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自己:我不是境遇的犧牲品
2024-10-08 22:19:17
作者: 麗莎編著
巴夫說過:「並非每一個災難都是禍,早臨的逆境常是福。經過克服的困難,不但給了我教訓,並且對我們未來的奮鬥有所激勵。」有時候,打敗我們的並不是外界的苦難,而是自己的意志。當我們面臨困境時,要相信自己,努力去克服,去化解。
王依安從小寫作,被稱為「小張愛玲」級別的天才作家。十一歲時,被媒體直播寫作,一時間風光無限。二十年過去了,新銳作家越來越多,王依安逐漸被人們所忘卻。一位新銳作家對他很好奇,想去拜訪這位年少時的偶像。
等到了他家,卻發現他已經不再寫作,轉行做投資了。這位新銳作家問王依安原因,才知道王依安模仿別人的寫作手法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但就是因為太像別人的風格,反而沒有人願意買他的作品,他的創作也遇到瓶頸,只能改行。
甘於平淡的人,即使起點再高也不會有成就。我們要想在困境中成全自己,就要保持一顆不肯屈服的心,在內心暗示自己不要做一個懦夫,要勇敢前進,一點點擊破困境,學會在困境中挑戰自己,而不是在困境中屈服,做困境中的犧牲品。
有些人即使命運坎坷,也不畏艱難,不斷朝著想去的方向出發,最終憑著心中的信念走出了困境,走向了成功。
米開朗琪羅1490年進入美術學校接受人文主義思想的薰陶。1494年,法軍入侵義大利。四年後,他的朋友薩氏因蔑視教皇的名義被處死。他對這件事情保持緘默,但其實內心已經在痛苦的邊緣上掙扎不已。後來,他以薩氏為原型創造了雕塑作品《哀悼基督》。
1505年教皇找來米開朗琪羅為自己建造陵墓。米開朗琪羅花費半年時間採石,為這些材料而負債纍纍,結果教皇聽信米開朗琪羅競爭對手的誣陷,要求停止工程,並且拒付材料的費用。對手還慫恿教皇讓米開朗琪羅繪製天花板的壁畫。
米開朗琪羅憤怒地完成了西斯汀大教堂的天花板壁畫。這一巨大工程使他的身體大受損耗。他為了趕工,幾個月睡覺不脫衣服。家庭的不斷索取也在困擾著他,令他深感疲憊。
1527年羅馬被西班牙攻陷,米開朗琪羅成為革命黨的前鋒,被任命為城防司令官,但城市仍被教皇和德軍的聯軍攻陷了。
失去家園的米開朗琪羅把重心都放在了雕塑上,1534年他完成麥第奇教堂的雕刻工作,其中有《晝》《夜》《晨》《昏》等。他用這些作品來表達對祖國的種種情緒,而這些作品也被人們稱為「義大利的鏡子」。自此,他的作品被後世看作珍貴的藝術品,他的藝術地位也永受後人仰望。
做境遇的創作者,不屈服於逆境,做自己內心想做的事情,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下,用行動影響自己和身邊的人。我們要想有這樣堅強的毅力,就要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強大。
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一定十分自律。自律能引導人們往積極的方向發展,並隨時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和行動。約束好了自己,才能約束好恐懼,才有正視苦難的力量。
培養自己獨處的習慣,能使自己更加堅強。獨處能讓我們感受到平時感受不到的情緒,感受到內心深處真正的想法,不再隨波逐流,也可以幫我們獨立地解讀事物,建立一套自我認知的系統。
不給自己的未來設限,目光放遠,心胸放寬,不要在小格局裡斤斤計較。隨著時間的推移,自身的定位也要不一樣。
內心堅強的人都會有一份信仰或是一道底線。當我們沉湎於困境中時,這道底線會激勵我們繼續堅持。
不做境遇的犧牲品,要做境遇的主人。無論在遇到多麼複雜的境遇,我們都要保持初心,不被世間的浮華所誘惑,也不被世間的艱難所打敗。當重要的人向我們提出建議時,我們也要虛心接受。多向外界學習好的一面,這能給予我們內心更多的能量。
內心越強大的人,越能夠擁有一顆寧靜而柔軟的心,它能平定我們因情緒激動而掀起的波瀾,使我們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找准困境中的弱點,戰勝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