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蒙古人的西征和土耳其的建國
2024-10-08 21:00:41
作者: 約翰·梅西
第一節 蒙古人的勃興
【入侵歐洲的黃種人】亞洲黃種人向西入侵歐洲,自上古時代到現代,有匈奴人、馬扎爾人、塞爾柱族突厥人、蒙古人、奧斯曼族突厥人。其中要以羅馬帝國末期的匈奴人為最早。其次為9世紀的馬扎爾人,深入歐洲創立了一個重要的王國,但是他們和別的黃種人不同,不久就採取當地人民的風俗習慣和宗教,逐漸地被歐化了,到後來反而變成歐洲人的外藩,阻止同種突厥人的入侵。此後又有蒙古人和奧斯曼突厥人的西進,這兩個民族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關係亦都很重大,所以有詳述的必要。
【成吉思汗的武功】當亞洲西部的阿拉伯人和突厥人都逐漸衰落的時候,亞洲中部和東部又有一個強悍的民族興起,這就是13世紀的蒙古人,即中國史上的元人。他們的大酋長就是元太祖鐵木真,其武功的偉大其實在亞歷山大之上。他先用武力統一了蒙古的內部,把四鄰各部落先後攻破,然後於1206年會集各部落酋長於蒙古的斡難河上,自稱為成吉思汗。不久又向南征服西夏和金。東方既無強大的敵國,成吉思汗乃於1218年大舉西征,蒙古軍隊所到之地無不攻克。幾乎滅花剌子模(1221年),蹂躪波斯、印度和欽察[1]諸地。西征前後總共八年,蒙古人的領土已包含亞洲的大部分。
【欽察等部和俄羅斯的征服】同時成吉思汗又遣哲別等西征欽察部。欽察部原系突厥族,遊牧於烏拉山西和裏海、黑海以北一帶。當時居住於高加索山以北的各黃種人民族,都於1222年前後為蒙古人所征服。歐洲的俄羅斯此時正在封建時代,國內分裂成幾十個小國,常起內亂。哲別等於次年進征俄羅斯,大敗各諸侯的聯軍,直到諾夫哥羅德(Novgorod)城,乃大掠而還。
【綽馬爾罕的西征】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元太宗窩闊台即位(1241年卒),蒙古領土更加擴大。他即位的那一年蒙古人滅夏,1234年又滅金。他又於1231年叫綽馬爾罕西征花剌子模,更進而征服亞洲的西部。當地十字軍人所建的小王國以及崇奉基督教的小亞美尼亞(Little Armenia)、喬治亞(Georgia)等,都先後歸附。
【拔都的西征和欽察汗國的建立】1235年窩闊台又命大將拔都西征,次年滅裏海北部的黃種人所建的保加利亞(Bulgaria)。至於居住於黑海以西的保加利亞人,後來到19世紀時獨立而成現代的保加利亞王國。拔都又向西北攻陷莫斯科(Moscow),向南敗欽察兵,乃進取孛烈兒(今日的波蘭)和馬扎爾(今日的匈牙利),於1242年直入波希米亞(Bohemia)。當時德國皇帝和羅馬教皇正在互爭雄長,不能相救。西歐各國莫不驚慌失措。此時窩闊台的訃聞恰到歐洲,拔都等不得已東歸。歸途中又征服了欽察部,於1243年建欽察汗國於南俄。
【旭烈兀的西征和伊兒汗國的建立】1252年蒙古將領旭烈兀又統兵征西域,先平定木乃奚,再進兵向西,於1258年攻陷巴格達,五百年來東大食帝國的阿拔斯朝就此滅亡。於是旭烈兀再向西征服小亞細亞,打敗巴爾幹半島的聯軍。東羅馬帝國和西歐各國都遣使東來請和。此次西征,前後凡七年,拓地幾達萬里。蒙古人就以此次所得的領土封給旭烈兀,叫作伊兒汗國,為蒙古封國中最重要的一個。旭烈兀的兄長忽必烈於1260年被舉為大可汗,逐漸征服了宋朝(1279年),為創建中國元朝的元世祖。
【蒙古極盛時代的版圖】蒙古人自從成吉思汗開基到忽必烈滅宋,共計七十四年(1206年—1279年),竟建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橫貫亞洲大陸,深入東部歐洲,真是人類史上罕有的規模。其時帝國各地多封給宗室諸王,叫作汗國,最大的有四個,就是亞洲西北歐洲東北的欽察汗國、亞洲西南的伊兒汗國、亞洲中部的察合台汗國和窩闊台汗國,至於帝國的中堅則為中國和蒙古[2]。這就是元朝極盛時代的版圖。
【蒙古人和世界文化的關係】我們普遍對於蒙古人的戰爭屠殺都很熟知;而對於他們開闢交通、提倡學術的熱心往往不去注意。其實蒙古人的武功遠在亞歷山大之上,就是他們傳布東西方文化的功績至少亦和亞歷山大的相等。當蒙古人統一歐亞兩洲時,東西方的交通平安無阻。原來當窩闊台在位時,凡各宗王封國的境內都設置驛站。驛站各有夫二十人,備有驛馬和使者廩餼及車牛等。西自東歐,東達東亞,彼此商販互通,行旅無阻,遂在東西方交通史上開一嶄新的局面。陸道經由天山南北路,海道則經由波斯灣和印度洋以達中國南部的泉州、福州諸港。義大利威尼斯人馬可·波羅(Marco Polo)和非洲北部阿拉伯人巴圖達(Ibn Batuta)兩人東遊中國,就在此時。加以蒙古諸大汗對於各國人士都能一視同仁,因此羅馬教皇的使臣、印度的佛教徒、法國和義大利的美術家、東羅馬和阿拉伯的商人、波斯和印度的學者,都會集於元朝的宮廷中。中國的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等文化進步的必需品都於此時陸續傳進歐洲,引起歐洲中古末年文化上的大變動。而且蒙古諸汗對於當時的各種宗教,亦和上古的安息、月氏以及中古的中國唐代諸帝一樣,尤能表現出寬大的態度。羅馬教皇英諾森四世曾於1245年派遣普蘭諾·卡爾平尼(Piano Carpini),法國國王路易九世(Louis Ⅸ)亦曾於1253年派遣盧布魯克(Rubruck)東赴中國,想約蒙古人加入十字軍以壓服穆斯林。但是蒙古人對於基督教徒固然歡迎,而對於穆斯林亦始終不肯壓迫。1294年忽必烈又請羅馬教皇派科爾維諾(Corvino)到中國傳教。不過當時歐洲的基督教會正日趨腐敗,所以對於傳教一事實在沒有能力。不久蒙古帝國瓦解,東西方交通遂一時終止。
【蒙古大帝國的瓦解和衰亡】因為蒙古帝國版圖廣大,種族複雜,所以元初不得不分封宗室,以便制服異族,鞏固大汗的國基,因此有四大汗國的建立。中央集權的制度就此遭到破壞,為帝國內亂的一個原因。加以蒙古大汗的繼承全由宗室諸王大臣和諸藩聯合開大會選舉出來,不用父子相承的制度,因此汗位繼承常出問題,為帝國內亂的又一原因。所以蒙古帝國自從1248年元定宗庫裕克[3]死後,就發生了第一次爭汗位的內亂,1259年元憲宗莽賚扣[4]去世時,又發生了第二次爭位的內亂。當元世祖入主中原時,蒙古帝國本已成瓦解的局勢。各汗國一面和大汗衝突,一面又有相互間的紛爭。14世紀初年以後中央大汗多為權臣所擁立,內亂時起,無暇外顧。蒙古帝國從此日漸衰落,到1367年中國的元代遂亡,其他諸汗國亦先後為突厥人帖木兒(Timur)所滅。蒙古故土則於17世紀後併入中國,中亞及南俄一帶元人的余裔則先後被俄國所滅。
第二節 帖木兒的繼起和印度帝國
【帖木兒】帖木兒本是突厥人,於1333年生於中亞。於元朝亡後二年(1369年)占領察合台汗國舊地,定都撒馬爾罕,建立塞爾柱人以後的突厥大帝國,然後向西征服花剌子模。當時伊兒汗國常起內亂,國勢大衰,帖木兒又於1386年征服伊兒汗國,波斯全境都入其版圖。同時他又迭次深入欽察汗國境內,欽察汗國從此瓦解,為俄羅斯諸侯15世紀時復興的先聲。帖木兒既然盤踞察合台汗國舊地,又滅伊兒汗國,蹂躪欽察汗國,從前成吉思汗所建的藩國,此時都變為他的領土了。接著他又乘印度內亂,於1398年率兵向南侵入印度。當時奧斯曼突厥人正立國於小亞細亞,進逼歐洲的東南部。帖木兒因東羅馬皇帝派人前來求救,於是退出印度,向西進兵,於1402年大敗突厥人於小亞細亞的安卡拉。突厥人的勢力因此中衰,直到五十年後,才再次把東羅馬都城君士坦丁堡攻陷。帖木兒既然平定了西部亞洲,又想乘中國明代惠帝和成祖爭位的時候率兵東進。相傳當時中國給他的國書措辭非常傲慢,他就於1405年決計東征。不料行到中途忽然病死,享年六十九歲,東征計劃就此中斷。
【突厥民族文學的黃金時代】自帖木兒統一西部亞洲後到巴卑爾征服印度止,凡百年間,實為突厥民族文學的黃金時代。歷代皇帝多提倡文學,鼓勵察合台汗國中突厥語的發展,同時又熟習《古蘭經》和波斯文。突厥語一時大盛,實為突厥民族的光榮。帖木兒本身除武功甚盛外,亦長於文事。他曾著有《札記》和《制度》等書。我們就他的著作看來,他雖不是一個偉大的改革家,但他那救民於水火的深心卻躍然紙上,大有東方式賢主之風。他的知識和眼光似乎都在成吉思汗之上。他的後代亦多力推伊斯蘭教,壓迫印度教,所以伊斯蘭教的廣傳實拜突厥人所賜,而波斯和阿拉伯兩種文化由衝突漸趨調和,亦是他們的大功。
【帖木兒帝國的後繼者】帖木兒死後,他的帝國名義上還享有一百年的國祚。但是他的幼子沙哈魯(Shah Rokh)因和本族人爭位,致勞中國明成祖的調解。不過沙哈魯和他的父親一樣,勇武而有學問。他一面從撒馬爾罕遷都於赫拉特(Herat),一面和中國通好。西亞一帶的文人學士多會集於國中。他在位凡四十年,實為帖木兒帝國繼武功之後而入於承平的時代。他的兒子兀魯伯(Ulugh Beg)亦好學術,對於天文學尤肯盡力提倡。但自1450年兀魯伯被其子所殺後,國家就從此大亂而終至衰亡了。
【月即別人[5]的興起和帝國的瓦解】原來當帖木兒反叛察合台汗國而取代元人統一中亞時,元人月即別(Uzbeg)的後裔亦逐漸復興於藥殺河上,很有待時南下復仇的神氣。果然到1450年時,帖木兒的曾孫卜撒因不得不藉助月即別族的力量去平定內亂,這是月即別人的勢力侵入帖木兒帝國境內的開始。卜撒因不久後去世,國內遂分裂為數區,而月即別人更得以乘機侵入,終於1501年把中亞的帖木兒帝國滅掉。月即別人此後就在花剌子模舊址上建立希瓦(Khiva)王國,直到1873年方成為俄國的附庸。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國王被廢,其國土亦被並於蘇聯的烏茲別克共和國。
【印度的突厥大帝國】帖木兒在中亞所建的帝國雖在1501年被月即別人所滅,但他卻造就了印度史上最隆盛的時代,這就是所謂的莫臥兒王朝(Mogul)。不過「莫臥兒」一詞實出於阿拉伯人對於「蒙古」一詞的誤譯。建立這個王朝的並非元人,而是突厥人。這班突厥人和同時在歐洲建立帝國的同族很有並駕齊驅的氣概。我們為便利起見,先述中亞的突厥人怎樣南入印度,再述西亞的突厥人怎樣西入歐洲。
【巴卑爾的敗逃】創立印度突厥王朝的始祖實為查希爾丁(Zahiruddin),他是卜撒因的孫子,1483年生,綽號「巴卑爾」(Baber),其意為「虎」。他的父親向來統有藥殺河流域的拔汗那(Berghana),巴卑爾自1492年才繼其父為汗。當時中亞一帶的突厥民族文學處於黃金時代,巴卑爾又能推波助瀾,力加提倡,詩詞、文學、天文、算學無不盛極一時。倘使沒有內亂和外患,帖木兒帝國本大有中興的希望。但是1497年後國內既有內亂,1501年後北方又有月即別人的入侵,巴卑爾竟不得不攜其老母,彷徨於中亞一帶。
【巴卑爾南征印度】他最初想逃往中國,後來因為東行道上有月即別人作梗,遂作罷。剛巧當時南方的高跗發生內亂,他於是轉向,越大雪山奪取高跗為復國的根據地。當時印度一面有北部穆斯林所建的小國,一面有南方印度教徒所建的小國,四分五裂,常起內爭。巴卑爾乃於1505年開始渡印度河而入侵印度。此後十年間他常常南北奔馳,力謀復國,終為月即別人所敗。自1514年後乃專心於印度的征服,最終於1526年征服印度北部,即位於德里(Delhi)。印度莫臥兒帝國就此正式成立。巴卑爾既精戰術,又長詩文,其恢宏大度不亞於帖木兒。他建立的印度帝國,不但為突厥民族的光榮,亦為伊斯蘭教興起以來最偉大的護法。
【莫臥兒王朝的隆盛和衰亡】莫臥兒王朝諸王以第三代的阿克巴(1542年—1605年)最為英明。他一面征服突厥人所建的伊斯蘭教諸國,一面又招撫印度人所建的印度教諸國;凡法院法官都由兩教中人共同擔任。因此印度境內向來在種族上、宗教上和階級上的地域觀念完全消失,四分五裂的印度至此竟變為昇平統一的國家。文化大進,工商業亦盛極一時。阿克巴去世以後,他的子孫雖然三代相繼征服南印度,統一半島的全部,但是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相繼叛亂,英法諸國又相繼入侵,莫臥兒帝國逐漸衰落,終於19世紀為英國人所傾覆。
第三節 土耳其帝國的建立
【奧斯曼土耳其的起源】黃種人在歐洲方面所建立的國家要以奧斯曼土耳其(Ottoman Turks)帝國為最後起、最久遠的,而且是最重要的,這就是現代的土耳其(Turkey)。奧斯曼土耳其本是突厥族中所謂昭武九姓的小部落,向來住在中亞阿爾泰山下,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1225年被蒙古人所逼,向西移居亞美尼亞,隸屬於塞爾柱突厥人。後來蒙古人西進時,他們再向西避到黑海南岸小亞細亞的安卡拉附近。到奧斯曼(1288年—1326年)做酋長時,逐漸侵略東羅馬帝國的領土,勢力日強,於1292年建國稱王,這就是現代土耳其帝國的起源。
【巴爾幹半島的征服】自1327年到1402年,凡七十幾年間,土耳其人的武功很盛,先併吞東羅馬帝國在亞洲的領土,再渡海征服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上色雷斯、塞爾維亞(Serbia)、保加利亞諸地,不久又征服馬其頓、希臘和愛琴海諸島,把東羅馬帝都的水陸交通要道完全截斷。居於君士坦丁堡的羅馬皇帝四面都被土耳其人包圍,朝不保夕。西歐各國的基督教徒見這班黃種的穆斯林來勢洶洶,非常慌懼,於是德法各國的騎士效仿從前對待塞爾柱突厥人的方法,又組織了東征的十字軍,而且公推匈牙利國王西吉斯蒙德(Sigismund)為元帥。1396年土耳其人大破西歐的十字軍,他們乃乘勝進攻君士坦丁堡。東羅馬皇帝不得已派人偷渡到印度求救於帖木兒。1402年帖木兒大敗土耳其人於小亞細亞的安卡拉,因此君士坦丁堡遂得以苟延殘喘五十年。
【東羅馬帝國的滅亡】土耳其人自從被帖木兒戰敗之後,經過二十年才恢復原有的力量,於是重新向歐洲方面去發展。後來又遭匈牙利人的阻擊,但是終究打敗了他們。1453年,土耳其國王穆罕默德二世即位,他雄才大略,盡全力於對君士坦丁堡的圍攻。海陸軍隊預備了二年,終於1453年把它攻下。千年來的東羅馬帝國就此滅亡,土耳其人從此建立了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新帝國。
【土耳其帝國的隆盛時代】土耳其人自把東羅馬帝國滅亡之後,就定都於君士坦丁堡。此後一百年間,土耳其諸帝都能開拓領土,整頓內治,帝國版圖涵蓋歐、亞、非三洲的一部分,國勢之隆盛獨步一時,實為土耳其帝國的極盛時代。16世紀中葉蘇萊曼大帝(Suleiman the Magnificent)在位時,土耳其已由野蠻民族一躍而為開化的國家,國內不但法制井然,府庫充裕,就算文學和教育亦發達異常,同時海陸軍力聲勢浩大,所向無前,為當時西歐各國所敬畏。
【土耳其帝國的衰落】土耳其帝國自從1566年蘇萊曼大帝去世以後,繼位的人往往庸懦無能,國勢日趨衰落。加之土耳其人的民族性很強,不願和匈牙利人一樣,受歐洲文明的同化,因此歐洲人亦抱一種種族之見,始終想把土耳其人逐出歐洲境外。自17世紀以後,土耳其人不但不能再向國外發展,就是固有的國土亦有朝不保夕的形勢。西方現代史上所謂的「近東問題」從此成為歐洲各國外交的焦點,目的就在於怎樣去瓜分黃種人所建立的土耳其。19世紀和20世紀時歐洲許多戰爭就是為解決這個問題而起的。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土耳其人又中興起來。其中經過情形,我們在後面再述。
[1]欽察人的領地西起第聶伯河,東北為伏爾加河中游地區直抵不里阿耳,東南到烏拉爾河。——編者注
[2]原著如此表述,實則應改為元朝本部。——編者注
[3]現通譯為「貴由」。——編者注
[4]現通譯為「蒙哥」。——編者注
[5]現譯為烏茲別克人。——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