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洞大開的突襲構想
2024-10-08 19:17:10
作者: 烽武野
趙武靈王在攻打中山國的同時,在北面聯合樓煩、林胡向胡人發動大規模戰爭,胡人被打得丟盔棄甲。大片牧場落入趙國人手裡。
為了守住這些新得的國土,趙武靈王在北疆搞起了巨型防禦工程——趙長城。
一提到長城,很多人印象中是個勞民傷財的工程,搞不好還得來個農民起義。然而趙武靈王修建長城時,同時進行著燒錢的對外戰爭,奇怪的是國內並沒有反對之聲。不得不說趙武靈王不光軍事素質過硬,統治能力也是相當高明。
趙長城是沿著陰山山脈修建的,從東邊的代地一直向西修建到高闕,全長達一千三百多里。
修建完畢後,趙武靈王沿著趙長城設置了四個邊郡和一座要塞,分別是雲中郡、雁門郡、五原郡、九原郡、高闕要塞。
這四個邊郡不光在戰國時期戰略地位極高,乃至於秦漢時期也是邊關重鎮。尤其高闕要塞,更是漢代霍去病北卻匈奴的出發點。
趙武靈王平時不是在中山國前線,就是在北疆四郡巡視。
兩頭跑太累,趙武靈王就把王位傳給了小兒子王子何,讓大臣肥義輔佐。自己就可以騰出手來,專注一件宏大的戰略計劃。
趙武靈王縱觀天下格局,他敏銳地發現秦國已經成為天下中無人能撼動的巨無霸。雖然秦昭襄王繼位時,欠趙武靈王一個人情,但不代表未來兩國不會兵戎相見。
「秦趙兩國必有一戰!」
這是趙武靈王對未來局勢的正確判斷,如果任由秦國做大做強,將來趙國在強秦面前,將毫無還手之力。
為了避免這一災難出現,趙武靈王決定先發制人,搶先給秦國致命一擊。
我們來分析一下趙武靈王是如何做的。
打開地圖,你會發現趙國北部長城西段有三個郡,從西向東依次是五原郡、九原郡、雲中郡。這三個郡北靠陰山,南臨黃河,形成了一個狹長地帶,不光水草豐美適合養馬,也適合農業耕種。而這三郡的正南方是秦國的心臟——渭河平原(也稱關中平原)!
講到這裡,你可能猜到趙武靈王的意圖了,沒錯,趙武靈王就是要從正北方給秦國雷霆一擊!
要想攻入秦國本土,只能走讓人聞之色變的函谷關,要想攻下固若金湯的函谷關,光憑一個諸侯國實力是遠遠不夠的。即使攻破後直撲咸陽,秦國也能從各地調集兵馬回援咸陽。
唯一的辦法,就是兵行險招,出奇制勝。
秦國關中平原的北方是一望無際的陝北高原,再往北走直至陰山腳下,是廣袤的鄂爾多斯高原,沒有險要的崇山峻岭。
雖然秦國在陝北高原上修築要塞,但是防備的主要是義渠人。此時秦國宣太后與義渠王打得火熱,秦國北方的戰略威脅減輕,所有主力都部署在東方前線。整個秦國北部,赤裸裸地暴露在外。
只要從北部突襲秦國,就能殺入秦國心臟,一刀斃命!
突襲一定要講究快、准、狠。
我們看地圖會發現有兩個巨大挑戰擺在趙國面前。
第一個挑戰,就是距離。
趙國邊郡離秦國最近的是雲中郡與九原郡,從這兩地出發到咸陽,路程長達一千六百多里。這對趙國來說無異於是一個巨大的後勤負擔。
第二個挑戰,就是駐守函谷關的秦軍。
秦國的主要軍事力量皆部署於東方邊境,尤其函谷關是重鎮。而咸陽到函谷關的距離也只有短短的四百六十多里。
一旦秦軍主力從函谷關回師救援咸陽城,趙軍面對主場作戰的虎狼秦軍,勝算微乎其微。
換作一般人,都覺得從北方突襲秦國無異於痴人說夢。
可是趙武靈王卻有實力去實現這一偉大的戰略構想,因為他手裡有戰國第一輕騎兵軍團。
輕騎兵最大的特點就是速度快,突防能力強。
漢代的霍去病率領騎兵六天疾馳兩千多里重創匈奴,蒙古騎兵橫掃歐洲時,日行一百八十里。
趙武靈王作為馬背上的國君,他的軍事思想早已領先當時。兩條腿、速度慢、補給巨大的步兵,哪能和騎兵相比。
騎兵不光跑得快,而且後勤負擔小。一個騎兵長途奔襲時,可以帶上幾匹馬,輪流換著騎,一路上可以通過劫掠獲得補給。如果馬餓了,就地吃草,連糧食都省了。
現在我們來對趙武靈王突襲秦國的計劃做一個推演。
一旦趙國發動對秦國的突襲,趙國騎兵將從雲中、九原兩郡集結出發。這兩郡不光靠近秦國,更重要的是,那裡是趙武靈王苦心經營的軍事重鎮,那裡有充足的馬匹與補給。
趙國騎兵在趙武靈王率領下,經過三天的飛馳,抵達秦國邊境上郡。此時秦國邊境派出快馬向咸陽告急。
如果運氣好的話,趙軍當天突破秦軍防線,接著再用六天時間急速抵達咸陽城下。
而對一切渾然不知的秦國高層,在趙國騎兵即將抵達城下前一兩天才收到突襲警報。咸陽立刻派快馬向函谷關駐軍發出回師救援的急件。快馬將在兩天時間內到達函谷關。
當函谷關守軍準備出發救援咸陽時,趙國騎兵很有可能已經包圍了咸陽城。
函谷關守軍都是步、騎、車混編的部隊,其中步兵為主。步兵即使以最快的急行軍速度到達咸陽城,也要花費五天時間。而騎兵、車兵即使可以脫離步兵,率先趕往咸陽,路上也要花費兩天的時間。
即使秦國的騎兵與車兵到達咸陽城下,面對趙國恐怖的騎兵軍團,只能算是秦軍輔助兵種的他們,在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趙國騎兵面前,也只有被吊打的份兒。
消滅完了秦國機動力量後,趙武靈王會一直包圍咸陽城嗎?
顯然是不會的。
首先不光函谷關秦軍朝咸陽一路狂奔,各地駐紮的秦軍也會展開生死時速回援咸陽。
只要趙武靈王的數學不是體育老師教的,就會知道面對秦軍數十萬兵力的優勢,自己毫無勝算。秦軍留給他在咸陽城下的時間只有五天,如果攻不下咸陽,自己的騎兵就要被回援的秦軍反包圍。
而趙軍都是清一色的輕騎兵,在沒有重型攻堅設備的情況下,想在五天內攻下咸陽城,無異於痴人說夢。
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騎兵軍團可不是千里送人頭來的。
輕騎兵最大的優點就是機動性強。
就喜歡看著你追不上我、又干不掉我的樣子。
趙武靈王會利用輕騎兵的機動性在關中平原進行大規模的破壞與劫掠,趙國龐大的騎兵軍團就像漫山遍野的蝗蟲,來到一地,將其夷為平地,然後又以閃電般的速度飛向另一個地方。而追擊趙軍的秦國步兵,連趙軍的影子都沒看見。
當趙國騎兵軍團把關中沃野變成一片廢墟之後,趙武靈王可以在秦國北部漫長的邊境線上任意選擇一個突破口,從秦國全身而退。
所以我們可以推測出,趙武靈王突襲秦國,不是畢其功於一役,他沒法靠一場戰役來滅掉秦國。他不是以拿下咸陽為目的,而是以破壞秦國經濟,讓其慢慢失血,最後失去發動對外戰爭的實力為目的。
如果一次成功,趙武靈王會多次實施這樣的突襲計劃,直到秦國的血徹底流干。
這種繞開敵人重兵設防的關隘,在薄弱防線尋找突破口,深入敵人腹地,大肆掃蕩的戰術,用得最好的就是後金的皇太極。
明朝末年,皇太極率領騎兵大軍繞開重兵設防的山海關,五次從明朝北方長城突襲,深入腹地,包圍北京,劫掠山東、河北。這種打了就跑的戰術,讓明朝崇禎皇帝苦不堪言,卻又無可奈何。
為了實現這一腦洞大開的突襲構想,趙武靈王也是拼了,作為一國之君,竟然干起了間諜勾當。他喬裝成大使,準備深入虎穴,偵察秦軍部署,非法測繪地形。
有一天,在咸陽的秦昭襄王收到了趙國大使前來友好訪問的消息,可是趙國大使走的來訪路線卻和往常不一樣。
以前趙國大使都是從東邊函谷關進入秦國,這次大使卻是從北方的上郡而來。要知道趙國首都在邯鄲,沒必要從北方繞一大圈到咸陽呀。
疑問畢竟是疑問,秦昭襄王還是熱情地接待了趙國大使。
可是在接待過程中,秦昭襄王卻發現大使氣度不凡,怎麼看都不像是一個當臣子的,反而更像是一位君王。
趙武靈王覺察出了秦王的懷疑,外交訪問結束後,他趕緊騎馬一溜煙兒地逃出了秦國。
一直處在疑問之中的秦昭襄王,派人多方打聽,最終得知來訪的大使不是別人,正是趙國國君趙武靈王。
秦昭襄王心裡一驚,他心想:「自己當年回國繼位,雖然得到了趙武靈王的幫助,但是一直沒有見到他本人,沒想到兩人竟然以這種方式見面!趙君果然不是凡人,竟然親自前來刺探軍情啊!」
接著秦昭襄王讓人把地圖呈上來,看著趙武靈王入秦的路線,秦昭襄王冷汗直冒。
「這分明就是趙國從北入侵秦國的預演!」
望著秦國北方漫長的邊境線,秦昭襄王陷入恐懼,他聽聞趙國騎兵軍團厲害,如果他們集中兵力於一點突破,秦國關中沃野,就要陷入一片戰火之中。
然而秦國的主角光環實在是太強,遇到任何危機都會平安化解,堪稱打不死的小強。
戰國史裡面有一個奇怪的規律,就是與秦國作對必倒霉。就像金庸小說里的表哥必倒霉一樣。
諸侯國想挑戰秦國,必然被虎狼的秦國按在地上爆捶。
即使諸侯國僥倖挑戰秦國成功,日後還是要被秦國按在地上爆錘。
哪怕你沒有挑戰秦國,只是動了個心思,那也不行!秦國雖然不會爆捶你,但是你會飛來橫禍,倒大霉的。
很顯然趙武靈王就屬於第三種,還是自己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