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情商高,就是說話讓人舒服3> 你又不是「百度」,別急著告訴孩子答案

你又不是「百度」,別急著告訴孩子答案

2024-10-08 19:54:12 作者: 朱凌 常清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是對所有的事情都充滿了好奇,常常會問出各種各樣的問題:

  「我是怎麼生出來的?」

  「小孩子為什麼生下來就不能回去了?」

  本書首發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我一定要上大學嗎?」

  「為什麼人不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在朋友圈裡看到一個媽媽的困擾:誰能告訴我怎麼和一個6歲的孩子解釋「什麼叫難怪」?我想,很多父母也有類似的困擾吧。孩子對身邊的事情總是要問一個「為什麼」,父母知道答案的就會直接告訴孩子,不知道如何解釋的,就立即行動起來,或藉助工具書,或打開電腦「百度一下」,給出合適的答案。

  其實,給我們自己這種壓力沒有必要。通常在孩子提出問題的時候,他們已經在想答案了,他們只是想讓家長作為一個回應者來幫助他們更深入地探索他們的想法。

  所以,在鼓勵孩子自立的小技巧里,建議父母不直接給孩子問題的答案,即使你知道,也要抑制回答的欲望。因為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喪失討論機會不說,孩子還會產生思維惰性,就連最簡單的問題也可能解決不了。

  一群孩子正在一起玩沙土。一個孩子用小鏟子把沙子往漏斗里裝。沙子順著漏口往下漏,漏斗總也裝不滿。孩子歪著腦袋看了半天,然後他用手指頭堵住漏口,等沙子裝滿就把漏斗拿到瓶口邊,再放開手,讓沙子流進瓶子。

  由於沙子漏下的速度很快,從孩子拿開手指到漏斗對準瓶口,沙子已經剩不了多少了。但孩子絲毫不泄氣,一點一點兒地做著。終於,孩子弄明白了:先把漏斗口對準瓶口,再倒沙子,瓶子很快就被裝滿了。孩子笑了,高興地看著身後的媽媽,而他媽媽正鼓掌為他慶賀。

  同樣,另一個孩子也在用小鏟子把沙子往漏斗里裝。但是當這個孩子拿起漏斗,沙子從底部漏掉時,媽媽立刻蹲下說:「來,媽媽教你!把漏斗對準瓶口,再把沙子從這兒灌下去。」

  有些家長願意為孩子付出一切,認為多告訴孩子一些,孩子就多知道一些。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走冤枉路」後獲得的記憶更為強烈,讓孩子去「走冤枉路」其實也是一種學習方法。記得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你每告訴孩子一個答案,就剝奪了孩子一次學習的機會。而且,在不恰當的時候告訴孩子答案,實質上可能是一種強制性的灌輸。」

  所以,高情商的父母都會選擇和孩子一起探討問題的結果。比如,孩子看到天上的彩虹,問媽媽:「媽媽,為什麼天空會出現彩虹呢?」直接告訴答案,對孩子沒有幫助,就像是我們在替他們做腦力勞動。這時候,媽媽可以把孩子的問題反問回去:「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哦,你覺得彩虹是怎樣形成的呢?」讓他們做進一步的思考,才是最有幫助的。當孩子經常被一些問題包圍,自然就形成一種自我解決問題的慣性,並隨著不斷嘗試解決問題而強化解決問題的能力。

  進行探討而不是直接給出答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父母要留給孩子時間去思考,耐心地等候他們經過思考後的回答。成年人一個大毛病就是盼望孩子一問即答。研究顯示,成年人等候的耐心通常不超過兩秒鐘。這樣短的時間孩子根本來不及思考。而當你給孩子超過三秒的「等待時間」時,孩子的回答往往更符合邏輯、更完整和帶有創造性,孩子思考的能力也將更為完善。

  在幫助爸爸洗刷盥洗室的時候,瑪格麗特發現盥洗室里用的橡皮活塞擠壓地面時,會和地面粘住,用盡全力才能把它們拉開。

  瑪格麗特很困惑地對爸爸說:「爸爸,我要用好大的力氣才能把它們拉開。」

  爸爸問:「為什麼你用這麼大的力氣才能把它們拉開呢?」

  瑪格麗特稍微想了一下說:「因為裡面的空氣被封緊了。直到我拉出一條縫,才全部跑出來,於是就聽見『啪』的一聲響。」

  爸爸沒有發表評論,他耐心地看著小瑪格麗特。

  瑪格麗特說:「嗯,也許不是這樣的,讓我再想想。」

  過了一會兒,她開心地說:「爸爸,我知道了。是因為所有的空氣都被擠出了活塞,裡面的空氣壓力比外面的大氣壓力小。」

  父母還可以鼓勵孩子善用外部的資源自己去尋找答案。比如,提醒孩子到書上去找答案,這也是培養孩子熱愛讀書的小技巧。當孩子知道他的許多問題都能在書上找到答案時,慢慢地,就會喜歡上讀書。讓孩子自己形成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自立思想。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