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用最好的方法,養最棒的孩子> 讓孩子用最簡單的方式了解、記錄大自然

讓孩子用最簡單的方式了解、記錄大自然

2024-10-09 00:08:49 作者: 馬利琴

  大自然是孩子們的活教材。細細分析這一觀點,其實不難理解。大自然向孩子們展示了具體、形象、生動的內容,為他們探索世界、認識世界提供了最好的、純天然的素材,它既是孩子快樂成長的樂園,也免費為父母貢獻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因此,在孩子融入自然的過程中,要抓住機會教他們用自己的方式進行簡單的了解和記錄。

  我出生在河北農村,時不時就到地里嬉戲玩耍,還經常跟一起玩的小夥伴建了個「秘密花園」。有一陣子,我們不論高興還是難過,都會躲進這個秘密花園。為人妻、為人母之後,我們搬到熙熙攘攘的城市生活,偶爾我還會懷念起那段時光,以及那個承載著我的歡樂和淚水的秘密花園。在我看來,那既是生命中的一種掛懷,也是當時的一種精神寄託。

  

  隨著女兒慢慢長大、懂事,情感世界也逐漸豐富,我會有意讓她多融入大自然:春風和煦的日子,我帶她去公園、湖邊,看嫩綠的垂柳、黃的迎春花、粉紅的桃花、潔白的梨花,聽小鳥在枝頭歌唱;暑假裡,我帶她去內蒙古或壩上草原,或者是去有山有水的地方,跟她一起捉螞蚱、挖知了,雨後從水塘里撈幾條小蝌蚪回來養,看它們是怎麼一天天變化,長腿去尾成為小青蛙的;秋高氣爽時,我帶她去離家不遠的農村,看蘋果、桃等掛滿枝頭,看遼闊的田野里一派忙碌的豐收景象,或者拾幾片楓葉夾在書里做書籤,或者乾脆用樹葉拼貼一幅秋景圖;白雪皚皚的冬天,我跟丈夫帶她到雪地里堆雪人、滾雪球,拉著她滑雪……

  有句詩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也就是說,大自然四季更迭,不管哪個季節都有各自的特色,都能喚起孩子們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只要父母正確地認識和對待,讓孩子真正地置身其中、親身體驗、充分感知,就能獲取探索大自然秘密的鑰匙。

  方法一:鼓勵孩子,不斷地探索

  七七是個漂亮的小姑娘,她平時最喜歡看的動畫片就是《小豬佩奇》,尤其是看到佩奇和弟弟喬治或者其他小夥伴在泥坑裡跳來跳去時,她總表現出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看到七七的模樣,媽媽知道她也想體驗那種在泥坑裡跳來跳去的感覺。

  沒過幾天,天氣陰沉,下起了淅瀝的小雨。傍晚時分,雨停了,媽媽對七七說:「寶貝,我帶你出去玩兒,我們找個小水坑,你可以像小豬佩奇一樣在裡邊跳來跳去,怎麼樣?」七七聽了,不住地點頭,眼睛裡也充滿了期待。

  剛要出門,七七停住了,對媽媽說:「媽媽,佩奇和喬治在泥坑裡跳來跳去的時候,它們的媽媽說過,要換鞋的。」媽媽笑了笑,指了指門口的鞋架。七七順著媽媽手指的方向,看見一雙粉色的小雨鞋,於是她急匆匆地換好,然後連蹦帶跳地跑在媽媽前面,下了樓。

  她們在小區廣場的水泥地面找到一個因為凹陷而堆積成的小水坑,七七徑直衝了過去,學著小豬佩奇的樣子蹦跳,看著四處飛濺的水花,她樂得哈哈大笑。看到七七如此開心,媽媽為此感到高興。

  在不斷的探索與嘗試中,孩子可能會把自己弄得渾身髒兮兮、濕漉漉,或者是犯這樣那樣的錯誤。這時,請父母保持鎮定,不要輕易責怪他們,因為只有一一經歷過,他們才會越來越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什麼才是自己最珍貴的、最需要的。一旦目標明確,再加上父母的有效引導,他們就能在正確的人生路上越走越遠。

  方法二:帶孩子走進大自然

  有些心急的父母早在孩子四五歲時就開始教他們認字、識數、練琴、學畫畫……希望他們不被同齡孩子甩在身後。但他們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孩子愛玩的天性。限制越多,越容易引起他們的反抗情緒,最後往往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

  以下是一個媽媽的育兒回憶,她的經歷或許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發。

  兒子上小學的時候,我們沒有像其他家長那樣給孩子報補習班,而是經常帶他出去玩兒。平時周末,我們帶他去離家不遠的公園、動物園,寒暑假的時候會帶他到遠點的地方,比如暑假帶他去北戴河、青島看海;冬天帶他去哈爾濱看冰雕,或者去雲南大理、麗江。這些活動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每次遊玩回來,他就在筆記本上記錄一路上看到的、聽到的以及自己的真實感受。

  跟班裡其他孩子相比,我兒子的課外知識明顯多很多,這使得他在與朋友的交往中充滿自信。

  後來,接觸的自然美景多了,兒子便喜歡上了繪畫。學校的美術老師多次向我反映,說我兒子的注意力和觀察力都非常棒。我知道,這跟他融入大自然的親身體驗有很大關係。雖然我們沒有給孩子報補習班,但他的學習成績從來沒有讓我們擔心過。

  中國式父母有一個明顯的特點——攀比心重,生怕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或者聽到任何人評論自己的孩子笨、學習不好等。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維護自己的虛榮心,他們常常不顧孩子的感受,讓他們學這個、會那個。

  這位媽媽的育兒經歷證明,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讓他們多接受自然的薰陶,能教他們掌握新知識、建立自信,同時提高適應能力、增強專注力與觀察力。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