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一看就停不下來的明朝史(套裝共3冊)> 盛世之下的陰霾—從唐賽兒起義說起

盛世之下的陰霾—從唐賽兒起義說起

2024-10-08 23:34:03 作者: 時拾史事

  朱棣通過戰爭推翻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之後他成為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永樂大帝。雖然登上了皇位,但卻始終有一點不完美,畢竟在其他人看來他的這個皇位並不是正常得來的,而是篡位而來,儘管朱棣為了證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正名計劃」,但編的公關詞連他自己都覺得不可信。好在中國歷史還給了這種皇帝另一個洗白的方案——建功立業。通過政績來證明自己是一個更合格、更適合的皇帝,前一個皇帝不行,所以新皇帝才能夠取而代之。唐太宗李世民就是領路人,現在朱棣打算重走這條路,而要做出成績來,就必須有大手筆。朱棣大手一揮表示「沒問題」。於是一批大的工程就此上馬,由此朱棣親手締造了輝煌的「永樂盛世」。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朱棣在南京登基,下發的第一道旨意便是遷都。將原先的國都從南京遷移到自己的龍興之地北平,並改名為北京。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明廷徵調了多達三十萬的民兵,歷時公元14年,在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時,終於將這座氣勢磅礴的宮殿建造完畢了,一年之後朱棣便浩浩蕩蕩地將國都遷至了北京。紫禁城一座占地面積約724250平方米(未含護城河與城牆綠化)的宏偉建築,就此成為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建築之一,也成為中央集權,帝王至高無上權威的象徵。

  因朱元璋時期廢除丞相制度,讓朱棣早期登基之時,事無巨細都要親自處理。久而久之,便讓朱棣察覺到了其中存在的弊端,故而為了能夠使政務能夠順暢運作,他便完善了文官制度,組織成立新內閣(朱元璋時期產生萌芽),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發展到後世甚至皇帝政務或其他事務繁忙時,內閣能夠代替皇上處理政務。內閣制度的成立,無疑將大臣們的能力進行了妥善的利用,而自身也能夠得以解脫,不必為大小不一,且毫無章法的事情煩心。這個制度到後來一直被明清政府所採用。

  朱棣在位期間共發動了五次對蒙古的征討。雖然後三次征戰有些虎頭蛇尾,但前兩次征戰取得了巨大勝利,保證了明朝北地安全,遏制了蒙古部落的南下劫掠,為明朝北地的和平和經濟恢復發展爭取了時間。

  朱棣在位時期還發動了安南戰役,並取得了巨大成功,使得這個自唐末以來就獨立的地區再次回歸。朱棣對安南的征討無疑是成功的,而隨後的東征西討更是開疆擴土,《明史·地理志第十六》詳細記載:「計明初封略,東起朝鮮,西據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磧,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萬零九百四里。據考證永樂極盛時期,國家的國土面積居然高達1000萬平方千米,還是有點厲害的。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

  隨著航海業的發展,朱棣對南海諸島也進行了多次的勘查及妥善的經營。從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開始,鄭和便奉朱棣的命令,開始海上探險。從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起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鄭和先後7次下西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為明朝外交的鞏固,以及西洋朝貢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這其中,也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好的契機。海上貿易因此形成。

  而除了大的舉措,在一些細微方面也能看出永樂盛世的繁華。永樂年間,是一個多重產業高速發展的時期。農業、畜牧業、手工業、造船業等多重產業在永樂年間並存。其中尤以造船業與制瓷業最盛。明初的造船業曾位列世界前位。造船的種類眾多,包含戰船、淺船、遮洋造等。其中以遮洋造最為巨大,可載糧食五百石。造船等優良技術也為鄭和下西洋提供了先決條件。永樂年間的瓷器業也屬於鼎盛時期。直至宣德年間,在景德鎮的官窯便有58座之多。永樂年間,瓷器的製造開始採用了新的加工方法。其中以釉彩的成就最為突出。永樂年間所造,現存於世的瓷器,因其色澤鮮艷,工藝複雜,無不被奉為佳品。

  古代的運輸,走水路是比陸路更方便快捷的選擇。故而,為了運輸可以順暢地運行,永樂年間,朱棣親自下達了修復與重開大運河,疏浚黃浦江及開浚吳淞江的命令。使南北商業可以得到貫通,成為往來交易的主要動脈。隨著運河等江域的修復,百姓也不必再為水患所苦。

  除去以上,今天我們提到最多的就是永樂年間,朱棣主持編纂的《永樂大典》,它被稱為中華民族最寶貴的文化遺產。《永樂大典》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比我們熟知的《大英百科全書》的出版還要早上300年。除此之外,朱棣還推崇儒家思想,尊重道教發揚。為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等鞏固與建立奠定了基礎。經濟上的稅負減免,軍事上的疆域擴充,制度的完善建立,貿易的往來加強等措施的頒布與實施,將其稱為盛世倒也相得益彰。然而盛世之下卻出現了陰霾。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