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教胡馬度陰山
2024-10-08 19:21:18
作者: 烽武野
我們對胡服騎射津津樂道時,別忽略了趙武靈王另一項偉大功績,那就是趙長城。
從地圖上看趙長城是沿著陰山修築的。
一提到陰山,很多人會聯想到小學語文課學的一首詩《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語文老師只會從字面上解釋,「秦漢時期的明月與邊關,戰士萬里遠征卻沒有回來。如果有龍城飛將軍李廣在,決不許匈奴南下越過陰山。」
歷史老師只會解釋,秦漢王朝經常在北疆與匈奴鏖戰。
然而這兩個科目的老師忽略了一個重要地理信息——陰山!
為什麼是陰山?
這就要提到一個重要的地理概念——400毫米等降水線。
請記住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400毫米等降水線是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分界線。因為降水量低於400毫米區域,不能種植莊稼,適合遊牧,而降水量高於400毫米區域,才可以種植莊稼。農耕文明政權為抵禦遊牧騎兵的入侵,就會在400毫米等降水線位置修長城。
從先秦一直到漢代,中國氣候非常溫潤,那時的陰山山脈就是400毫米等降水線所處位置。
到了明朝,中國氣候變冷,400毫米等降水線向南推移,偏移幅度達2到3個緯度。
所以我們會看到秦漢時期的長城要比明代的長城更靠北。
在戰國時期,陰山就是華夏文明的天然屏障,如果陰山失手,來去如風的草原騎兵就會深入華夏文明腹地,後果不堪設想。所以趙武靈王沿著陰山修築的趙長城,繼續被秦、漢帝國沿用。
其實,讓趙武靈王萬萬沒想到的是,他修建趙長城的最大受益者竟然是秦國。
我們來分析一下。
首先來看趙長城最西端,保衛的是五原郡、九原郡、雲中郡。
這三個郡由於位於富庶的河套平原,水草豐美,土地肥沃,既可以耕種,又可以放牧。所以人們常說黃河百害,唯富一套(指河套)。
這三個邊郡不光是趙武靈王手裡的珍寶,更是北方遊牧民族覬覦的對象。中國古代,無數中原王朝與遊牧政權為了爭奪河套地區,殺得你死我活。
就在秦國做大做強,走在一統天下的康莊大道時,北方的蒙古草原正在崛起一股恐怖勢力——匈奴。
中原王朝一聽到匈奴,如臨大敵。歐洲國王一聽到匈奴,只能說上帝保佑。在所有人眼中,匈奴人來了,意味著地獄大門打開了,死神出來收人頭了。
匈奴在壯大過程中,也是需要求生存、謀發展的。而風水好得爆棚的河套平原,便是他們眼中的香餑餑。
為了心中天堂、夢想的家園,匈奴向趙長城西端發起無數次攻擊,五原郡、九原郡、雲中郡成為戰爭的最前線。
對付騎兵的最好方式就是騎兵,趙國騎兵軍團成為捍衛華夏文明的主力。
而五原郡、九原郡、雲中郡正南方數百里之外的,正是秦國的心臟——關中平原!
為了保衛關中平原,秦昭襄王也開始在陝北高原修建長城,史稱秦昭襄王長城。
有人認為,秦昭襄王修長城也是為了抵禦遊牧民族的騎兵。
其實錯了,秦昭襄王長城與趙國三個富饒邊郡中間隔著廣袤的蠻荒之地,也就是現在的毛烏素沙漠和庫布齊沙漠。遊牧民族才不會腦子抽風跑到荒地上植樹造林。
所以秦昭襄王長城防的不是草原騎兵,而是趙國騎兵軍團。趙武靈王敢深入虎穴,下次就能帶著浩浩蕩蕩的騎兵軍團上門。
有趣的一幕出現了。躲在秦昭襄王長城後的秦國上下,只求趙國騎兵軍團千萬不要南下。而在邊郡衛戍趙長城的騎兵軍團,由於匈奴的羈絆,始終沒有南下。
由於趙國騎兵軍團在北方與匈奴頑強對抗,才讓秦國免遭匈奴的打擊,放開雙手向東方諸侯火力全開。
這就能解釋,為什麼後來在耗盡秦趙兩國鮮血的長平之戰中,最後決戰關頭,秦國五千輕騎兵包抄趙軍後方,斷了趙軍退路,從而扭轉乾坤,奠定勝局,而舉世無雙的趙國騎兵軍團卻始終沒有出現的原因。
後來秦始皇一統天下,趙國沒了。覬覦河套平原的匈奴迎來千載良機,立刻越過陰山,奪取了原屬於趙國的邊郡。
匈奴兵鋒直指關中平原。
沒有了趙國的騎兵軍團,就只能靠自己了。
秦始皇為了奪回河套平原,任命蒙恬為總指揮,出兵三十萬。經過一番苦戰,秦帝國奪回了河套地區。
歷史往往都有兩面性,看似肥美的河套平原,卻是一個巨坑,有坑就得有人來填。之前舉世無雙的趙國騎兵軍團被填進去了,被牢牢地粘在河套,無法成為機動部隊馳援其他戰場,成為長平之戰的一個重要敗因。英明神武的秦始皇萬萬沒想到的是,秦帝國也自此入坑,成為第二任坑主。
為了保衛新奪取的疆土,秦始皇在已經損毀的趙長城基礎重新修建,三十萬秦軍就地駐守長城。
當年,趙武靈王一邊修長城,一邊打中山,一邊擴充軍備準備突襲秦國。又是燒錢,又是死人,趙國內部卻平安無事。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趙武靈王。
秦始皇修長城徵調全天下百姓,民怨沸騰,還搞出了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更重要的是,秦帝國的野戰部隊被分為兩支,一支在戍守長城,另一支卻遠在天下的盡頭百越地區與當地部族廝殺。整個秦帝國的國防力量部署成為外重內輕的危險局面。
令全天下畏懼的秦始皇一死,苦於搞基建的百姓集體造反,中原大地處處是規模龐大的暴走農民起義軍。秦帝國的野戰部隊都遠在天邊,關中只勉強湊出由刑徒組成的軍隊。
沒有天敵的威脅,起義軍如同植物一樣野蠻生長,六國貴族遺老遺少爭相復辟。
在嶺南的數十萬秦軍由於交通閉塞,消息不通,乾脆關閉隘口,關起門來自己過小日子。
唯一能拯救秦帝國的只剩下戍守河套邊上,隔著長城與匈奴對峙的三十萬秦軍。
作為秦帝國最後希望的長城軍團,迅速揮師南下,尋找農民起義軍主力決戰。
三十萬長城軍團過黃河,越過太原上黨地區,來到河北巨鹿,與關中刑徒軍會師。
可惜一切都遲了,秦軍面對的是以楚軍為首的數十萬諸侯聯軍。更要命的是,楚軍還有骨灰級戰神——項羽。
眾所周知,巨鹿一戰,秦軍戰敗,項羽率領諸侯聯軍直奔關中,秦帝國滅亡。
如果秦帝國的三十萬大軍沒有駐守長城,而是部署在中原腹地,也許剛冒頭的起義軍就會被扼殺在搖籃里,更不會出現後面的星火燎原之勢。
然而歷史沒有如果!
因為有了兩任坑主相繼陣亡的前車之鑑,面對看似很美卻有毒的河套地區,剛成立的漢帝國選擇暫時放棄,全力搞經濟建設。
歷經了匈奴侵襲,七國之亂,漢帝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到了漢武帝時期,強大的漢帝國騎兵軍團再次出現在河套地區,一舉驅逐匈奴於漠北,再次做到了不教胡馬度陰山。
梁啓超先生高度評價趙武靈王:「自黃帝以後,數中國第一雄主,其武靈王哉!其武靈王哉!」
梁先生之所以這麼評價,是因為趙武靈王銳意改革,推廣胡服騎射,從而擊敗北方遊牧民族,成為草原霸主。他豪爽灑脫、放誕不羈,像馬一樣的男子,保衛了華夏文明。
就在天下諸侯忙於發展與鬥爭的時候,一位儒家重量級人物正在慢慢崛起,遊走於諸侯之間,傳播自己的思想。他就是——亞聖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