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齊賢:飯桶宰相造就一個強大王朝
2024-10-08 19:24:44
作者: 朝文社
北宋歷史有不少亮點,其中一大公認的亮點,是從開國起就長期存在的——北宋多名相。
宰相這個重要工作,在北宋年間著實強人輩出。比如翻著半本《論語》就能治天下的趙普,破窯窮草根出身卻上演逆襲奮鬥的呂蒙正,澶州城下淡定喝酒震傻數十萬遼軍的寇準,還有後面不停折騰出大動靜的范仲淹、王安石、章惇,簡直是代代閃亮。開國失去地利且虎狼環視的北宋,能夠造就華麗的經濟文明,正是因為他們擔當了頂樑柱!
但這些「名相」里,能稱得上是全能達人——軍事、政務、財政、司法,攤上哪樣都能一肩挑;在大事面前不瞎折騰,用簡單手段解決複雜問題,件件事都能辦得漂漂亮亮的——同時滿足這幾條硬標準,最有資格勝任的,恐怕就是其中被稱為「飯桶」的宰相:宋初名相張齊賢。
張齊賢,生於山東菏澤,長在河南洛陽,這位標準的山東大漢,文武雙全,滿腹韜略,後來宦海浮沉,幾乎手把手打下了大宋盛世的家底。一生輝煌業績,正如清朝學者朱軾的那句嘆服之語:「古所稱才士者,齊賢蓋其人歟?」
此等強人,為何被稱「飯桶」?因為這裡的「飯桶」,真的就是單指飯量。一般人通常只吃幾碗乾飯,而對於張齊賢,一桶飯也就是開開胃罷了。
1.超級大胃王
強人宰相張齊賢的看家本事,首推吃飯。
他的飯量有多大?宋太宗年間,他做安陸州知州,到任第一場宴會就把同僚們嚇著了。當時宴會的廚子心血來潮,想看看張齊賢到底有多大飯量,就故意弄了個大缸。宴會上張齊賢吃喝多少東西,就照著往缸里倒多少,結果讓大家驚掉下巴:大缸里酒水滿滿,飯菜成山。也就是說,張齊賢一頓飯吃掉了整缸飯菜,捎帶還喝了一缸酒。
不只吃得多,張齊賢的吃法還特粗獷。比如吃肉,張齊賢就喜歡大肥肉片子,家裡買肉專挑肥膘,而且還走混搭路線,有時身體不好得吃藥,他直接弄幾張大餅,把藥卷餅里大口嚼,反正就是不能耽誤吃飯。宋朝開國宰相趙普不禁感慨,誰家要是嫌錢多,就把張齊賢弄家裡吃幾頓,管保幾天就能吃窮。
不過,大胃王張齊賢也有不吃的時候。當年和自己一同血戰沙場的袍澤過世,聞訊後的張齊賢悲痛無比,幾天沒吃下去飯。張齊賢的老母80歲過世時,張齊賢更是整整七天不吃不喝。終其一生,他都是這樣一位重情至孝的鐵漢。
本章節來源於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
2.氣壞宋太祖
其實,早年張齊賢家貧,經常吃不飽飯。但成天餓著肚子的張齊賢,名號竟然傳到宋太祖趙匡胤那裡。趙匡胤巡視洛陽時,也慕名把張齊賢叫進行宮來吃飯。
在人生如此重大的時刻,張齊賢粗獷依舊,看見滿桌好菜興奮不已,當著宋太祖的面兒大吃大嚼。他也不白吃,吃幾口就用一雙油手在地上畫來畫去,暢談大宋王朝未來的治國藍圖,足足講了十條,包括人才選拔、教育發展、反腐敗等各個方面,每條都犀利地切中要害,這就是著名的「畫地十策」。後來許多名臣感嘆:宋朝的經濟文化制度就是由這套方略奠基而來!
當時宋太祖的反應,卻是嚴重不「感冒」。等張齊賢打著飽嗝兒講完,滿以為能得個贊,卻聽到宋太祖冷冰冰一句:你說的這十條,六條都是廢話,只有四條有價值!張齊賢一聽就發飆了,也不管對方是皇帝,當場和宋太祖吵得口水亂飛。宋太祖這暴脾氣,一看張齊賢如此狂妄,立刻也動了粗,直接叫衛兵把張齊賢扔了出去。
這等風波,放在某個官員以當奴才為榮的朝代里,絕對是滅門大禍。但犯在宋太祖手裡的張齊賢很幸運,宋太祖回到京城立刻興奮地叫來弟弟趙光義,也就是後來的宋太宗,然後興沖沖地力推:洛陽那個張齊賢是個人才啊,提的十條方略非常有價值,可我不打算用他,你當了皇帝一定要用啊!
3.工作很精細
待到宋太宗趙光義登基,苦了多年的張齊賢終於得到重用,從此開始宦海浮沉。他做人依然很粗獷,做事卻展現了另一種尊貴品質:精細!就算是複雜到令人抓狂的難題,他也總能迅速找出要害,然後用最簡單的方法解決!
這本事有多強?他剛當官就把宋太宗驚到了。當時他做衡州通判,到任後正趕上要處決死囚,可他翻一遍案卷立刻就發現判定有問題,於是便火速重啟覆核,果然救下了五個無辜之人,一下聲名鵲起。
他不單救人,更給宋太宗解決了一大難題:冤假錯案問題。那時地方官員常見玩忽職守,司法腐敗,宋太宗多次發狠殺了不少敗類,問題卻依然頻出。張齊賢直接一道奏疏:不用刻意整頓,就專門增設個部門,押送到京的犯人先覆審,誰有冤情就抓審案官員嚴懲。這道防火牆設下以後,司法風氣果然大有好轉!
任江南西路轉運副使的時候,他攤上了一個燙手山芋:占領江南時,南唐還留下大批歸附部隊。這批人怎麼處理?有人提議乾脆把他們弄到京城來監管,氣得張齊賢一頓罵:這麼費力不討好傻不傻?這群人本來就是農民,直接讓他們回家種地不就完了?果然江南一片穩定,生產迅速恢復。後來他高升調走,當地百姓還年年想念他。
用張齊賢自己的話說,這叫「政尚清靜」,也就是儘量不折騰。做事不折騰的他,做人卻很折騰,風格很粗放,罵人也不留情。宋太宗盲目發動征遼戰爭時,他就痛罵時機不成熟;党項李繼遷占領靈州後,滿朝文武喊打,也就他敢潑冷水,為此也沒少挨罵!但讓人撓頭的党項問題,後來也正是他巧妙布局,來個釜底抽薪,拉攏青塘部族,把党項緊緊鉗住,不費一兵一卒維護了西北安定!
4.浴血戰遼國
而在宋太宗二次伐遼如張齊賢預言的那樣不幸失敗後,一場國難也驟然降臨:遼國兇殘反撲過來,北院大王蒲奴寧猛撲代州,北宋滿朝文武一片慌忙,身為文官的張齊賢卻以代州知州的身份,慷慨向前!
當時局面多危險?蒲奴寧的王牌遼軍發揮騎兵優勢,已經迅速迫近代州。守代州的宋軍主將盧漢贇嚇得腿軟,竟準備撒腿就跑。一旦他就這麼跑了,北宋門戶就將洞開。張齊賢連罵帶勸,總算先攔住了他,可他還是按兵不動!宋軍不出兵怎麼辦?張齊賢發了狠:你不打?我打給你看!
當時毫無兵權的張齊賢,就在一群武將的嘲諷目光里,利用職權拼湊了兩千多毫無實戰經驗、專業修橋鋪路的廂兵。就靠這群人去死磕遼國精銳豈不是送死?張齊賢卻信心百倍,只用一句話就激得這群男兒嗷嗷叫:平時禁軍都瞧不起你們,現在你們就打給他們看看,咱們絕不比禁軍差!
打過了雞血,張齊賢親自帶頭,披甲執銳站在前面,拿出當年揍流氓練出來的兇悍武功,霸氣朝著遼軍招呼,真把遼軍打蒙了。一場漂亮突襲,打得遼國精銳狼狽而逃!
奇蹟才剛剛開始,接著張齊賢再接再厲,每個戰士帶好乾草火把,擺出大軍進攻的架勢,果然騙過了遼軍,嚇得蒲奴寧慌忙撤退。然後宋軍一頓追殺,連蒲奴寧的兒子都被抓當了俘虜。這場奇蹟般的勝利,就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經典的以少勝多的妙筆:土墱寨之戰。
5.就是不能忍
身為一生文武業績輝煌的大宋名相,張齊賢也有個出了名的槽點:心眼兒小!比如和他同朝為臣的幾位宰相,特別是寇準沒少和他互撕。可也就是這個號稱心眼兒小的人,血戰遼國後,依然不計前嫌給打算跑路的盧漢贇解了圍。
與其說心眼兒小,不如說他這脾氣好些事都忍不了。比如貪污腐敗,自己一生清廉,最恨貪污腐敗,一點偷雞摸狗的小事都忍不了。他家有一個親隨,一次家宴時偷拿了銀器,張齊賢當時看見沒聲張,一晃二十多年過去,這個親隨找張齊賢抱怨說為什麼我跟隨您這麼久,您卻不推薦我做官。張齊賢二話不說,翻出了那件舊事:你偷我的東西沒關係,但你這品質若做了官,豈不禍國殃民?親隨羞愧萬分,立刻捲鋪蓋走了!
對小人,他也忍不了。當年他在青州做官,把青州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得以安居樂業,沒想到業績如此輝煌,非但沒受表揚,反而被人告了黑狀,說他在青州碌碌無為。這氣得張齊賢跑回京城開罵,一頓聲淚俱下,惹得同僚們紛紛心酸,竟把告狀者揪出來,當場一頓胖揍!
當然比起這些來,他最忍不了的還是原則。到了宋真宗年間,党項消停了,遼國也簽和約了,大宋國富民強了,宋真宗也鬧新毛病了:竟然成天修道祭天,仗著大宋有錢了,辦這迷信活動海花錢,還叫張齊賢給他打下手!這事張齊賢忍不了,先是苦勸,苦勸半天宋真宗不聽,他二話不說辭了官。
大中降符七年(1014),退休後在洛陽過了三年悠閒生活的張齊賢與世長辭,享年72歲。一生,他都是這樣一個不能忍,有原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