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幸運的皇太孫
2024-10-08 23:32:53
作者: 時拾史事
朱元璋或曾考慮過另立長君,但是大臣們的反對及以往的歷史教訓,再加上朱元璋對朱標的偏愛,使得朱元璋最終放棄了另立長君的想法,仍從朱標這一支系中挑選繼承人。這是不是意味著朱允炆就能躺贏呢,並不是,相反朱允炆最大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既然又回到了選孫子的議題上,那麼接下來就來看看朱標的子嗣。朱標的妃嬪不多,史書可查的只有兩位,看來朱標這個人不太好色,一位是元妃常氏,是開平王常遇春長女;另一位是繼妃呂氏,是太常寺卿呂本獨女。朱標的子嗣則有六位(還是不少的),分別是虞懷王朱雄英,常氏生,早夭;建文帝朱允炆(洪武十年生),呂氏生;吳悼王朱允熥(洪武十一年生),常氏生;衡閔王朱允熞(洪武十八年生),呂氏生;徐簡王朱允熙(洪武二十四年生),呂氏生;第六子,呂氏生,早夭,未命名。
請記住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在朱元璋考慮接班人的問題時,朱標兒子中最有可能的就是朱允炆和朱允熥這兩位了,兩位皇子年齡相仿,在當時都已經十幾歲了,也勉強算作「長君」,其他都太小了不予考慮。但這時候又有一道難題擺在了朱元璋面前,那就是朱允熥絕對不能立,只能選擇朱允炆。其實從名分上來說,按照朱元璋自己定的《皇明祖訓》來選擇的話無疑朱允熥是最合適的,其生母太子妃常氏是朱標的原配,從宗法上來講朱允熥屬於嫡次子,由其繼位完全名正言順,並且常氏早在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就去世了,朱元璋也不用擔心自己死後發生什麼後宮干政的事情。但是朱允熥有一大劣勢,那就是背後存在的母家勢力,其母是常遇春的女兒、藍玉的外甥女,常、藍兩家屬於開國功臣家族,本來就已經勢力頗大,如果由朱允熥繼位,其勢力會不會進一步膨脹,到時候主弱臣強,外戚干政,而看看歷史上那麼多外戚干政奪取皇權的例子,朱元璋想起來都害怕,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絕不能拱手相送,這對於朱元璋是絕對不能容忍的,因而朱允熥出局。
這樣一來就剩朱允炆了,但如果要選擇朱允炆的話,在名分上又有點說不通,因為朱允炆出生的時候,太子妃常氏還沒去世,其母親呂氏只是一個側室,這也就使得朱允炆的地位在宗法上來看屬於庶子,儘管後來呂氏被扶正了(朱元璋干預的結果),但其實在宗法制的規定下,根本沒有什麼側室扶正一說,繼室可以有,但得重新續娶,並且繼室所生之子是要低於原配所生的。退一步講,不那麼嚴格,就讓呂氏扶正了,但其扶正後生的孩子才屬於嫡子,而朱允炆的身份仍是庶子,名不正言不順啊。
不過朱元璋考慮到立朱允炆為繼承人後,就不用擔心外戚勢力做大。基於這種想法,再加上朱允炆在太子朱標患病後盡心侍奉,在朱標去世後更是因過度哀傷而消瘦,爺爺看了好感動,親自出面安慰他要好好保重自己的身體。最終,在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後,朱元璋帶頭違反了自己《皇明祖訓》「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誓言,在朱標去世的同年立朱允炆為皇太孫,朱允炆就這樣幸運地成為大明的新一任儲君。而那個倒霉的朱允熥在朱允炆登基後被封為「吳王」,吳王曾經是朱元璋稱帝之前的封號,按理說不應當再授予他人了,但可能是對朱允熥的一種補償吧,朱允熥成為明朝唯一的一位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