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亞洲、美洲的古文化
2024-10-08 20:38:48
作者: 何炳松
第一節 巴比倫和亞述
【古代亞洲三大文化的中心】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北非洲的埃及人正在建造金字塔的時候,亞洲西部的底格里斯(Tigris)和幼發拉底(Euphrates)兩河流域中的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亦有一種古代文化的發展。同時亞洲東部的黃河流域和南部的恆河流域亦各產生一種古代文化,演化成中國和印度的兩大文明,在世界史上都占據很重要的位置。上古時代世界的文化中心共有四個,就是埃及、巴比倫、中國和印度,亞洲竟占到三個。而當時的歐洲人還處於使用石器的野蠻狀況中。埃及文化的起源前面已經述及了。中國文化的起源因為不在本書範圍內,所以我們不必去詳述。現在單述巴比倫和印度兩大文化產生的情形,並連帶敘述古代波斯帝國的興起。
【蘇美爾人】亞洲西部底格里斯和幼發拉底兩河流域文化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時期(1):第一期為前巴比倫(Early Babylonia)時代,約自公元前3100年起到公元前2100年止;第二期為亞述帝國(Assyria)時代,約自公元前750年起到公元前606年止;第三期為迦勒底帝國(Chaldea)時代,約自公元前606年起到公元前539年止。原來這兩河流域中早已有一種來歷到今未明的民族叫作蘇美爾人(Sumerians),他們從東北方的山中向波斯灣上的平原陸續遷入,這個平原就是後來的巴比倫。他們遷到此地以後,逐漸變為定居務農的民族。他們早就知道種植大麥和小麥,而且開掘地面使成溝渠,以便灌溉他們的農田。此外他們亦能馴養牛羊,用牛耕田,駕騾拉車。以有輪的車為運輸的工具,這是人類史上的第一次。他們還不知有馬。雖有銅器,但他們還不知道把它和錫混合成為較堅硬的青銅。他們用曬乾的泥磚築城,各城和附郭的地方組成一個小王國,常常和鄰國發生戰爭。
【楔形文字和數目】他們因為交易記帳的緣故,就用蘆稈為筆,泥磚為紙,寫成一種象形文字。日後書法漸趨簡便,成為楔形,所以在歷史上有楔形文字的名目。他們的數目不以十進,而以六十為單位。我們現在分圓圈為三百六十度,以及分一小時為六十分,一分為六十秒,就是起源於這個時候。
【閃族】阿拉伯沙漠在巴比倫的西南方。沙漠中只有稀少的遊牧民族,他們每年隨著季候的變化逐水草以謀生活。這種民族都屬於閃族,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就是這一族中最有名的代表。他們常常向北方肥沃的地方移動,有時襲擊北方繁盛的城市,占據其地而自成定居的民族。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
【猶太人和腓尼基人的起源】在公元前3000年的時候,他們有一部分人遷入西方的巴勒斯坦,五百年後他們建造了城市,這就是猶太人(Hebrews)和迦南人(Canaanites)的祖先。一部分人遷到北方敘利亞,成為後來的腓尼基人(Phoenicians)。他們居住在地中海東岸,所以很早就以善於航海經商著稱。到了公元前2000年前後,這個民族都已變成定居的民族,沾染了埃及和巴比倫的文化。
【薩爾貢一世征服蘇美爾人】到公元前2750年的時候,蘇美爾人的城市被南方的閃族人征服,第一個重要的閃族王國從此成立。這次建國的領袖為薩爾貢一世(Sargon I)。閃族建國以後,就使用原來的楔形文字和磚造的房屋,放棄了從前遊牧的習慣,把所有蘇美爾人的文化都承繼過來,而在雕刻方面比他們的前人更為出色。
【巴比倫極盛時代的文化】大約在公元前2100年前後,又有一個著名的國王叫作漢謨拉比(Hammurabi),征服巴比倫全部地方。他在歷史上之所以著名,是因為他編有一種法典,刻在一根至今尚存的石柱上,條文的規定非常公平。當時巴比倫的國勢非常隆盛,商業亦極其發達,因為楔形文字成為當時亞洲西部各國通用的文字。當時雖然還沒有錢幣,但是銀塊已經通行。借貸的行為亦已出現,利率高到二分。全國人民大體以經商的為最多。當時好像沒有繪畫,不過雕刻很精。至於建築的遺蹟,非常稀少,它們沒有柱和柱廊,但是大門頂上已知道利用拱頂。巴比倫沒有石料,所以一切建築都用磚。
【巴比倫文化的中衰】自從漢謨拉比死後,巴比倫王國就衰落了。山中的野蠻民族接連侵入巴比倫平原,他們帶來一種極重要的動物,這就是馬(2)。他們不久就把巴比倫王國分裂了。此後一千多年間,巴比倫文化完全處在停頓之中。
【亞述帝國的建立】自漢謨拉比死後到亞述帝國興起,中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因為它在文化上不很重要,所以我們不去詳述。後來閃族人從沙漠中入侵,建造亞述(Assur)城,並承受楔形文字,這就是亞述人。到公元前1100年,他們自西發展到地中海附近,費了三百多年的時間,到公元前750年才征服這一帶。同時他們征服了巴比倫,並且曾經短期征服過埃及一次(公元前670年)。由亞述城發展起來的亞述帝國因此成功建立,為西方史上空前的第一個大帝國。
【亞述的文化武功】亞述帝國最大的事業就是軍隊組織的強固。亞述人從西臺人(Hittites)那裡引入鐵器,製造成軍械,所以他們的軍隊在古代非常威武有力。後來帝國都城從亞述遷到稍北的尼尼微(Nineveh),勢力非常龐大。他們不久又發明了攻城錘,用來攻擊亞洲磚造的城市,無不隨手而破,所以他們的軍隊所到的地方往往成為荒土。
【建築和圖書館】亞述帝國的君主有兩個最為有名。第一個就是辛那赫里布(公元前704年—公元前681年在位),他是古代東方的第一個大政治家。他在尼尼微城中建造了許多宏偉的宮殿,殿頂用光彩奪目的琉璃瓦蓋成,門口雕有極大的人首牛身像,殿中壁上裝有石膏的浮雕,描摹國王的武功,所雕人像不很生動,但動物的神氣卻很是活潑。近代歐洲學者曾在尼尼微古址發掘出一個古代圖書館,內藏泥磚二萬二千塊,這就是辛那赫里布的孫子阿述巴尼帕所收藏的圖籍,其中有許多關於魔術和占卜的作品,此外亦有宗教的和文學的著作。
【亞述的衰亡】但是亞述帝國規模太大,不易持久。又因常常用兵,農民和工人多在軍中服務,農業與工業因此衰落。加以軍隊中常常有一部分外國僱傭兵,非常危險。所以後來閃族中的迦勒底人從波斯灣入侵以後,亞述人就無力抵抗了。
【迦勒底帝國的建立】迦勒底人先征服了巴比倫,後來又和米底人(Medes)於公元前606年合力攻破尼尼微。亞述帝國就此滅亡,尼尼微城就變成了一個荒丘,而迦勒底帝國亦從此建立起來。因為迦勒底的首都仍舊在巴比倫,所以我們稱它為新巴比倫帝國。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ar)為最偉大的皇帝(公元前601年—公元前561年在位),在位四十年,為迦勒底帝國最隆盛的時代。他模仿亞述的建築造了一個規模宏大的王宮,王宮因為高聳入雲,所以有「空中花園」的稱號。但是當時的遺址留存至今的很少,所以巴比倫舊址雖然經過二十多年的發掘,還不曾發現完整的建築。
【迦勒底的文化】迦勒底人和亞述人一樣,完全承受了從前的文化。科學中占星術特別有進步。他們把赤道分為三百六十度,而且第一次規定黃道十二宮。他們觀察天象非常準確,所以能夠預測日月食。這種種發現就是後來希臘天文學的基礎。至於占星術,中古時代的歐洲人還很迷信,直到近代方才被打破。
第二節 印度
【印度歐洲民族的起源】阿拉伯沙漠中閃族向北遷移變成定居民族的情形,我們在上一節中已經敘述過了。住在北方和他們遙遙相對的另有一個不同的民族,他們以遊牧為生,往來於裏海和多瑙河之間的草原上。這個民族就是後來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斯拉夫人、日耳曼人的祖先,簡單地說,就是現代歐洲人的祖先。他們遷移的時代很早,一部分東遷到印度,一部分西遷到大不列顛,因此我們總稱他們為印度歐洲民族;又因為他們的語言同屬雅利安一系,所以通常亦稱為雅利安族。
【最初的生活】印度歐洲民族後來征服了閃族,並且把古代的文化推進了一步。他們好像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就已經占據裏海東北部的草原,而且有一部分已變為務農的人。不過他們的文化還處於石器時代的狀況中,他們有牛有羊,而且有馬,但是沒有文字。他們後來向東西南三個方向散布開來,本來共同的語言逐漸分化,所以他們自己都忘了原本有血統的關係。但是印度歐洲人始終是一個同源的民族,這在他們的方言中可以看出來。
【印度的起源和印度教】住在裏海以東的雅利安族於公元前3000年間分向各處遷移時,其中有一部分人轉移到印度河流域,變為定居的農民,是現在印度人的始祖。後來人口繁殖,漸向東方發展,占領恆河流域,於公元前1000年時在此地建立許多小國。印度民族此後漸分為四個「種姓」或階級:以婆羅門(Brahmans)為最尊,專掌祭祀;其次為剎帝利(Kshatryas),掌軍國大事;再次為從事工商業的吠舍(Vaishyas)。以上三個階級都屬於雅利安種。最下級的為首陀羅(Sudras),他們是印度原有的土人。各階級間的人絕對不得通婚。這種階級制度到如今還存在。雅利安人在印度所創的宗教為印度教(Hinduism),亦叫作婆羅門教(Brahmanism),奉全知全能的梵天王為主神,以天堂說和輪迴說為主要的教義。教徒專以苦行懺悔為主:求免靈魂輪迴的苦痛。所誦的經叫作《吠陀》。各階級中當然以婆羅門最有勢力,他們不但握有宗教上的大權,而且一切文化上的事業如哲學、倫理學、文學、曆法、算學、醫學等亦為他們所專有。他們又制定一種法典叫作《摩奴法典》,規定各階級所享有的特權。他們自命為從梵天的首中生出,神聖不可侵犯。其他各階級中的人對於這種階級的專制,當然不能忍受,因此佛教就乘機而起,以打破一切階級的不平等為宗旨。
【佛教的創設】印度的佛教為迦毗羅衛國王子釋迦牟尼所創。王子生於公元前557年,深居宮中,生活極為安適。年長時他看見世間人都免不了老、病、死等種種苦痛,因此就鬱鬱不樂,抱了厭世主義思想;又看見印度教對於階級制度限制太嚴,而婆羅門的專橫壓迫尤其令人難受,很想設法去糾正他們。於是他在二十九歲時捨棄奢華生活,出家修行。數年後頗有所得,最後他到伽耶城外的菩提樹下,端坐沉思,忽然大悟,遂創佛教,其時只有三十五歲。佛教的教義以慈悲忍辱為主,提倡眾生平等,排斥階級制度。以為苦行和祭祀都不是解脫的良法,人們應該煉心修行,脫離生死輪迴的苦痛,進到寂滅無為的妙境,以求得道德的圓滿,這就叫作「涅槃」。這種主張顯然處處和印度教的教義相反,為婆羅門所不容。後來釋迦牟尼週遊恆河流域,到處說法,於是信徒逐漸增加。不久又得摩揭陀(Magadha)國王的供養,勢力漸大,而摩揭陀因此亦成為新興佛教的中心。釋迦牟尼說法四十多年,於公元前478年去世,享壽八十歲。
【佛教的初盛】原來古代印度小邦林立,到公元前600年左右摩揭陀王國成立時才有較大國家的出現。當釋迦牟尼說法傳道時,摩揭陀蘇修那伽(Saisunaga)王朝阿闍世(Ajatasastru)在位(公元前485年—公元前453年),征服恆河流域,優待釋迦牟尼,一時國勢大振,而佛教因此亦得到一個傳播的中心。釋迦牟尼去世的那年,他的高徒摩訶迦葉會集佛教徒五百人於毗波羅山,編纂佛教經典,這是第一次的三藏結集(就是宗教大會)。又過了百年(公元前377年),迦羅阿育王(Kalaasoka)又會集佛教徒七百人於毗舍離(Vaisali)城舉行第二次宗教大會,訂正經典。此後一百年間佛教就逐漸流行於恆河流域。這是摩揭陀王國最初二百五十年間佛教初盛時的情形。至於後來馬其頓的亞歷山大東征以後,印度人怎樣發動革命另建孔雀王朝,廣泛傳播佛教的情形,留待後面去闡述。
第三節 米底和波斯
【米底人和波斯人】當雅利安人有一部分遷到印度時,另一部分向西南方遷移,其中最強盛的就是米底人和波斯人。米底人最初在底格里斯河東建立一個大帝國。自從亞述帝國滅亡以後,米底人雄霸一時,為四鄰所畏。
【祆教的起源】當時米底人和波斯人的文化程度遠不如閃族人,但是有一點卻比較進步,那就是宗教。原來在米底人立國以前的二三百年時(公元前800年時),波斯人中有一個教主名叫瑣羅亞斯德(Zoroaster),創設了一種宗教叫作祆教。他看到人生中善善惡惡的情形和善惡間互相消長不已,就想出一個主善的神叫作馬茲達(Mazda)。輔助馬茲達的有許多小神,其中最大的一個就是「光明」,叫作密特拉(Mithras)。和善神相對的有一群惡神,他們的領袖就是阿里曼(Ahriman)。猶太教和基督教中的魔鬼就是從祆教中的阿里曼蛻變而來的。瑣羅亞斯德教人如不為善必將為惡,不進光明必入黑暗;無論生時善惡,總有最後受判的一天。這就是基督教中最後審判觀念的雛形。瑣羅亞斯德繼續從前雅利安人拜火的舊習,將此當作光明善神的象徵。這個信奉明暗二宗的祆教後來風行于波斯人中。密特拉在數百年後基督教傳入羅馬時還大受羅馬人的崇拜。
【居魯士和他的武功】不久波斯人中有一個雄武的人出現,就是居魯士大帝。他先征服四鄰,再於公元前549年征服米底人,終成為印度歐洲人中第一個帝國的創造者。他又西向小亞細亞而進,征服呂底亞(Lydia)王國,攻陷其都城薩迪斯(Sardis),並於公元前546年俘虜其國王克利薩斯(Croesus)。不到五年的工夫,波斯小王國的領土竟橫貫小亞細亞直達地中海,變成東方最強大的國家。居魯士再東向征服迦勒底人,於公元前539年攻陷東方著名的巴比倫城,七十三年前閃族所建的迦勒底帝國就此滅亡了。
【埃及和印度的征服】居魯士征服了亞洲西部,他的兒子岡比西斯(Cambyses)又於他死後三年的公元前525年征服了埃及。後來大流士(Darius)又於公元前518年東侵印度,奪取了印度河流域。從此波斯帝國的版圖涵蓋了古代東方的全部,西自尼羅河口和地中海東部,一直向東到印度為止。這樣偉大的事業竟然是在二十五年間完成的,真是人類史上少見的。
【大流士的內治】波斯帝國的疆域東界印度河,西到愛琴海,南瀕印度洋,北到裏海,如此廣大,所以要好好組織起來,實在很不容易。這種統治的工作從居魯士開始,到大流士在位時代(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5年)才告成功,大流士所創設的制度不但規模宏大是前所未有的,而且為世界史上最早的中央集權君主專制制度。大流士不想再繼續從事於武功,以便專心於內政的改進。他自己直轄埃及和巴比倫兩地,把其餘的領土分為二十省,各派總督一人去統治它們,各省除負有納貢、出兵兩種義務外,內政方面是很自由的,中央不加干涉。所有貢品在東部大都以土產為主。小亞細亞西部沿海一帶,自公元前600年以來已經有鑄好的錢幣,所以用錢入貢。
【波斯的海軍】波斯人和亞述人不同,不但有強大的陸軍,而且有強大的海軍。他們又善待腓尼基人,得他們的協助,在東部地中海上組織了一支強大的艦隊。大流士恢復了古代埃及人在尼羅河和紅海之間所鑿的運河,以便船隻可以直接從波斯灣駛入地中海。同時國內修了許多大道,全國有一種整齊便利的郵遞制。古代的希臘人把波斯人描繪成一個野蠻殘忍的民族,其實平心而論,波斯帝國政治上的文明和文化上的進步,在古代東方諸國中要算第一。至於他們後來怎樣和希臘發生戰爭,開亞歐兩洲民族爭雄的新局面,我們下章再述。
第四節 猶太人
【猶太人遷入巴勒斯坦】猶太人在古時亦稱希伯來人,原來是阿拉伯沙漠中的遊牧民族。他們從公元前3000年起逐漸向西遷入巴勒斯坦。一部分曾經居於埃及為奴隸,後來他們的領袖摩西(Moses)於公元前1270年左右帶他們逃出埃及回到巴勒斯坦。當時巴勒斯坦早已有迦南人移居其間,築有城市,設有政府,並有工業、商業和文字。猶太人遷入以後,就承繼了他們的文化。
【王國的建立】猶太人雖於公元前1025年時建立了一個王國,但是一時還沒有放棄他們原來的習慣,所以掃羅(Saul)雖是一個開國的君主,卻沒有固定的住所。後來大衛(David)征服了迦南人的要塞耶路撒冷以後,才有固定的都城。當他在位時,國勢最為隆盛。他的武功既盛,而且又能作詩,所以後代基督教徒多以為他就是基督教《聖經》中大部分《讚美詩》的原著者。
【所羅門和王國的分裂】大衛的兒子所羅門(Solomon)在位的時候,國用無度,賦稅繁重,人民極不滿意,所以當他死後,巴勒斯坦北部的地方就叛離而獨立了(約公元前930年)。希伯來王國因此不到一百年就一分為二。此後北部叫作以色列,富庶而繁盛,城市林立;南部叫作猶太,地瘠而民貧,以遊牧為生。
【《舊約》的來歷】到公元前8世紀時,一部分以悲憫為懷的希伯來人看見城市生活的繁華、貧富懸殊的苦痛,不免回想起從前遊牧時代生活的快樂,於是把祖先的故事敘述下來,成為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部史記,這就是基督教《聖經》中《舊約全書》部分材料的來源。
【兩王國的滅亡和猶太教的成立】北部以色列王國於公元前722年為亞述人所滅。再過一百三十餘年的公元前586年,南方猶太亦為迦勒底的國王尼布甲尼撒所滅,人民亦被擄而拘禁於巴比倫。波斯王居魯士攻陷巴比倫城時,釋放他們回國。但是從前的王國已經不能光復了,耶路撒冷的祭司因此變成民族的首領。現代所謂的猶太教就此成立來維持猶太亡後的民族精神,這可以說是世界上唯一以宗教為基礎的民族。基督教中《舊約全書》就在此時編輯成功。至於中國所謂猶太教徒的遷入,約在10世紀以後的宋代,受阿拉伯人和突厥人的壓迫而東遷,元代中國人叫猶太教徒為「朮忽」,明代叫作「一賜樂業」。現在居住於河南開封的後裔,通常叫作「挑筋教徒」。
【古代東方諸國的文化總論】古代東方諸國對於世界文化的貢獻很大。他們最早把應用的藝術如金屬器具、紡織、玻璃、造紙等工業發展起來,而且因為工商業發達的緣故,創造了最古老的航海帆船。他們又造了許多宏大的建築物,為後代歐洲建築的雛形,如石造的巨廈、列柱、拱門、尖塔等都是他們的發明。他們又產出最古老的雕刻,大的如埃及的石像,小的如巴比倫的寶石,都非常精美。世界上最古老的字母、散文和韻文,以及歷史的著作亦都由他們開端。現代世界各國所用的日曆、度量衡的制度、商業上的方法,都由他們傳來。科學中的算學、天文學、醫學,亦都由他們創造。他們首創了世界上的一神教和大帝國,為後世歐洲人所崇奉而仿行。總而言之,世界的文化大部分起源於古代東方諸國,所以我們要追溯世界文化的起源,不能不先研究古代東方諸國史。
第五節 古代的美洲
【美洲土人的起源】美洲土人的文化,自從15世紀末美洲被發現以後,就被當時西班牙的商人和教士摧毀,幾乎被掃蕩一空。直到19世紀時,美國的考古學者才加以發掘和研究。於是,從前歐洲人那種漠視的態度,到此為之一變,而美洲土人的文化狀況亦逐漸表顯於世界。原來美洲土人之所以叫作印第安人,完全出於15世紀末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時的誤會。他以為他所發現的就是印度,那麼印度的土人當然是印第安人了。其實美洲土人很可能是從亞洲北部渡白令海峽(Bering Strait)而移到美洲的黃種民族,遷移的時間大概離今已有一萬年。
【農業的開端】當亞洲黃種民族遷到北美洲時,還在石器時代,不知耕種和畜牧,亦無文字和金屬。後來他們遷到現在美國的西南部,即墨西哥、中美洲和秘魯一帶,逐漸開始務農,而產生一種高等文化。他們不知有麥和米,但有一種新谷,就是玉米。這是美洲的特產,為從前舊世界所無,殆經美洲土人的改良才成為現在的食糧。不久墨西哥有甜薯的種植,秘魯有白薯的培養,後來普傳世界成為不可少的食品。因高原山坡種植不便,美洲土人又有大規模水利工程的建設。此後遊牧生活已變為定居的文明,村聚城市和宮殿都陸續出現了。
【高等文化的興起】大概美洲古代農業文明最初起源於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再從此地向南北兩個方向發展出去。當時有陶器、紡織品,還有金屬的器械,金銀錫之類亦已用來裝飾。約自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元年間,美洲土人中的瑪雅族開始在墨西哥、中美洲和秘魯一帶建造神廟和宮殿,其宏偉壯觀可以和巴比倫及埃及的建築相媲美。
【瑪雅民族和托爾特克民族的文化】瑪雅民族為美洲土人中開化最早的民族。他們的居住地為中美洲的低原,種植玉米比較相宜。因此財富日增,人口日眾,城市林立,宮殿大興。他們雖無銅鐵,卻能鑿大塊的石材,造宏大的建築物,而飾以美麗的碑刻。他們當時又發明了一種象形文字,知道算學,並有曆法的發明。同時又有從北方移到墨西哥南部的托爾特克民族(Toltecs),亦仿瑪雅人建造王宮和金字塔式的神廟,塔底面積甚至較埃及的還要廣大,不過高度卻較埃及的為低。
【阿茲特克人和印加民族】後來托爾特克民族的文化又為北方遷來的蠻族阿茲特克人(Aztecs)所破壞而衰亡。不過阿茲特克人仍能模仿前人在墨西哥建造村落,漸成城市,終於建立一個規模很大的帝國。他們和上述兩個民族一樣,迷信蛇神,並以活人為祭神的犧牲。南方秘魯印加民族(Incas)的文化較阿茲特克人尤高。他們的農業、建築和政治組織,都較上述各族為進步。他們的迷信亦較上述各族為高尚而不殘忍。境中有巨石鋪成的大道,長數千里,尤其象徵工程能力的偉大。至於都城中宮殿的宏偉,亦足為古代美洲土人的文化生色。他們所建的帝國在16世紀西班牙人入侵時,和阿茲特克人遙遙相對。以上所述,就是現代人對於古代美洲土人文化研究所得的情形。
【美洲土人對於文化的貢獻】他們對於世界文化的貢獻,因為地位孤立,似乎不如亞洲、非洲各文明民族那麼大。他們的特殊貢獻幾乎以植物為大宗,如玉米、馬鈴薯、芋草、番茄、南瓜、楊梅、花生和菠蘿等都是由美洲土人加以種植和改良的,16世紀後才遍傳於世界,再由菲律賓群島上的西班牙人傳入中國的福建而普及於全國,增加人類的口福。現代美國學者因為美洲土人的古文字形體方正,很像中國的漢字,他們的數字像中國的古八卦,而他們人死唪經又像中國的習慣,所以多疑他們為古代中國人東遷美洲的苗裔。不過這種證據,畢竟過於薄弱,不能當作可靠的定論。近來亦有人說美洲土人中除黃種外,也有地中海方面遷移來的分子。至於美洲被發現以後,土人文化怎樣被西班牙人盡數摧毀,美洲全部土地怎樣被歐洲各國瓜分占領的情形,我們留待於近代史中去述。
(1) 兩河文明又稱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主要由蘇美爾、阿卡德、巴比倫、亞述、迦勒底等眾多文明組成。——編者注
(2) 大約在公元前6000年,西臺人馴服了馬,發明了輪子。——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