷襲平盧,你得做好準備,到時候先下手為強,把他們幹掉,不然麻煩就大了。」
每當讀到這裡,在下心裡就疑竇頓生,不明白史思明派的是什麼人——既然他讓那人說那些話,說明他派的人肯定不會是奚族人,那就一定是自己人,可他那時是個躲債的逃犯,哪裡來的自己人呢?
不管怎麼說,平盧守將裴休子信了,三百個奚族「朝拜者」剛進入平盧,他就把他們殺了個精光,只留下瑣高一人。這一定是史思明的意思,不然裴休子是不會單獨留下這個活口的。話說這個瑣高,那可不是一般人,是奚族最有才能的人。史思明留下他不殺,是有他自己的考慮的,不然他也不會把他捆了送到幽州節度使那裡。
如他所料,奚族最有才能的人的「到來」,使幽州節度使大喜過望,認為史思明為朝廷立了一個大功,馬上給朝廷上奏摺,大誇史思明如何如何能幹,朝廷馬上讓他當了個果然毅(軍事職官名稱),後來又升為將軍。
史思明沒想到,他的發跡竟然得益於忽悠人的本事。他更沒想到,當他後來有機會跟皇帝大人提到此事,他會得到皇帝大人的親自賜名。這個備受皇帝賞識和恩寵的傢伙,後來卻背叛了朝廷背叛了「恩公」,和安祿山聯手,將大唐整得苦不堪言,甚至直接導致了它的衰落,不知道算不算恩將仇報?恩將仇報者自古沒有好下場,後來他被兒子和部將謀殺,也算是報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