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復台灣
2024-10-13 05:31:38
作者: 朱燕 王曉琪 吳婉絢 劉小健 彭嬌妍
康熙等了將近二十年時間,終於等到了這個好機會。他決定放棄招撫政策,改為直接進攻台灣,武力收復。
康熙任用的將領是向清王朝投降的鄭家將領施琅。
康熙讓施琅擔任福建水師提督,和福建總督姚啟聖一起籌劃攻打澎湖和台灣的戰略。但是,這兩人的意見卻不合。
姚啟聖說:「我們應該等候北風到來,然後直接進攻台灣,拿下台灣之後再回來攻打澎湖。」
施琅卻說:「應該趁著現在的南風先拿下澎湖,再攻打台灣。」
兩人的意見送到康熙面前,康熙思考了一陣後說:「施琅是一個有水上戰鬥經驗的人,而且對台灣的情況十分熟悉,就按他說的辦吧。」於是,康熙讓施琅負責收復台灣,姚啟聖則負責供應糧草。
澎湖是台灣的門戶,這裡駐紮了台灣的主要兵力,由經驗豐富的劉國軒駐守。劉國軒得知施琅要進攻台灣,十分緊張,因為他知道施琅原本是台灣的將領,對台灣的情況一清二楚。所以他派遣間諜去打探清軍的情況,得知了清軍在澎湖布防的情況,提前知道了清軍準備先攻澎湖、後攻台灣。
不過當時是六月,正是颱風多發的季節,劉國軒猜想施琅不會在這個時候發動攻擊,但是施琅卻率領著二百三十餘艘戰船和兩萬多人來攻打澎湖了。這讓劉國軒驚慌不已,連忙加強防守。不過施琅的這次進攻並沒有成功,反而被打傷了一條腿。
施琅退回來後,默默思考如何才能成功拿下澎湖。
他站在地圖前看著澎湖海域,回想著白天海戰的情況,突然明白一個道理:鄭家軍人少船少,我卻人多船多,我完全可以利用這個優勢!
於是,他制定了一個叫作「五梅花」的戰略,就是一旦交戰,就用自己這方的五艘船將對方的一艘船團團圍住,然後發動攻擊。
幾天後,清軍強攻澎湖島,雙方在澎湖海域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清軍的船浩浩蕩蕩開進澎湖海域,和鄭家軍的船相遇後,立刻採用分化戰術,五艘圍一艘,讓鄭家軍的船相互之間不能協助,只能孤軍奮戰。一時間,澎湖海面炮火連天,哀叫連連。戰鬥一直持續了一天,施琅率領的清軍大勝鄭家軍,擊毀大小戰船一百九十艘,殺敵兩萬餘人,而清軍只傷亡兩千。
劉國軒率領著剩下的人和船倉皇逃回台灣,但是台灣的主要軍力已經被清軍消滅,所以收復台灣變得容易了很多。
施琅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讓鄭家軍投降,收服了台灣。康熙帝統一中國後,在這裡開設府縣,加強了中央對台灣的管轄,台灣再次回到中國的版圖之內。
相關連結:
最後一個延平王
鄭克塽(14)是鄭經的第二個兒子,鄭成功的孫子,也是最後一任延平王。
鄭克塽的哥哥名叫鄭克臧(15),鄭經西征福建的時候,封鄭克臧為延平王世子,管理明鄭王朝的國政。鄭克臧娶的是鄭成功的大將、鄭經老師的女兒,而鄭克塽娶的則是權臣馮錫范的女兒。
鄭經去世後,馮錫范為了讓自己的女婿當上延平王,就以鄭克臧不是嫡子、沒有資格繼承王位為由,把他勒死了。
但是,鄭克塽這個延平王卻是末代王。清軍攻下台灣後,鄭克塽全家被送往京師,表面上被封為海澄公,編入漢軍正紅旗,但實際上卻是被軟禁,輕易不許離開京城。
鄭克塽十分壓抑,年僅三十七歲就在北京去世,最後一代延平王就這樣終結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