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儀式感,世界不再簡單
2024-10-08 23:55:58
作者: 路勇
三歲的妞妞有一個習慣,每天早上醒來,都要在爸爸的臉上親一下,如果爸爸已經起床了,也會跑到爸爸身邊,香香地給爸爸一個吻。
自然,妞妞的吻不僅給爸爸,也給媽媽,每天媽媽下班回來,妞妞的小手一定攀上媽媽的脖子,然後,小臉就會貼到媽媽的臉上去。
媽媽說,這是她家的愛的儀式。每天早上和晚上,他們家都重複著愛的動作:爸爸和媽媽抱著妞妞親吻,說早安和晚安。
而五歲的胖牛家的愛的儀式卻是胖牛給下班回來的爸爸媽媽拿拖鞋。有好幾次,爸爸媽媽下班回來,自己換了拖鞋,胖牛從屋子裡走出來,偏要爸爸媽媽穿自己拿的拖鞋,爸爸媽媽沒有辦法,只好換上胖牛遞過來的鞋子。
妞妞和胖牛都是我的鄰居。妞妞的爸爸和胖牛的爸爸和我說的時候,我覺得他們家的氣氛一定非常和諧幸福。
我有一個朋友,就非常注重營造儀式感。有一次我帶著孩子到他們家去玩,他正在家裡煮麵。可就是這樣一個簡簡單單的煮麵過程,都讓我對他刮目相看。他先從冰箱裡找出香菜、生菜、培根、火腿腸,又找來了蝦,之後才燒水,把簡單的速食方便麵煮成了一頓川味火鍋。他說,雖然是吃麵,但是也不能太隨便,也要吃出趣味來。他還說,我們的生活都太平淡,這樣平淡的生活,如果我們不自己製作點花樣,那麼。生活還有多少意義呢,還不和平淡的白開水一樣。
想一想,他說得很有道理,生活是有些平淡,但是我們有理由讓生活不平淡。家長是孩子的老師,尤其是陪伴孩子成長的時候,把生活過得平淡了無生趣,和把日子過得活色生香,妙趣橫生,帶給孩子的是完全不同的體驗。有一個詞叫「原生家庭」,我們給孩子提供的成長環境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我們對生活的態度,直接決定著將來孩子對生活的態度,也直接決定著孩子將來的幸福指數。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
你越有儀式感,孩子越有充實感。所以,在家裡要經常給孩子營造儀式感。
可是,生活本來就是平平淡淡,周而復始,怎麼營造儀式感呢?很簡單,就是用心。好友「栗子派」就是這方面的典範,她家有很多「儀式」:在固定的地點吃飯,在固定的時間吃點心,晚飯後一家人手挽手去散步,每周的周末,固定的家庭活動,每月專門選出一天,全家出動,到公園、展覽館或者乾脆就到郊外轉一圈,感受一下田野的氣息。
而她家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固定的餐點。「栗子派」喜歡做烘焙,尤其喜歡做曲奇蛋糕,她有一個女兒,喜歡吃甜食,最喜歡吃這種蛋糕,小的時候,每天都吵著吃。蛋糕太甜,她怕吃壞了孩子的牙齒,就把吃蛋糕的日子定在了星期六。每個星期六,吃完午飯,她就投入到做蛋糕的工作中,自然也會讓女兒幫忙。然後,一家人坐在一起,喝茶、吃蛋糕,美美地享受一段下午茶的愜意時光。
除了下午茶,每天飯後的散步也是她家的保留節目。吃過晚飯,她和老公就會牽著女兒的手到附近的公園。而且更有儀式感的是,她和老公都分別伸出小拇指,讓女兒牽著,女兒小手緊緊地攥著他們。她說女兒的手心會傳出來一股溫熱,這股熱流,傳達到他們指甲,總是讓她和老公感受到是幸福的電流穿過。
當然,這些都是平常的生活小事,但是生活就是由這些平常小事組成的,小事不注重,不讓它充滿情趣,又怎麼能保證讓你的人生充滿情趣?
有一次我帶著女兒到「栗子派」家參加派對,女兒一下子就被她營造出來的儀式感吸引了,女兒說:「爸爸,要是咱們家每個星期六都能吃到媽媽做的蛋糕就好了,那樣我會非常非常期待的。」看到女兒陶醉的樣子,我突然想到了《小王子》中的小狐狸。經典童話《小王子》中,小狐狸對小王子說:「你最好在每天相同的時間來,比如你在下午四點鐘來,那麼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感到越幸福。到了四點鐘我就會坐立不安,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間準備我的心情,儀式能讓我覺得某一天某一刻與眾不同。」
生活是需要儀式的,我們的生活太平淡,平淡得有些了無生趣,需要儀式感來充實和點綴。那些節日和紀念日,不都是人為製造的儀式日嗎?就是提醒我們,日子需要儀式去美化,愛需要窗口去表達。讓你的日常生活充滿儀式感,你的孩子,也會珍惜生活,也會儀式感滿滿,得到的就是幸福滿滿,同時,有了儀式的加持,簡單的日子,會變得不再簡單。
這一點,我在「栗子派」身上看到了完美的詮釋。有一次,我們幾個朋友商議帶著孩子出去郊遊。帶孩子出行是一件麻煩的事情,所以幾家人商量買點現成的食品就好了,大家是去遊玩看風景的,也不是去勞動的。「栗子派」卻不這樣認為,她說,大家好不容易聚一下,怎麼也要體會到其樂融融那種樂趣,買食物太敷衍了,她提議帶著燒烤架,到郊外去自助燒烤,讓孩子感受一下大自然,也讓孩子體會一下野餐的樂趣。並自告奮勇地提出來,如果大家覺得麻煩,她可以做大家的燒烤師傅,全程為大家服務。自然不可能把工作全都交給她的,不過我們聽了她說的話之後,都心動地依了她的建議,準備了燒烤架和食材,結果可想而知,那一次野餐讓我們所有人都大呼過癮,記憶猶新。尤其是幾個小孩子,更是揚著小腦袋問,什麼時候再出去玩。
而她家的孩子,在她的薰陶下,做什麼事情也有板有眼,講究儀式,從不敷衍。一次她到我們家來玩,妻子給她和我女兒洗草莓,洗好的草莓,妻子隨手就放在手邊的小盆里,小傢伙見了,笑眯眯地問妻子,可不可以把草莓裝在盤子裡。妻子告訴她可以,不過有些奇怪,好奇地問她:「放在哪裡不都是草莓,不都是吃嗎?」小傢伙晃著頭說:「不對,那可不一樣。」說著自己拿了一個白色的盤子,當她把紅紅的草莓放在盤子裡的時候,我們才知道真的不一樣,瓷盤是白色的,草莓是紅色的,嬌艷欲滴,放在一起,精緻又美麗。
小傢伙笑著說:「我媽媽從來都是把草莓放在盤子裡的。」有樣學樣,有了這次儀式的演習之後,女兒吃水果,也不再讓媽媽放在隨手拿起的果盤裡,而是吵著要放在白色的盤子裡。她的理由是,好看。
對於女兒的這一點要求,我們還是滿足的,而且也開始反思自己以前的敷衍,從而也在能力許可的範圍內,讓生活正式起來,精緻起來。
把平常的日子過得不平常是種能力,把簡單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更是種能力。而這兩樣,都可以從讓生活有儀式開始,當你讓儀式成為一種生活習慣,這一切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