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開國皇后
2024-10-08 23:32:07
作者: 時拾史事
大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登基於應天府(今南京),國號大明,建元洪武,冊封馬氏為皇后。至此,馬皇后正式成為一國之母,其角色也從輔助朱元璋南征北戰轉變為協助其處理國政。要知道,朱元璋繼位後吸取前代「女禍」的經驗教訓,特地命文臣們編撰了《女誡》一書,規定後宮不得干政,但是這不包括馬皇后,馬皇后仍能向朱元璋提出建議。
不過兩人之間也曾發生過一次小衝突,有一天,馬皇后問朱元璋,老朱你那麼厲害一統天下,現如今也不打仗了,聽說家家戶戶也都分到了田安心種地,不知道老百姓現在過得怎麼樣,能不能吃飽飯了。朱元璋一聽這話,立刻警惕起來,皇后詢問天下百姓過得怎麼樣,這是想要干政啊,但既然皇后問了,總得有個回答吧,於是朱元璋對馬皇后說,這不是你應該問的問題。馬皇后一聽就知道老朱又敏感了,隨後就開始敲打起了老朱,說道:「陛下天下父,妾辱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可不問!」馬皇后話裡有話,一方面體現出馬皇后愛民如子,另一方面則是告訴朱元璋,我知道你心裡在想什麼,你不就是怕我干政嗎?但本後要提醒你,關心黎民百姓不只是出於政治上的,更是出於情感道德上的,不僅打消了朱元璋的胡思亂想,也從法理層面確立了她對政事有限的干預所具備的合法性。
馬皇后的愛民如子不僅僅只是嘴上說說,也體現在實際行動上,每當百姓遇到災年,馬皇后就率領後宮吃粗茶淡飯,節省開支(朱元璋時代的公務員真不容易),並為百姓祈福,儘管這種行為對緩解災荒沒多大用處,但首先作為帝制時代的皇后,她這樣做已經是盡最大努力了,其次,她營造的同甘共苦的輿論氛圍最大程度降低了百姓因為吃不飽飯而可能對統治者產生的不滿情緒。朱元璋是一個疼老婆的男人,看到馬皇后都不吃飯了,特別心疼,他開導馬皇后的方法也很有趣,竟然是對馬皇后說已經派人前去賑災了,皇后不必如此苦著自己,馬皇后手眼通天,還不知道朱元璋的伎倆嘛,但是夫妻相互關愛真的很有愛。
事後,馬皇后提醒朱元璋「事後賑災比不上事前做好準備積蓄」,咱們要是平常多存點米,不就不至於餓死人了嗎,朱元璋聽後認為馬皇后說得很有道理,隨後便下令全國設立預備倉,以防備荒年。由此觀之,馬皇后的干預政治,不是沒事找事的曬存在感,每次都能提到點子上,是對朱元璋提供幫助,有借鑑意義的。由此觀之,朱元璋雖然規定後宮不得干政,但是這一規定也是要分人的,遇上馬皇后這樣能力與智力並存的「干政者」,朱元璋也是會虛心接受的。
雖然馬皇后提出了許多利國利民的建議,但是真正令馬皇后名垂千古的卻是她對大臣的護犢子。我們都知道,朱元璋性格急躁,並且崇尚「亂世用重典」,對於大臣說打就打,說殺就殺,在他手下當官那滋味可不好受,擔驚受怕,早上去上朝,晚上不一定回得來。而這個時候,唯一能讓朱元璋消氣的只有馬皇后一個人,馬皇后在勸諫朱元璋的時候也是很有智慧的,他知道朱元璋正在氣頭上,她不會直接指出朱元璋判斷有誤,與朱元璋互懟,要是這樣朱元璋估計早受不了了。
馬皇后深知倔驢就要順毛擼,就像當年的長孫皇后勸諫唐太宗一樣。作為明朝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濂,就是初中課本中《送東陽馬生序》的作者,本來已經告老還鄉,在家安心養老。但是他的孫子宋慎卻被牽扯進胡惟庸案中,受其牽連,宋濂一家遭禍,宋濂本人按律當斬。為了說情,馬皇后擺事實講道理,宋濂為明朝宗室特別是太子普及文化有功,對老朱家有師恩,而且一個退休多年的老幹部,一個退居二線後不再參與政治的老頭子,本來就行將朽木,活不了多少年了,殺個老頭子又沒啥意義,說出去還不好聽,殺他幹嗎?結果遭到朱元璋無情拒絕。於是,當天馬皇后在為朱元璋準備的御膳中,只有素菜,沒有酒肉,朱元璋對此大為不解,於是問馬皇后這是何意,馬皇后答道自己是在提前為宋先生做福事,搞得朱元璋很不愉快,一怒之下扔了筷子就走,連飯都不吃了。但是第二天,朱元璋還是改了對宋濂的處罰,免去死刑。
參軍郭景祥守和州(今安徽和縣),有人向朱元璋告發,說他的兒子試圖謀殺他,以子謀父,別說是在古代,在現代都是大不孝,對於注重孝道的朱元璋來說絕對不能忍,於是當場就指示,郭景祥的這個兒子必須幹掉,這個時候又是馬皇后出面出來勸阻,但是馬皇后沒有直接說告發不實,知道此時此刻說了也沒有用,朱元璋氣頭上不會信,而是先提醒朱元璋郭景祥就這麼一個兒子,如果直接聽信告發,貿然殺了他,郭家可就絕後了,弒父這麼大的事皇上難道都不派人再查證一下,他殺他爹圖啥,又不是家裡有皇位,朱元璋想了想覺得有道理,於是就派人前往調查,果然發現告發不實。事後,朱元璋感謝馬皇后,如果不是她的勸阻,可能就真錯殺了郭景祥的兒子。
當時,朱元璋和馬皇后的義子兼外甥李文忠鎮守嚴州(今浙江西部),位高權重,有人告發他有不法行為,以李文忠的地位,所謂不法行為就是造反嘛,朱元璋不假思索便立即將他調回,命他移守揚州,揚州距離京師特別近,朱元璋調他回來方便檢查。關鍵時刻,馬皇后再次出面,先是提醒朱元璋嚴州是軍事重鎮,突然調換大將是不合時宜的,然後又提醒朱元璋,李文忠是他們看著長大的,平日的表現是怎麼樣的朱元璋難道不知道嗎,不可輕信小人的挑撥。朱元璋聽後覺得依然有道理,便讓李文忠還鎮嚴州,之後李文忠果然立功,不法行為之說不攻自破。
除此之外,在朱元璋嚴厲要求大臣們的同時,馬皇后則用自己的方法來撫慰朝中大臣,明制規定,若早朝議事過晚就留議事的大臣們吃午飯。一天,馬皇后讓宮人把大臣們用的午餐取來品嘗,發現味道不好,於是在下朝後便提醒朱元璋要改善官員伙食,從而收攏賢才之心。本著教育強國的理念,馬皇后還建議朱元璋在供養太學生的時候,也要供養太學生的妻兒們,當時也沒有半工半讀這麼一說,一大家子少了一個壯勞力,實在度日艱難,這樣一來,太學生們就免去了學習的後顧之憂。正是在馬皇后建議下,朱元璋專門設立了「紅板倉」,使這些學子們對朝廷感恩戴德,表示這輩子就死心塌地跟著大明幹了。因馬皇后在政治上發揮的作用,所以朱元璋將其比作唐太宗的長孫皇后,並稱「家有良妻,猶國之良相」。
本書首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除了政治上的幫助外,馬皇后在家務事上也是處理周到,她知道朱元璋處理政務已經很費心力了,所以在後宮管理和子女教育上從不讓朱元璋操心,更何況,就算讓朱元璋管,就他那說風就是雨,非黑即白的性子,馬皇后也不放心呀。馬皇后雖然貴為國母,但生活儉樸不喜歡奢靡華麗,不像一般的后妃,出門就必須滿身名牌,絲綢得蘇州的,首飾得杭州的,除了必要的朝會外,馬皇后平常穿的就是用粗布織出來的衣服,破了也不捨得扔,縫補一下繼續穿。
後來馬皇后不知道從哪聽說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用煮熟的舊弓弦織成衾綢,縫製衣服,就下令讓宮女如法炮製,織成被褥和衣服賜給民間孤苦伶仃的老人,一時間大明後宮成了大型服裝生產廠。朱元璋的兒女們從小吃香的喝辣的,沒有經歷過社會的毒打,馬皇后為了讓他們憶苦思甜,就命人用裁剩下的零碎帛、絲製成次等的絹帛,分賜給諸王、后妃和公主們,讓他們懂得蠶桑的來之不易。甚至在朱元璋因在位日久都開始變得有些不注重節儉的時候,馬皇后仍然堅持著,並且還勸告朱元璋不要忘了之前的苦日子。
朱元璋每次吃飯,馬皇后都親自操持,如果在飯菜上出了什麼問題,馬皇后都一力承擔,絕不會牽扯其他人。對於那些受寵有孕的妃子,馬皇后則仔細安排人員照顧,大臣們的妻子們來拜見時,馬皇后也不會端著皇后的架子來接見她們,而是像家人一樣對待她們,令其倍感親切。朱元璋有一次因宮女服侍不當,大聲責罵宮女,馬皇后馬上也裝作生氣的樣子,並下令將宮女送宮正司,朱元璋對此大為不解,問馬皇后她平常那麼和善的人怎麼也這麼大火氣,馬皇后則笑著答道「皇上在生氣之下所做的處罰可能會加重,我將她交給宮正司,這樣就能正常處罰了。」朱元璋又問道「你不是也生氣了嗎?」馬皇后答道「我是幫陛下生氣呀,我生氣了,陛下就少生一點氣!」朱元璋聽了之後哭笑不得。
為了更好地管理後宮,馬皇后詢問宮中的女史們,哪一朝的家法最好,女史們回答宋朝的家法最好,於是馬皇后乾脆就讓她們把宋朝后妃的行為規範從史書中抄錄出來,做成小冊子,自己經常翻閱學習。有人曾勸告馬皇后說宋朝的家法過於仁厚,馬皇后反問道過於仁厚難道不比過於刻薄好嗎?
在對於後宮子女上,馬皇后更是做到了無論是否親生,都一視同仁地對待。每當朱元璋和子女有什麼矛盾的時候,馬皇后都會主動斡旋。在得知皇子們開始攀比時,馬皇后將所有孩子都叫到一起,教育他們古代聖人是如何做的,他們的父皇又是如何做的,他們現在應該做的是好好讀書,開明心志,不可沉迷於奢侈並心生攀比。因此,馬皇后雖然仁厚,但是在王子公主中的威望很高。舉個例子,馬皇后的兒子朱橚(還有一種說法稱朱橚生母為碽妃)被封為周王並就藩開封,由於朱橚小的時候就比較調皮,長大了性格也比較放蕩不羈,所以馬皇后十分不放心,於是委派江貴妃同行監督,並賜給江貴妃自己身上穿的一件舊衣和一根木杖,告訴江貴妃如果周王不聽話,江貴妃就穿上馬皇后的衣服拿著馬皇后給的木杖,代表馬皇后體罰周王,如果這樣周王還不認錯,就直接上報朝廷。所以馬皇后在世的時候,周王一直都老老實實待在自己的封地,生怕犯錯惹馬皇后不開心。在對待外戚上,馬皇后也特別有原則,堅決不同意朱元璋為自己的家人加官晉爵,因此朱元璋最後只是賜給了馬皇后族人金帛而已。
可惜天不佑賢,馬皇后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因病去世,享年51歲。在其病重的時候,群臣上書朱元璋請求為馬皇后舉行祈禱儀式並尋求名醫,馬皇后拒絕了這些請求,並告訴朱元璋生死有命,不須做這些,並囑咐朱元璋不要因為自己的緣故來怪罪那些為自己治病的醫生。最後馬皇后還是不放心朱元璋,在臨死時還囑託朱元璋「我知道陛下很愛我,希望我死以後,陛下能將這份愛分給世人。」馬皇后說這句話不是無緣無故的,在她去世的前兩年剛發生了胡惟庸案,其中被殺的、被牽連的官僚多不勝數。
也許馬皇后從這件事中看出朱元璋是可以和群臣共患難的,但是要與群臣共享樂就比較難了,正所謂「金杯同汝飲,白刃不相饒。」正因此,馬皇后擔心自己死後再也無人敢勸諫朱元璋,朱元璋會變得更加偏激(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所以才會在臨終時囑咐朱元璋不要忘了當初和群臣共患難的日子,希望朱元璋日後能夠寬和一些。
最後說一說馬皇后的子女問題,據《明史》記載馬皇后生有五子二女:長子懿文太子朱標,次子秦愍王朱樉,三子晉恭王朱棡,四子明成祖朱棣,五子周定王朱橚,以及兩個女兒寧國公主、安慶公主。但是據當今史學家考證,懿文太子、秦王、晉王三位皇子為李淑妃所生,燕王、周王之母為碩妃,只有寧國公主、安慶公主為馬皇后所生,也就是說馬皇后並沒有自己的兒子。但是五位皇子全部寄養在馬皇后膝下,並且認馬皇后為親生母親,應當是朱元璋從中干涉,從此也能看出朱元璋對馬皇后的感情。
縱觀馬皇后的一生,可以看出其一生基本上都在為朱元璋的事業而操勞。如果要對馬皇后的一生做一個評價,最合適的可能就是清朝所編纂的《明史》中記載的那樣「高皇后從太祖備歷艱難,贊成大業,母儀天下,慈德昭彰。」
馬皇后死了,朱元璋很傷心,但他知道自己只能傷心一會兒,必須擦乾淨眼淚,因為來自很多人一直在盯著新生的大明王朝。當年朱元璋攻克元大都的時候,從元大都的府庫繳獲了一大批元順帝沒來得及運走的寶物,馬皇后看到運輸車隊故意問朱元璋從元府庫里拉來了什麼東西,朱元璋覺得馬皇后這個問題問得很奇怪,府庫里能有什麼東西,不就是寶物嗎?不明白馬皇后為什麼問這個問題,但還是告訴馬皇后運來的是寶物。隨後,馬皇后便追問朱元璋,元朝有這麼多寶物,為什麼卻丟了天下了?
這個時候,朱元璋恍然大悟,明白了馬皇后的意思,表示皇后是在告誡我寶物是死的,要想守住天下,得有人才,人才才是最大的寶物啊。朱元璋從此不看重寶物,但是失去這些寶物的元順帝卻追悔莫及,身在草原的元順帝時時刻刻都想回中原拿回自己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