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世界文化常識(套裝共3冊)> 第四十七章 俄羅斯帝國

第四十七章 俄羅斯帝國

2024-10-08 21:02:18 作者: 約翰·梅西

  第一節 19世紀初的俄國

  【俄國史的重要性】19世紀以來的俄國史有很大的價值,因為它的版圖廣大,政治異常黑暗;同時出現了許多文學上、科學上和藝術上的人才,受歐美各國人的敬仰;再加上俄國人民對於專制政體的長期抗爭,竟然引發了一場驚動世界的社會革命,其影響力不亞於德國的宗教革命、英國的工業革命和法國的政治革命。所以我們不能不把它自拿破崙時代以來的種種情形加以簡單地敘述。

  【版圖的廣大】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於1815年參加維也納會議後,因為有功於拿破崙的傾覆和神聖同盟的組成,其聲勢當然相當煊赫。他的領土除歐洲大陸的一半有餘外,還占有亞洲北部的土地,其版圖的廣大除英國外一時無兩。而且在他的治下,民族複雜而眾多,習俗不同,語言各異,有芬蘭人、日耳曼人、波蘭人、猶太人、韃靼人、亞美尼亞人、喬治亞人和蒙古人。至於歐洲南部和亞洲西伯利亞的俄國人,在當地的人數也是最多的,他們的語言文字通行全國。在亞歷山大一世時,全國人民大多住在鄉間,過著一種中古時代以來的農奴生活,無知無識,困苦艱難,和12世紀時英法兩國的農民一樣。

  【沙皇的專制】亞歷山大一世和歷代的沙皇一樣,被稱為「俄羅斯的專制皇帝」。他大權獨攬,和法國的路易十四相同。政府對於國民絕無負責的思想,官僚對於人民的壓迫,實為當時世界之最。亞歷山大一世即位初期有很開明的思想,但是自從維也納會議以後,他亦和梅特涅一樣,對於革命很有戒心,因此就改變了態度,加入舊黨,竭力反對新思想的輸入。1825年12月他忽然去世,當時革命黨人乘機起事而發動了所謂的「十二月黨人起義」,因為組織尚未完備,革命失敗,一部分領袖被絞死。

  【波蘭的革命(1830年—1831年)】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因為即位時遇到了亂事,所以對於革命黨人深惡痛絕,從而成為世界上最專橫暴虐的君主之一。他的高壓政策最終導致了波蘭的革命。波蘭人當時亦曾求助於歐洲各國,但各國人只是口表同情卻無實際的援助。結果亂事不久就被平定了,殺戮之慘,世所罕有。此後波蘭就變成了俄國的郡縣,直轄於聖彼得堡的政府。

  【尼古拉一世的虐政】尼古拉一世此後用更高壓的手段去遏制自由主義的發展,全國官僚無不以盡力阻止西方思想的傳入為能事。所有關於科學和宗教的書籍,必須先經警察署和教士的檢查方得出版。外國書籍涉及政治問題的,或由政府沒收,或由檢查員加以塗改,甚至私人函件,亦往往由檢查員拆閱後加封再寄。這種高壓的政策,除增加人民對政府的怨恨之外,別無好處。可是這種高壓政策直到1917年大革命時才自動廢止。

  第二節 俄國和近東問題

  【土耳其和近東問題】不久尼古拉一世又因為土耳其問題和英法兩國發生了所謂的克里米亞戰爭。原來俄國人對於南方的土耳其就抱有野心,想奪得君士坦丁堡和達達尼爾海峽兩個要地。奧、英、法三國對於俄國的這種想法當然要力加阻止。歐洲列強對於土耳其帝國舊壤的爭奪遂成為19世紀西方史上一個重要的事跡,而且是20世紀初世界大戰的一個主要原因。

  【土耳其的衰落】土耳其人怎樣侵入歐洲,怎樣於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怎樣向西攻入匈牙利以達亞得里亞海,我們已在前面述及了。他們甚至於1683年圍攻奧匈帝國的維也納,但是不久就於1700年退出匈牙利。此后土耳其帝國逐漸衰落,西歐各國乃想著怎樣去瓜分這個黃種人所建的帝國。俄國人以為土耳其帝國境內既然大多屬於信奉希臘派基督教的斯拉夫人,那麼俄國由於民族和宗教的關係,自應出來做主要的保護者。

  【俄國勢力的入侵】俄國在18世紀末期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時已經得到克里米亞和黑海北岸一帶,同時獲得土耳其境內基督教徒的保護權,因此俄國就有了干涉土耳其內政的藉口和鼓動基督教徒作亂的機會。1812年拿破崙侵入俄國之前,亞歷山大一世強迫土耳其把比薩拉比亞(Bessarabia)割讓給俄國,到如今[1]還是俄國勢力在歐洲南部的邊界。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

  【塞爾維亞的獨立(1817年)】土耳其帝國境內首先發動革命的是斯拉夫族的塞爾維亞人,終於在維也納會議後不久獲得了獨立。1817年後塞爾維亞就以貝爾格勒(Belgrade)為首都,成為土耳其的納貢國。這是巴爾幹半島上諸白種民族逐漸脫離土耳其帝國而獨立的開始。

  【希臘的獨立】繼塞爾維亞而起的是希臘。它本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所以它的革命運動引起了歐洲各國的同情。現在的希臘並非強國,不過19世紀初它的民族精神忽然被激發起來,發動了革命。英、法、俄諸國出兵相助,三國海軍在1827年大敗土耳其人於納瓦里諾(Navarino)。1829年俄國乃強迫土耳其政府承認希臘的獨立。

  【克里米亞戰爭的起源(1854年)】1853年俄國忽然又得到了一個干涉土耳其內政的藉口。據說基督教徒到亞洲聖地觀禮朝拜時,因為聖地在土耳其境內,往往受到土耳其人的阻撓,因此他們就訴諸俄國沙皇。俄國宗教既然和土耳其境內的基督教同屬希臘派,俄國當然以保護者自命,乃正式向土耳其政府要求取得土耳其境內基督教徒的保護權。當時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得到這個消息後,非常懷疑,也宣稱法國已獲得土耳其政府的同意,擁有羅馬天主教徒的保護權。英國擔心俄國勢力向南延伸,雄霸地中海東部,於己不利,亦加入法國一邊。俄國人竟然不顧一切,調動軍隊,直入土耳其境內。英法兩國乃於1854年合力援助土耳其對俄國宣戰。

  【戰爭的結果(1856年)】這次戰爭的區域多在黑海中克里米亞半島的南部。雙方相持不下,英法兩國的軍隊損失尤大。但是俄國的士兵因為官僚的腐敗和軍餉的不足,精神逐漸萎靡,無心作戰,再加上奧匈帝國準備加入聯軍一方,因此俄國新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在塞巴斯托波爾(Sebastopol)要塞被攻陷之後,就答應在巴黎講和了。

  【《巴黎和約》】《巴黎和約》承認土耳其帝國的獨立,並且擔保其領土的完整。各國相約此後不再干涉土耳其的內政。土耳其反而因為歐洲列強要利用它做阻止俄國南下的屏障,得到了一個在形式上平等的國際地位,而且暫時避免了亡國的大禍。

  第三節 農奴的解放和恐怖主義

  【農奴的狀況】俄國當時可耕種的土地,約有十分之九在貴族的手中。俄國的人民半數以上是農奴,身體既不自由,生活又極困苦,幾乎無進步的希望。地主往往自擁土地,只把極少部分土地分給農奴。農奴雖然終年勞作,但是仍然寒天無衣、飢時無食。他們每星期須拿出三天代地主耕種,地主把農奴視同牛馬一樣。因此農奴不堪壓迫之苦,常常作亂。尼古拉一世在位時,國內各地農奴的反叛,竟達五百餘次。即使有警察預防,也無濟於事。

  【農奴的解放(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於1855年即位,一方面目睹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是源於官僚的腐敗;一方面又深知農奴作亂,實起於生活的艱難,於是想把國內四千萬農奴加以解放,從根本上來解決國內政治上的危機。經過長期的討論之後,他於1861年3月3日下令解放全國的農奴。這個命令雖然把地主所享有的種種權利都廢止了,但農奴仍然離不開土地,因為命令中規定他們若沒有政府的通行證,不得任意離開他們的村莊。地主雖然交出了一部分土地,但是這些土地是交給全村的共有產業,農奴個人什麼也分不到。

  【解放後的困苦】當時政府對待地主非常寬大,這是我們意料中的事。政府規定農奴對於地主交出的土地應該按價購買,可是政府所定的地價往往高出實際價值好多倍。地價估定之後,政府乃出錢代農奴墊付給地主,再用分期還款的辦法由政府從農奴那裡收回。這種解放,政府方面固然認為是深仁厚澤,農奴方面卻認為是變相的苦役,不是人們所能受得了的。從此以後,俄國的農奴不僅衣食不周,而且債台高築,有種生不如死的感覺。俄國沙皇乃於1904年又大發慈悲,下令一切「陳糧」概予豁免;其實就是不豁免,農奴也沒有能力再繳納了。兩年之後,政府又下令所有農民可以自由離開村莊,另謀生路,同時允許他們可以擁有自己的土地。自古以來的村莊共產制到此總算從形式上被打破了。

  【恐怖主義的起源】同時俄國政府對於人民的革命運動加大了壓迫力度,開始不斷拘人,不久牢獄中就人滿為患,於是一大批人被流放到亞洲北部荒涼的西伯利亞去。沙皇和官吏好像是一切進步思想的仇敵,對於抱有新思想的人無不當作殺人兇手看待,因此俄國一班熱心的革命家以為,俄國的沙皇和官僚既然把全國人民都打入黑暗的牢獄中,以便他們可以永遠榨取人民的血汗,來充實他們的私囊,那麼對於這一群殘酷腐敗的魔鬼——所謂政府中人——除直接宣戰外,別無生路了。所以他們主張必須把官僚的醜事發布出來,加以威嚇,並用激烈的報復手段來引起全世界對於俄國人民所受痛苦的注意。俄國的革命黨人因此大多變為恐怖主義者,他們並非愛好流血犧牲的人,不過他們以為若不如此,就不足以救全國同胞於水深火熱之中。

  【恐怖主義的實現(1878年—1881年)】當時俄國政府也用恐怖主義去對付恐怖主義。但凡見到有革命嫌疑的人,或者立即絞死,或者幽禁於聖彼得堡的監獄,或者流放到西伯利亞的礦場。不過人民方面亦堅持到底,用激烈的手段去對付沙皇和官吏。亞歷山大二世不得已宣布立憲,但是為時已晚。他於1881年3月答應立憲的那天下午騎馬回宮時,中途遇刺而死。

  第四節 俄土戰爭

  【戰爭的起因】1877年俄國人在巴爾幹半島上又得到一個干涉土耳其內政的機會。原來土耳其人和歐洲人的宗教習慣完全不同,而19世紀時的土耳其政府也有點惱羞成怒的意思,對於基督教徒不免歧視,加以外國勢力搬弄是非,境內早已不安定。1874年,年歲歉收,土耳其北境的波士尼亞(Bosnia)和黑塞哥維那(Herzegovina)兩州起來作亂。當時保加利亞人也羨慕西面諸國的獨立,起來殺戮土耳其的官吏。土耳其政府乃於1876年大殺保加利亞人以圖報復。

  【英國的態度】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Montenegro)亦向土耳其宣戰,而且巴爾幹半島上的基督教徒向西歐各國求助。當時英國本已和土耳其結盟,所以它的態度最為各國關注。英國人擔心土耳其境內的斯拉夫族如果獨立,勢必和同種族的俄國聯手,於英國不利。而且如果俄國在土耳其得勢,那麼英國在東方的商業必受影響。因此英國就不顧巴爾幹半島上基督教徒的命運,不願有所舉動了。

  【俄國戰勝土耳其】歐洲各國協商之後,既然無結果,俄國就於1877年決定單獨行動。土耳其人抵抗乏力,俄國最終取得勝利。1878年俄國軍隊攻陷亞得里亞那堡,土耳其政府不得已和俄國簽訂和約,正式承認塞爾維亞、黑山、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諸國的獨立。

  【柏林會議(1878年)】英、奧兩國以為此和約中俄國得利太多,勢將獨霸巴爾幹半島,因此出來反對。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不得已把這次爭執重新在柏林提出,由列強開會討論。會議決定塞爾維亞、羅馬尼亞和黑山獲准完全獨立;至於保加利亞,亦得以獨立,唯須納貢於土耳其;首先起事的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兩州交由奧匈帝國來管理;俄國則得到黑海東岸一帶。

  【亞歷山大三世即位】亞歷山大三世在位時(1881年—1894年),俄國的政治似乎毫無起色,全國人民依然呻吟於苛政之下。人民偶然有所反抗,政府即還以鞭打、流放或監禁。因為亞歷山大三世及其近臣亦和尼古拉一世的見解相同,篤信高壓政策是維持和平的最好辦法。

  【俄國的工業革命】到了19世紀末,俄國當局想把俄國保持在「凍而不化」的狀態已不可能。因為這時候,蒸汽機、工廠制和鐵道等已傳入國中,民主精神的傳布亦隨之加速。數百年來農村困苦的生活到此乃從根本上動搖了,再加上農奴的解放,雖然流弊很多,卻有利於工廠的發展,因為農民可以自由離開村莊遷到工業中心去。到20世紀初,大城市如莫斯科等已成為工廠林立的紡織業中心了。

  【西伯利亞鐵路的建成】和工業同時發展的還有鐵路的鋪設,大部分由政府向西歐各國的資本家借款來修建。俄國鐵路最大的工程就是西伯利亞鐵路的建成,目的本在於軍事運輸。1900年聖彼得堡東到太平洋沿岸的鐵路宣告通車,不久又修建了一條鐵路線通過中國的東三省以達旅順口。從歐洲西部到亞洲東岸總共七千餘英里的路程,已經可由鐵路直接來往了。

  第五節 尼古拉二世時的革命

  【尼古拉二世的昏暴】當尼古拉二世在1894年繼其父即位為俄國沙皇時,年僅二十六歲。當時人民以為他必能從事於革新的事業,不料他的專制暴虐與之前的幾任皇帝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1902年,內政部長因手段殘忍,被刺而死。尼古拉二世竟讓比前一個還要殘忍的人去繼任內政部長,這就是普列韋(Plehve)。凡是膽敢批評政府的人無不被其逮捕,受其毒刑,因此普列韋的毒辣殘忍天下皆知。

  【猶太人的被殺】普列韋就職以後,主張先剷除國內不信奉國教——希臘派基督教——的異教徒,因此猶太人受害最為慘烈。1903年,基西尼夫(Kishineff)諸地的猶太人受到俄國人的殘殺,世界各國人士無不為之震驚。於是俄國的猶太人紛紛逃難出國,到美國去的人尤多。世人多相信這次大規模的殘殺完全出於普列韋的指使。

  【立憲黨的出現】普列韋以為俄國政局的不安,完全是由於少數叛黨的搗亂,其實是錯的。當時反對政府腐敗的人,有職業家、大學教授、開明的商人,還有熱心國家的貴族。這班人雖然不曾組織什麼政黨,但是國人漸漸叫他們為立憲民主黨。他們的希望在於召開民選的國會,努力改進農民和工人的困苦生活。他們亦主張言論、出版和集會的自由,而且主張廢止秘密偵查和殘殺異教徒等黑暗的手段。同時國內又出現了社會民主黨,他們是馬克思主義的信徒,希望工人將來有一天能夠掌握政府大權,管理全國的土地、工廠和礦產,來為全體人民謀幸福,而不是為少數富人所把持。

  【社會革命黨】和上述各黨相反的有社會革命黨。他們的組織比較嚴密,凡是革命時代的激進行為多出於這黨人之手。他們以為政府既然壓迫人民,榨取他們的血汗以中飽私囊,那麼人民應該擁有對政府官僚宣戰的權利。因此他們往往選定官僚中最苛虐殘忍的人,加以暗殺,然後列舉被殺者的罪狀,求國人的諒解。他們對於應殺官僚的選擇非常慎重,必須經過執行委員會的考慮才能下手。世人以為他們不分青紅皂白,其實是錯的。

  【日俄戰爭的失敗】普列韋剷除亂黨的手段愈辣,亂黨的人數愈增。到了1904年,公開的革命可說已經發動。那年2月5日,俄國和日本因為爭奪中國的東三省和朝鮮,發生了戰事。俄國的新黨以為這次戰爭完全由於政府外交的失敗,太不人道,而且有害於人民,竭力反對。是年7月,普列韋最終為莫斯科大學的學生所刺殺。不料俄國陸軍在中國東三省一帶屢為日本所敗,它的海軍亦在黃海為日本人全部殲滅,1905年元旦,旅順口又經長期的圍困而陷落。同時國內因年歲歉收,農民紛紛起來燒毀貴族的房屋,警察、士兵亦將無屋可駐紮了。人民又得知這次戰爭的失敗是由於官僚中飽私囊,甚至購買槍械的錢和紅十字會救濟傷兵的捐款也被他們吞沒了。

  【紅色禮拜日】1905年1月22日,聖彼得堡城中發生了一件慘案。當時城中的工人上書沙皇,聲明這個禮拜日他們會親自向沙皇本人面訴痛苦,因為他們對於政府官僚已經不信任了。到了22日的早晨,大隊的工人、婦女和兒童,徒手向沙皇的冬宮而進,滿心希望向沙皇訴說苦衷。不料哥薩克兵先用鞭逐,宮中警衛軍繼以槍殺,死的人數以百計,傷的人數以千計,相持數日,滿地血紅。這就是現代俄國史上所謂的「紅色禮拜日」,其實不過是俄國官民無數次衝突中的一例。

  【國會的成立】這個悲劇上演以後,政府迫於民意,乃於1905年8月下旬召開國會,協助沙皇立法。但是人民因為選舉資格過嚴,表示不滿,乃於10月有了全國罷工罷市的舉動。全國鐵路停駛,商店關門,煤電中斷,法院停審,甚至藥房亦不肯配方了。沙皇不得已乃宣布「政府」把思想、言論、集會等自由給予人民,凡之前沒有選舉權的階級亦准許其參加選舉,而且答應此後一切法律必經國會同意方可生效。1906年國會選舉後正式在首都開會,不料政府要人對於重要的改革概不合作。尼古拉二世在6月時說他對國會已「大失所望」了,因為國會中人竟然越出職權範圍來批評沙皇了。於是他下令解散國會,定1907年3月為改選的日期。

  【紛亂繼續】同時革命黨人繼續活動,8月間曾刺殺國務總理未遂,此外不時會發生省長和警察被人暗殺的事情。政府方面亦有所謂的「黑白」黨人,專以殘殺猶太人和新派中人為事;同時特設軍法處以便對於革命黨人就地正法。1906年9、10月間,被軍法處判處槍決或絞殺的達三百人,全年中因反對政府而被殺或受傷的竟達九千人。1906年末,俄國遭遇了荒年,而內閣大臣中又發生了中飽賑濟災民款項的事情。當時有人走過俄國境內八百英里的地方,目睹受災的村落幾乎無一處儲備有足夠的糧食,甚至有幾處人們以樹皮和茅屋頂上的稻草為食物。

  【大革命的危機】俄國人民如此困苦,政府所召開的幾次國會竟然還逐漸把新黨排除,使他們沒有革新的機會。沙皇和官僚照常剝奪人民的自由,榨取人民的血汗,剷除異己,終於1917年發生了一件驚動世界的大革命,數百年來腐敗無能的沙皇和全體官僚乃同歸於盡。

  【波斯的國難】我們在此不得不略述俄國和波斯的關係。波斯自15世紀末帖木兒帝國瓦解以後,國內又有了本國民族的復興,被稱為蘇法維朝(Sufawi),武功文治亦曾盛極一時。不過波斯八百五十年來迭受黃種民族的統治,國內人民已是五方雜處,大非昔比了。到18世紀初,東邊受月祖伯人的騷擾,西邊受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的入侵,而北方新興的俄國,尤為虎視眈眈。不久阿富汗又叛而獨立。蘇法維朝統治二百餘年,終於1732年滅亡。當時曾有一草莽英雄名叫納迪爾沙(Nadir Shah),打敗了阿富汗和土耳其,併入侵印度,重創莫臥兒王朝。但他去世後不久,波斯即陷入大亂。1779年時才有突厥人再起,統一波斯,這就是世界大戰後波斯政變前的可薩朝。

  【對波斯的瓜分】俄國的入侵是波斯所不能忍受的,因此可薩朝初期的君主多致力於抵抗俄國向南的侵略,但是印度的英國人此時亦開始向西北來干涉波斯的內政了。所以19世紀初的波斯,就變成了英俄兩國明爭暗鬥的地方。結果波斯的西北境逐漸被俄國所奪,東南境則逐漸被英國所吞併。此後波斯雖然常想用武力和兩國死爭,但始終無法阻止兩國的侵略。到19世紀末,波斯的財政和軍政已盡入英俄兩國人之手。英國人後來因為歐洲國際形勢險惡,波斯新黨又有立憲的要求,深知不能和俄國長久相持,乃於1907年和俄國簽訂瓜分波斯的條約。西北屬俄,東南屬英,各自經營,不相干涉;中間則為緩衝區域,暫予保存。這和英法兩國對待暹羅的辦法完全一樣。波斯人為了自救,受到1906年俄國革命的啟發,強迫國王立憲,召開國會,力圖革新。不過因為國內有新舊黨之爭,國外有強鄰干涉,一切新政都無法進行,亡國大禍依然迫在眉睫。至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波斯怎樣發生政變,留待後面再述。

  [1]指著者寫作該書的年代,即20世紀30年代。——編者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