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忽視「背功」
2024-10-08 20:17:46
作者: 曉平
「背功」,即背誦的功夫。自古以來,中華傳統文化中關於「背功」的典故不可謂不多,甚至成為國學文化傳統的一部分,比如背誦《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或許有很多人認為「背功」就是死記硬背,對於學習是毫無益處的。其實這是對背誦最大的誤解,背誦作為一種古老的語文學習方法,對於語文學習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並且相當受人們關注。
著名文藝理論家、美學家、教育家朱光潛先生在《從我怎樣學國文說起》中這樣說:「我現在所記得的書,大半還是兒時背誦過的,當時雖不甚了了,現在回憶起來,不斷地有新領悟,其中意味,確是深長。」
朱光潛先生說的非常對。打個比方,我們的大腦就像一個大倉庫,通過背誦可以在積累大量的語言素材。記憶得越多,「倉庫」就越滿、越豐富。學語文特別講究積累,尤其是詞彙的積累。通過背誦那些名篇佳作中新鮮的詞語、精彩的句子,同學們可以實現知識的積累。只要你做到堅持背誦,詞彙就會變得豐富起來。
相反,一個不願背誦和記憶的人,即使他讀過很多書,但真正儲存到大腦中的東西並不多,這樣一來,他的詞彙量就永遠豐富不起來,語文成績和作文水平也就很難得到提高了。縱觀古今中外那些文學大師,無一不經過大量背誦。背得多,積累得多,他們頭腦中的文學倉庫就變得愈發豐富,從而為他們之後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有些同學語文成績很好,其實他們已經在無形中養成了一種閱讀和背誦習慣,長期堅持下來就對各種詞、句非常敏感,並且能夠在短時間內指出那些詞句存在的語法錯誤,還能在短時間內組織更優美的語言。
而且,背誦與我們之前強調過的摘抄經典語句是共通的,目的都是為了讓那些優美的詞句能夠深深地印在腦海里,一旦有需要使用的時候,就可以毫不猶豫地拿來運用。
同學們需要注意一點,那就是不能為了背誦而背誦。如果你只是為了背誦而背誦,那麼大多數時間就會被背誦困擾,產生牴觸心理。同學們可以換一種方式,不是去背誦,而是去摘抄,可以多選擇一些優美的散文、詩詞進行摘抄。這個時候,雖然你無法完全背誦和理解,但在摘抄的過程中不僅能夠鍛鍊自身的書寫能力,還能增加對於文字本身的好感,讓自己的背誦計劃更完整、更有效地執行下去。
對於背誦的重要性,我們還可以想像一下另外幾個場景:一個大腦倉庫中儲備了大量詩詞名句的人,看到優美景色的時候,往往就能自然地聯想到自己背過的相關詩句。比如看到海邊的月色時,馬上就會想到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漂泊在外,想起故鄉離別多年的故人時,自然會想起蘇軾的「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看到別人浪費糧食,自然就會想起李紳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由此可見,那些文學造詣極高、才思的敏捷的文人們,在很大程度上應得益於他們的飽誦詩書。
當然,背誦也要講究方法。我曾經讓同學們用興趣小組的方式來背誦,即幾個同學組成一個興趣小組,每個人的興趣愛好不一樣,所以選擇背誦的文學作品也不同,之後同學們相互背誦,互相學習。這樣一來,不僅能提高各自的表達能力,還能互相監督、提問,互相進步。
此外,背誦不僅能提高同學們書面語的表達能力,也能提高口語的表達能力。如果你留意就會發現,那些喜歡背誦文學作品的人,不但寫文章得心應手,講起話來也是出口成章、文思敏捷。
背誦還可以提高同學們的記憶力,因為從大腦的工作原理來講,背誦是有意識記的過程,通過反覆熟讀背誦,加深大腦皮層的暫時神經聯繫,產生持久的穩固的記憶。可以說,一個人背誦的東西越多,他的大腦得到的鍛鍊就越多,記憶力就越強。
因此,任何一位同學都不要忽視「背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