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印度佛教的廣播
2024-10-08 20:49:23
作者: 約翰·梅西 馬克斯·韋伯 何炳松
第一節 孔雀王朝的印度和佛教
【亞歷山大東征印度的結果】印度自摩揭陀建國以來,才逐漸現統一之象。但是當時除了摩揭陀等一兩個大國,其餘各地還是小邦林立、互爭雄長。真正的大帝國其實始建於亞歷山大東征後的孔雀王朝。亞歷山大於公元前326年東征印度,直入旁遮普一帶。嗣因軍隊不肯東進,乃分水陸兩道西返巴比倫。亞歷山大不久後去世,印度西北境遂不能守,孔雀王朝乃乘機復興。亞歷山大的東征,因為為時很短,對於印度的文化並無直接的影響。後來印度所受影響的希臘文化,其實來自後起的大夏和條支。
【孔雀王朝的建立】孔雀王朝的創始者為旃陀羅笈多(Chandragupta),他於公元前322年率領北方的盜黨入侵摩揭陀,自立為王。他的母族以孔雀為氏,故稱孔雀王朝,享國到公元前184年為止。他在位凡二十四年,征服北部印度全境,實為統一印度的第一人。至於印度半島的南部和北部隔絕,所以不在他的治下。公元前305年時條支王曾想收複印度境內亞歷山大的故土,終因武力不敵而放棄,且不得不和旃陀羅笈多通婚而還。這可說是希臘人野心的復熾,為一百年後大夏南征的先聲。
【孔雀王朝的隆盛和阿育王的即位】孔雀王朝初起時,兵力很強,共有步、騎、車、象等四隊,軍容很盛。國都及大城市在施政方面都分六部執行,中央政府的組織亦很嚴密。各地水利尤為受到重視。峻法嚴刑,國內大治。再傳之後而名王阿育王(Asoka)出,即位於公元前269年。相傳阿育王曾任總督,年少時很有惡行。即位後東征羯陵伽,眼見殺戮之慘,深為懊悔,乃放棄武力政策,專用和平征服,這就是佛教的傳布。
【阿育王提倡佛教】阿育王此後漸信佛教,甚至晚年身著僧衣。相傳他在公元前259年召集僧人開一宗教大會,改良僧寺,訂正佛經,並將奉佛的命令刊於石柱或山岩之上,通曉全國,勸導民眾孝父母、愛生物、說實話、敬師長。他又下令全國植樹道旁,鑿井置舍以便行旅,廣施物品以濟貧病,同時又遣派傳教士於各地以宣傳孝道與佛教。南到錫蘭,西達埃及和巴爾幹半島,一時亞、非、歐三洲都有佛教徒的足跡。佛教向來只限於北印度,到此一經提倡,遂廣傳世界,成為重要宗教之一。此外阿育王還在國中創設佛寺多處,教育青年,因此佛教勢力遂得以永久維持。
【孔雀王朝的衰亡】阿育王去世於公元前232年,實為印度史上最偉大的一個人物。此後摩揭陀孔雀王朝的帝國遂分裂而衰落,終於公元前184年絕祚。此後的摩揭陀國雖然還有兩朝的國祚,延長了二百年,但是西北外族迭次入侵,已非阿育王時代之舊狀了。
【西北外族的入侵】原來在公元前3世紀中葉,阿育王在位時,條支國境內已有大夏和安息兩國的獨立。大夏因是希臘人,本想收復亞歷山大的故土,安息是武力很強大的新國,亦想拓境於東方。加之阿育王死後,印度分裂,已無有能力統一的人,因此大夏人於公元前206年南入印度的西北境,稱雄一時,而大夏的希臘人反而因此發生內部分裂的現象而自招覆滅。關於這一點我們曾述過。後來安息亦於公元前140年左右,趁大夏衰亡之際,向東併吞印度旁遮普一帶。但是大夏和安息的入侵為時都很短促,對印度的文化影響不大。到了月氏人南下,情形就不同了,所以有詳述的必要。
第二節 月氏帝國的護法
【月氏人的西遷】月氏人本為亞洲北部的黃種人,一向居於今中國甘肅省的西北境,武力很為雄厚,公元前2世紀初年匈奴人的勢力向西發展時,乃把同族的月氏人逐至中亞。月氏人乃西遷至烏滸河上游,受到大夏希臘文明的影響,更加開化。約二十年後,又被匈奴所逐,乃益向西南而進,於公元前139年左右把大夏滅掉。希臘在中亞的文化根據地到此乃被中國化的黃種人所奪。中國的張騫西通月氏就在此時,目的在於請求月氏夾攻匈奴,亦可見當時月氏的勢力並未因西遷而減弱。
【月氏帝國的建立】此後月氏人既代大夏而獨霸中亞,他們除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外,又備受希臘、波斯兩地文化的浸染,而大夏一帶又適為中亞最富庶的地方,因此他們此後就成了一個開明強盛的民族。他們的民族當時分為五大支(中國史稱為翎侯),其中殆以貴霜一支最為強大,所以波斯、印度人稱這個月氏帝國為貴霜。月氏人經過一百多年的生聚教訓,終於在1世紀中葉後統一於貴霜王丘就卻之下而成為大國。他既統一了五族,征服中亞一帶大夏希臘人的後裔,其子閻膏珍(78年—110年)又向南征服了西北兩印度的安息人。月氏帝國到此乃完全建立。
【月氏為當時佛教中心的理由】月氏人在世界史上的地位和中古時代的突厥人完全相同,一部分原因固然在於他們的武功很盛,而大部分原因在於亞洲的文化多靠他們而廣播。月氏人所傳的是印度的佛教,突厥所傳的則為阿拉伯的伊斯蘭教。原來印度自從孔雀王朝衰落以來,外族入侵,國內分裂,佛教的護法已無其人;而深入印度社會的婆羅門教,根底既厚,自然乘機復起。月氏人既雄霸中亞,對於宗教的態度,和受過中國感化的黃種人一樣,極其寬大。這種信仰自由的習慣,從前的安息人和後來的突厥人、蒙古人,凡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民族,無不照樣仿行。這可說是中國人特性中對於文化有貢獻的一點。因當時印度的佛教徒多遁走月氏受其保護,和中古初年東羅馬學者遁走波斯求其保護一樣,亞洲一地在中古時代以前幾乎成為思想自由和信仰自由的樂園。
【迦膩色迦提倡佛教】120年月氏名王迦膩色迦(Kanishka)即位,實為阿育王后提倡佛教的第一人。當時月氏的國都為富樓沙城(Purasapuru)。他到晚年漸信佛教,亦和阿育王一樣於150年開第四次佛教大會,編訂正本佛經的注釋。佛教大乘教教義到此漸漸成熟。而月氏遂成為佛教傳布的中心,此後二三百年間,凡到中國傳教的高僧多屬月氏籍,原因就在於此。同時月氏人的武功東入喀什噶爾、于闐、莎車諸地,因此佛教勢力遂隨之廣播於中亞。
【佛教的分派】相傳當迦膩色迦開第四次佛教大會時,各地佛教徒多來參加,獨南印度的僧人不到,由是印度佛教徒遂分為南北兩派:南派為重智主義的小乘教,以錫蘭島上的獅子國為中心,後來傳到南洋諸島;北派為重情主義的大乘教,以北印度為中心,後來經由中亞傳到中國。
【佛教的東傳】現代佛教已完全絕跡於印度,但東亞一帶如中國、朝鮮、日本等國至今尚不失為世界佛教的中心,這不能不歸功於1世紀時月氏人的提倡和傳布。佛教傳入中國雖始於公元前2世紀末年,但是佛經的大量傳入卻始於1世紀月氏帝國成立之後。1世紀末年中國東漢的明帝派人到月氏抄佛經,求佛像,並帶幾位高僧東歸,從此印度的佛教和哲學乃盛傳於中國。自從4世紀初年印度笈多(Gupta)王朝興起,印度教逐漸復興,而月氏帝國不久又完全覆滅,於是中國的地位和從前的月氏一樣,繼起而成為佛教徒的世外桃源。印度、月氏一帶的高僧紛紛來到中國,努力於譯經傳教的工作。當時中國正當匈奴南下、內部異常混亂的時代,宜於佛教的宣傳,因此不但各地帝王多崇佛法,就是一般民眾亦靡然向風。向來崇尚儒道的中國,到此乃得到一支生力軍,而佛教遂成為中國文化上一個重要的元素。所謂東方文化的中國和印度兩源,到此乃合為一大潮流,推波助瀾,蔚成特殊的光彩,和同時基督教的西傳,加入希臘、羅馬文明而合流,成為現代歐洲文明的情形,幾乎如出一轍。這真是世界文化史上一件極有關係的事跡,值得我們注意。至於佛教傳入中國後所產生的影響怎樣宏大,我們留到敘述中古史時再去詳述。
【月氏的衰亡和文化】迦膩色迦死於162年,不久月氏遂因分裂而衰落。此後情形已不甚可考。大概因為南方於320年有印度笈多王朝的興起,北方又於420年有嚈噠人的進攻,月氏民族的勢力就此被消滅無餘。我們於此不能不總述月氏人對於世界文化的貢獻。月氏人的興起,不僅有功於佛教的東傳,而且有功於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他們的根本文化來自中國,自西遷後乃受希臘、波斯、羅馬、印度等文化的影響。他們的錢幣取羅馬的形式,用波斯或希臘的文字,他們的佛像大體受希臘的影響,而間有埃及和巴比倫的痕跡。希臘文化雖早由大夏人傳入印度,但月氏實為主要的中介,正如佛教雖早已傳入中國,但月氏實為主要的導師。又因月氏人能冶希臘、波斯、印度三種思想於一爐,於是佛教中有大乘教義的發揚,婆羅門教中亦有新教義的興起。迦膩色迦的東征又為佛教傳入中國的先聲。所以月氏人不但引希臘文化以進印度,而且引印度文化以進中國,其有大功於世界文化就此可見一斑了。
【笈多王朝的興起和法顯的西遊】黃種的月氏帝國衰亡以後,印度人自主的笈多王朝乃興起於320年,國勢很為隆盛。中國東晉時代的高僧法顯西遊,就在4世紀、5世紀之交(399年—413年)笈多王朝的黃金時代。他說當時的印度「寒暑調和,無霜雪。人民殷樂,無戶籍。官法唯耕王地者乃輸地利。欲去便去,欲住便住。其國不用刑,有罪但罰其錢,隨事輕重」。由此可見5世紀時印度人民安樂的情形。這朝君主,多長壽而有為,提倡學術亦極為努力。天文、算學、文學和雕刻無不盛極一時,實為印度文化史上的黃金時代。當時因佛教徒注重出國傳教,印度和中國、羅馬交通頻繁,結果不但印度人的思想為之大大發皇,就是在世界貿易上亦占一重要的位置。所以上古時代的印度,凡千年間,可稱為佛教盛行的時代,亦可稱為印度最富強的時代。但自法顯西遊之後,不久就有中亞黃種嚈噠人的南下,笈多帝國遂於470年後分裂而成嚈噠帝國的行省,情形和從前月氏人得勢時相同。同時因笈多諸王提倡梵文的文學,印度教從此逐漸復興;而佛教因為主張人類平等,和印度向來的社會組織不能相容,亦從此逐漸衰替了。至於嚈噠人怎樣忽興忽滅,印度佛教怎樣持續衰落、終歸消亡等情形,留待後面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