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式學習,讓實踐帶來真知灼見
2024-10-08 20:09:24
作者: 董苓苓
數學是一門讓人乏味的學科,也是一門需要去實踐的功課,實踐中學習數學,不僅會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曾經有一位外國老師給學生上認識蚯蚓的課,課堂上,他給每一個學生發了一條蚯蚓,並讓他們自己去動手研究。學生們的研究方法五花八門,有的用小刀割斷蚯蚓的身子,有的把蚯蚓打成一個結,還有的將蚯蚓穿在針線上……試想,這樣的授課方式放在中國是不是很天方夜譚?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外國學生經歷過親身體驗與實踐後,他們能獲得許多意想不到的知識。這些實踐中學到的知識比老師講解的知識更加豐富與生動。
為什麼不少小學生對數學會產生一種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我想原因之一便是我們的數學教學常常脫離實際。在之後的教學中,我經常會提醒自己,數學教學不能只重視理論知識,而應該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它,這樣使學生感受到生活是離不開數學的,數學知識是非常有用的。
有意義、有價值的教學,不是灌輸式教學,而是體驗式教學。這個問題難就難在如何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去。小學生的實踐能力是有限的,但不能因為他們實踐能力有限而不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數學。相反,正因為他們的實踐能力欠缺,所以更應該為他們創設實踐活動的機會。
那麼,家長該怎麼帶孩子去實踐數學呢?
一、從生活中去實踐
生活是一個大課堂,它有著豐富多彩的課程資源。生活是實踐數學的最佳場所,我們可以與孩子一起從生活中尋找數學中的知識點,也可以將知識點引入實踐當中。
我記得我兒子在上小學六年級時,每一次做到關於「銀行利息」的題目,他都會出錯,時常分不清「本金、利息、利率、存期」之間的關係。為了讓他分辨清楚,並牢記於心,我便帶著他去銀行,專門讓他觀察儲戶存錢、取錢的過程。通過觀察,他明白了存入銀行的錢叫「本金」,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利息」,「利息」與「本金」的比率叫「利率」,利息的計算公式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等相關的信息。此後,他再也沒有做錯過這類的題。
二、在動手中去實踐
孩子天生具有活動實踐的天性和創造成功的欲望,在學習數學時,我們要解放並利用孩子的這種天性,應該放手讓他們在「做中想」,在「想中做」。
本書首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小學數學中有許多課題是可以動手去實踐的,比如我曾經給學生上「三角形」這一課,為了讓學生掌握「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這一定律,便給他們布置動手實踐的作業。我讓學生回家後,用小木條製作可以活動的各種圖形,並找出這些圖形中哪個圖形最穩定,這個圖形運用於生活中的哪些地方。通過動手,學生們不僅能掌握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定律,還知道了三角形包括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等。所謂「眼看百遍,不如手動一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三、在交流中去實踐
交流是一種快捷的實踐方式。孩子們在交流時,不僅能參與數學學習的過程,還能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思考,學會合作。交流後獲得的知識更讓他們印象深刻,也會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將數學與生活聯繫在一起,開展必要的實踐活動,將數學與實踐相結合,數學就將不再是枯燥無味的數字遊戲,而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這將有助於孩子提高學習的積極性。積極性提高了,效率提升了,更為重要的是自己運用已有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