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行
2024-10-08 20:00:03
作者: 季羨林
如果你考慮正面,又考慮反面之後,再回頭來考慮正面,又再考慮反面,那麼,如此循環往復,終無寧日,最終成為考慮的巨人,行動的侏儒。
「三思而行」是我們現在常說的一句話,主要勸人做事不要魯莽,要仔細考慮,然後行動,則成功的可能性會大一些,碰壁的可能性會小一些。
要數典而不忘祖,也並不難。這個典故就出在《論語·公冶長第五》:「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這說明,孔老夫子是持反對意見的。吾家老祖宗文子(季孫行父)的三思而後行的舉動,二千六七百年以來,歷代都得到了幾乎全天下人的讚揚,包括許多大學者在內。查一查《十三經註疏》,就能一目了然。《論語正義》說:「三思者,言思之多,能審慎也。」許多書上還表揚了季文子,說他是「忠而有賢行者」。甚至有人認為三思還不夠。《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注》中說:有人勸恪「每事必十思」。可是我們的孔聖人卻冒天下之大不韙,批評了季文子三思過多,只思二次(再)就夠了。
這怎麼解釋呢?究竟誰是誰非呢?
我們必須先弄明白,什麼叫「三思」。總起來說,對此有兩個解釋,一個是「言思之多」,這在上面已經引過。一個是「君子之謀也,始、衷(中)、終皆舉之,而後入焉」。這話雖為文子自己所說,然而孔子以及上萬上億的眾人卻不這樣理解。他們理解,一直到今天,仍然是「多思」。
多思有什麼壞處呢?又有什麼好處呢?根據我個人幾十年來的體會,除了下圍棋、象棋等以外,多思有時候能使人昏昏,容易誤事。平常罵人說是「不肖子孫」,意思是與先人的行動不一樣的人。我是季文子的最「肖」子孫。我平常做事不但三思,而且超過三思,是否達到了人們要求諸葛恪做的「十思」,沒做統計,不敢亂說。反正是思過來,思過去,越思越糊塗,終而至頭昏昏然,而仍不見行動,不敢行動。我這樣一個過於細心的人,有時會誤大事的。我覺得,碰到一件事,決不能不思而行,魯莽行動。記得當年在德國時,法西斯統治正如火如荼,一些盲目崇拜希特勒的人,常常使用一個詞兒Darauf-galngertum,意思是「說干就干,不必思考」。這是法西斯的做法,我們必須堅決揚棄。遇事必須深思熟慮,先考慮可行性,考慮的方面越廣越好。然後再考慮不可行性,也是考慮的方面越廣越好。正反兩面仔細考慮完以後,就必須加以比較,做出決定,立即行動。如果你考慮正面,又考慮反面之後,再回頭來考慮正面,又再考慮反面,那麼,如此循環往復,終無寧日,最終成為考慮的巨人,行動的侏儒。
所以,我贊成孔子的「再,斯可矣」。
1997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