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培養自信自律自主的孩子> 給孩子貼負面標籤,會嚴重打擊孩子的自信

給孩子貼負面標籤,會嚴重打擊孩子的自信

2024-10-08 19:37:52 作者: 寧十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某國由於兵力不足,從監獄調了一批犯人上前線。但是這些犯人紀律散漫,不聽指揮。管理員找了幾個心理學專家與犯人進行談話,要求他們每周給最親的人寫一封信,在信里告訴親人自己在前線如何勇敢、立了多少戰功等。半年後,這些士兵真的變成了信中聽從指揮、勇敢戰鬥的樣子。

  

  這種現象,被稱為「標籤效應」。一個人一旦被下了某種結論,就會像商品被貼上標籤一樣,做出與標籤一致的行為。這種現象,在孩子身上尤其明顯。孩子的情感態度是比較直接的,父母給他們貼什麼標籤,他們就有可能成為與所貼標籤一致的人。例如父母總是斥責孩子說「你真笨」,孩子就真的可能變笨;父母斥責孩子不聽話,孩子就真可能做一些不聽話的事情……

  為什麼孩子會朝著「標籤」定義的方向發展?通常情況下,孩子的思維模式分為兩種:固定型和成長型。

  當孩子處於固定型思維模式時,做事的觀念會比較死板,只能接受成功,害怕失敗。一旦遭遇挫折,就容易受到打擊。而當孩子處於成長型思維時,做事會始終充滿熱情,即使遇到困難和挫折,也能鼓勵自己去克服。對兩種思維模式進行比較可以發現,成長型思維明顯更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固定型思維卻更常見。當父母遭遇了生活的壓力後,會將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進而給孩子貼上各式各樣的負面標籤。例如,孩子幫忙做家務本來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結果不小心打碎了一個碗,若是遇到了父母心情不好,就會給孩子貼上「做事毛躁」「什麼都做不好」等負面標籤。

  給孩子貼「負面標籤」的行為,本身就是對孩子的一種否定。若這種行為長期發生,孩子就會從心底認為自己不行,從而產生自卑。即使以後孩子在某個方面獲得了成功,但那種隱隱的自卑感也會始終伴隨著他。

  心理學認為,「標籤」具有定性導向的作用,無論好壞,都能影響人們的「個性意識的自我認同」。若我們對孩子存在偏見,總是對他說一些負面的話,孩子就真的可能朝著「壞」的方向發展。

  與之相反,若是給孩子貼「正面標籤」,那麼他就有可能朝著一個好的方向發展。例如,孩子將玩具拆了,喜歡貼負面標籤的父母可能會罵孩子淘氣、破壞王,並且對他們進行處罰;而喜歡給孩子貼正面標籤的父母,則會表揚孩子有鑽研能力,並且引導孩子去重新組裝玩具。在父母的誇獎下,孩子會更有探索精神,甚至成為一個小發明家。

  正確的貼標籤方式,可以培養孩子某方面的能力。那麼,父母如何才能正確地給孩子貼標籤呢?

  學會接受孩子暫時的失敗

  孩子年齡比較小的時候,對事物的認識水平還處在發展階段,他們是在不斷嘗試,不斷失敗,不斷爬起的過程中學會各種技能的。因此,對於孩子暫時的失敗,父母不能上來就批評,指責,上來就貼負面標籤,可以暫時地接受孩子的失敗,幫助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找到解決辦法。

  尋找孩子的「正面標籤」

  對於孩子的壞習慣、缺點,父母不要立馬貼上負面標籤。與之相反,父母要全面地去觀察孩子,努力尋找他的閃光點,這樣就可能讓「壞孩子」變為「好孩子」,讓「笨孩子」變為「聰明孩子」。

  適度貼「正面標籤」

  即使是肯定孩子能力的正面標籤,也不可以毫無底線地、無限制地使用。大家都知道「物極必反」這個道理,雖然正面的標籤能夠帶來一些「正」的導向作用,但當這個導向超出了孩子的承受範圍,那麼帶來的就不一定是好的導向作用,很可能是施加在孩子身上的壓力,逼著他不得不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甚至有一種退無可退的感覺。

  除此之外,父母儘量避免給孩子貼一些固定的標籤,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這樣做只會固化孩子的成長。父母可以多發現孩子的優良品質,從不同方面表揚孩子,幫助他建立自信。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