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大漢史> 韓信幹了件缺德事,導致劉邦最喜歡的人被烹殺

韓信幹了件缺德事,導致劉邦最喜歡的人被烹殺

2024-10-09 00:13:18 作者: 唐俑

  01

  

  戰國時有一個叫毛遂的人,舌頭很厲害,雖然只有三寸,卻比百萬大軍還管用。

  這話不是筆者說的,是平原君趙勝說的。

  說這話的背景是:有一年秦國打趙國,把趙國的首都邯鄲包圍了,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表示楚國如果聯合出兵抗秦,趙國就讓楚國當盟主。

  平原君為戰國四公子之一,以善於養士著稱,養有幾千個門客,他想挑選二十個有勇有謀、文武雙全的門客跟他一起去楚國,原以為從這麼多人當中挑二十個人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哪曉得挑來挑去只挑出十九個,還有一個怎麼挑都不滿意。

  這時毛遂站出來說話了:也許,我就是您要找的人。這就是「毛遂自薦」這個成語的來歷。

  說起這個毛遂,平時也沒顯露過什麼本事,要說他有勇有謀、文武雙全,平原君更是不信,但最後還是讓他跟著去了。

  到了楚國,平原君和楚王談訂立盟約的事,沒想到從早上談到中午,楚王一直裝傻,不肯救援趙國。

  其他十九個人,不僅沒有一個人想辦法幫平原君,反而想看毛遂的笑話——你小子既然敢自薦,本事一定很大,現在不上,更待何時?

  上就上!毛遂手握劍柄,態度強硬、義正詞嚴地向楚王分析情勢,楚王居然邊聽邊點頭,最後竟然連稱有理,同意和趙國簽訂盟約。

  不辱使命的平原君回到趙國後,就說了毛先生三寸舌(後來演變成「三寸不爛之舌」)比百萬大軍還管用那番話。

  可以說,毛遂不僅貢獻了「毛遂自薦」這個成語,還順便貢獻了「三寸不爛之舌」這個典故,從此以後,「三寸不爛之舌」就成了能言善道的代名詞。

  02

  時間推移到西漢時期,漢高祖劉邦的身邊,也有這麼一個能言善辯之人,而且根據史料記載,這個人的口才仿佛比毛遂還厲害。

  他就是酈食其。

  有人說,劉邦最喜歡的人,不是蕭何,不是韓信,不是陳平,也不是爹媽媳婦,而是酈食其。因為劉邦身上有流氓習氣,碰巧老酈身上也有點,於是倆人臭味相投。

  當然了,酈食其不是只有流氓習氣,真本事也不少,尤其是口才,要說他是天下第二,沒人敢稱天下第一。而且他也是毛遂自薦,做了劉邦的謀士後馬上就獻了一計,使劉邦很快攻克陳留,得到大批軍糧。劉邦封他為廣野君,見他嘴皮子厲害,就讓他出使各國,以使臣的身份奔走於諸侯之間。

  酈食其的得意之作,是不費一兵一卒,僅憑三寸不爛之舌使齊國答應歸順劉邦,獲得齊國七十多座城池。

  可惜功敗垂成,好事被韓信破壞,酈食其被齊王烹殺。

  酈食其去遊說齊王,也是毛遂自薦的。

  03

  燕國、趙國平定之後,他對劉邦說:「如今燕國、趙國都搞定了,只有齊國還沒搞定。齊王田廣占據著方圓千里的齊國,他兄弟田間領著二十萬大軍屯兵於歷城,他們田氏宗族都很牛啊,不僅背靠大海,還有黃河、濟水為天然屏障,南邊又靠著楚國。齊國人狡猾,愛使詐,大王您即使派幾十萬大軍,短時間內也不一定打得下來。」

  既然這樣,你還說什麼啊!正當劉邦氣得準備大罵他一頓時,他又接著說:「我看吶,還是您下個詔,讓我去遊說齊王,讓他歸順咱們,做咱們的東方屬國。」劉邦說好,你去吧。

  酈食其來到齊國,和齊王田廣開始對話。

  酈食其:「您知道天下人心的歸向嗎?」

  田廣:「我不知道,沒人告訴我啊。」

  酈食其:「您若是知道,那麼齊國就可以保全下來了,若是不知道,那麼齊國就保不住了。」

  田廣:「請你告訴我,天下人心究竟歸向誰呢?」

  酈食其:「那還用說嗎,漢王劉邦啊。」

  田廣:「老先生這樣說,有何憑據?」

  酈食其侃侃而談:「漢王劉邦和霸王項羽一起西進攻打秦朝,已經明明白白地約定好了,哪個先攻入咸陽,哪個就在那裡稱王。結果是劉邦先攻入咸陽,但項羽耍賴,不讓漢王在關中稱王,而讓他到漢中為王……

  「我們漢王攻下城池立刻就給有功的將領封侯,繳獲了金銀財寶立刻分給士兵,大家一起發財過好日子,所以那些英雄豪傑、才能超群的人都願意為他效勞;諸侯的軍隊從四面八方來投歸,蜀漢的糧食船挨著船源源不斷地送來。

  「可是項王呢,他從來不記著別人的功勞,對別人的罪過卻記得很牢靠;將士們打了勝仗得不到獎賞,攻下城池也得不到封爵;不是他們項氏家族的,任何人也休想得到重用;他給有功人員刻下侯印,在手中反覆把玩,捨不得給;攻城得到財物寧可堆積起來爛掉,也不肯賞賜給大家。所以天下人背叛他,有才的人怨恨他,沒人願意為他效力。

  「天下之士才盡投歸劉邦,劉邦坐在那裡不動,動動嘴皮子就可以驅使他們。劉邦帶領蜀漢的軍隊平定了三秦,占領了西河之外大片土地,率領投誠過來的上黨精銳軍隊,攻下了井陘,殺死了成安君,擊敗了河北魏豹,占據了三十二座城池,如同所向無敵的黃帝的軍隊一樣,並不是靠人的力量,而是上天保佑的結果。

  「現在劉邦已經據有敖倉的糧食,占據了成皋的險要,守住了白馬渡口,把持了交通要道,扼守住了蜚狐關口,天下諸侯想投降得趁早,不然就會被滅掉。您若是趕快投降漢王,那麼齊國的社稷還能保全;不然就慘了,後果很嚴重……」

  齊王田廣沉默了一會兒,認為酈食其的話不錯,下令撤走了歷下的軍隊,心裡一高興,就天天和酈食其飲酒作樂,只等「招安」過好日子。

  04

  然而,齊王等來的不是好日子,而是韓信的偷襲。酈食其等來的也不是蓋世奇功,而是烹殺!

  韓信得知酈食其不費吹灰之力,坐在車上跑了一趟,僅憑三寸不爛之舌就取得齊國七十多座城池,心裡很不是滋味:要是齊王不戰而降成了事實,咱們這些能征善戰的將軍,臉往哪兒擱?漢王手下要是再有一兩個酈食其這樣的人,咱們這些靠打仗建功立業的,今後還有用武之地嗎?不行不行不行,我得把這好事破壞掉。

  於是他藉助夜色掩護,帶兵越過平原,偷襲齊國……

  05

  實際上,起初韓信並不想做這種缺德事。當時他雖然已經率領軍隊來到平原渡口,準備攻打齊國,但當他得知酈食其已說服齊國歸漢後,就放棄了繼續進軍的念頭。

  事情壞就壞在一個叫蒯通的范陽人手裡,他勸韓信說:「將軍您是奉詔去攻打齊國(劉邦的腦殼一定被門夾了,既派酈食其去遊說齊國,又派韓信去攻打齊國),雖然漢王又派密使去說服齊國歸順,但是您並沒有得到讓您停止進攻的詔令,這是其一。其二,酈食其只不過是個說客,耍耍嘴皮子就降服了齊國七十多座城池,將軍您統率幾萬人馬,一年多時間才攻下趙國五十多座城,堂堂一個將軍,居然不如一個儒生的功勞,今後還好意思混嗎?我都替您……」

  韓信臉色鐵青,一言不發,這說明蒯通的話說到他心坎上了。沉默許久,韓信才問他有何良策。

  蒯通說,除了渡河擊齊,將軍您別無選擇。韓信依言而行。

  那時的齊國已經撤走了軍隊,放鬆了對漢軍的戒備,韓信如入無人之境,很快打到齊國都城臨淄。齊王憤怒了,好你個酈食其,竟然和韓信演雙簧出賣我!拿鍋來!燒水!寡人要煮了他!

  一代辯手酈食其就這麼被煮殺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