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端的崛起

2024-10-08 19:13:47 作者: 烽武野

  戰國時的學術市場被四大著名學派瓜分,分別是儒、墨、道、法。

  法家是公務員組成的官方學派,只要有中央集權政府在,就必然有法家。儒、墨、道則是民間學派。道家比較避世,儘量不摻和世間事務。儒、墨兩家為爭奪偌大的民間學術市場,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

  戰國時,一個人走在路上,如果遇到一位墨家弟子,問他:「你們墨家最大的敵人是誰?」

  墨家弟子:「我們的頭號敵人是儒家!」

  你在路上隨便抓住一個儒家弟子問:「你們儒家最大的敵人是誰?」

  儒家弟子:「我們的頭號敵人是墨家!不好意思,我看見前面不遠處有墨家弟子,他們個個武藝高強,都是集體行動,我怕自己有不測,先跑再說!」

  在儒家眼中,墨家就是一個組織嚴密、戰鬥力爆表的組織。

  儒墨兩家都視對方的學說為異端邪說,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你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儒、墨兩家作為先秦時的「顯學」,相當於現在大學裡的熱門專業,報考學習的人數非常多。然而現在,如果我們去查找先秦時儒家經典和師生的記述,那可是汗牛充棟;如果你再去查找墨家經典和師生的記述,卻是寥寥無幾。

  墨家創始人墨子,他在《史記》里的記載只有二十多字,「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墨翟,宋國的大夫,擅長守城防禦戰術,提倡節儉,有人說與孔子同時代,也有人說出生在孔子死後。)」這也是史料中對墨子生平的唯一概述。而史料中,孔子的爹是誰、媽是誰、祖上是誰、子孫是誰,哪一年幹了什麼事,哪一年去世,全都寫得明明白白。

  墨家從戰國時的一個熱門學派,到後世歷史裡的幾乎絕跡,是儒家與古代統治者聯手造成的。漢朝時期,獨尊儒術,罷黜百家。儒家成為最後的勝利者,他們必然對墨家展開反擊。《史記》是崇尚儒家的司馬遷寫的,他在寫墨子的時候,本著節約墨水的原則,能少寫就少寫。漢代統治者看到墨家是個準軍事組織,會影響自己的統治安全,必然禁止墨家學說的傳播。

  為什麼墨家這麼遭儒家與統治者的痛恨呢?

  因為墨子從一開始就把墨家的根扎在平民百姓中。

  墨子叫墨翟(dí),據梁啓超先生考證,墨子生於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459年之間,大約在孔子死後十餘年;墨子死於公元前390年至公元前382年之間。

  墨翟年輕的時候,放過牧,後來學起了木匠手藝,由於天資聰穎,還成了一位高級木匠師。俗話說:「八級木匠相當於一個中級知識分子」,作為知識分子的墨翟還利用業餘時間,開展了科學興趣試驗。

  拿著木匠的穩定收入,還可以搞自己的興趣愛好,這樣的日子讓多少人艷羨。可是墨翟並不滿足,他發現雖然自己的小日子過得很滋潤,可是周圍的人活得很累,人們為了名利相互爭鬥,國家為了土地相互仇殺。

  有的人之所以能成為聖人,是因為他們的目光不僅局限於眼前的苟且,還有著更高的精神追求。為了能讓人們不再仇恨,為了天下和平,墨翟踏上了尋找真理的道路。

  想得到真理,無礙乎兩種途徑,一個是在書本中向前人學習,另一種就是靠自己身體力行悟出真理。

  當時學術市場最熱門的是儒家,儒家宣揚「仁」,維護「禮」,墨翟心想,也許這就是他想要的。於是他就拜入儒家門下。

  我們在之前的章節說過,儒家孕育出了法家,那麼儒家也很有可能催生出了墨家。智力超群的墨翟很快就熟讀儒家經典,但越是對儒家思想深入了解,就越對儒家思想產生懷疑。

  終於有一天,墨翟對自己的靈魂進行了考問。

  「我在儒家每天學的都是什麼玩意啊!父母死了,兒子正事不能幹,要守孝三年。儒家不信鬼神,葬禮還要搞那麼隆重,人死了就是一臭皮囊,挖個坑埋了不就行了嗎?什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我作為平民,難道一出生就低人一等嗎?儒家天天搞人倫關係研究,科學創造誰去搞,人類還怎麼進步!我退學吧!」

  離開儒家的墨翟開始樹起自己的大旗,他要打垮儒家思想,用自己的新思想去打造一個新世界。

  儒家無形之中給自己培養了最具威脅的異教徒。由於墨翟打入儒家內部時間久,熟讀儒家經典,只要儒家出現一個新觀念,墨翟就會提出一個與之相反的觀念。

  墨翟創立了自己的墨家學說,並向世間頒布了儒家足以毀滅天下的四大罪狀:

  一、儒家不敬鬼神。鬼神如果不高興,就會降下災難到人間。

  二、講究厚葬久葬。人死了要好幾重棺槨,陪葬很多貴重的物品,家裡人一死,家底都能被掏空了,活人還怎麼活!更誇張的是,人要守孝三年,很多正事都不幹了啊!

  三、儒家喜歡音樂,如果每個人沉迷於弦樂、擊鼓、舞蹈,會迷失方向。

  四、儒家認為人的生老病死、貧富差距都是命中注定,這完全否定了人的自我奮鬥。

  墨翟雖然說得很誇張,但是這四條如同堅硬的拳頭,拳拳都打在儒家的要害上。

  雖然墨翟打中了儒家的要害,讓它傷得不輕。可是儒家畢竟長期盤踞民間學術市場,有著宏大的思想體系。墨翟想扳倒儒家,絕非易事。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與「禮」。「仁」的意思是,每個人要有仁愛之心,關心、愛護別人,不要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別人;「禮」的意思是,每個人要克制自己內心原始的衝動,讓自己的行為符合於儒家的行為規範。

  「仁」和「禮」作為儒家思想的倚天劍,讓儒家在民間學術市場劍盪八方。

  既然你有倚天劍,那我得有屠龍刀。

  墨翟提出了十條思想,被稱為「墨家十論」。分別是天志、兼愛、非攻、明鬼、非命、節葬、非樂、節用、尚賢、尚同。「墨家十論」就像一把屠龍刀,成為墨家與儒家在學術市場廝殺的神兵利器。

  「天志」是墨翟思想的根基,就是屠龍刀的刀把,是揮動寶刀的動力。墨翟認為上天像人一樣是有意志的。上天的意志又是什麼呢?上天希望人們相互關愛、相互幫助,不要相互厭惡與殘殺。

  「兼愛」與「非攻」則是屠龍刀的刀背,只有刀背硬實厚重,才能將對手一劈兩半。

  孔子講愛人,但是孔子的愛是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嚴格等級內,沒有平等這麼一說。哪怕國君父親不愛你,作為大臣或兒子也得無條件愛他們。但在墨翟眼中,每個人生而平等,沒有你我之分,大家都要相互關愛對方。這讓當慣了牛馬的百姓聽到「兼愛」後,頓感清風拂面。

  墨翟討厭當時的國君與大夫為了自己的私利,經常發動戰爭。墨翟把這些自私自利的人叫作「別」,把那些慷慨無私的人稱做「兼」。於是墨翟給當時的君主和大夫都起了綽號,國君為「別君」,大夫為「別士」,而墨者則是「兼士」。

  既然大家要兼愛,那就要反對不義的侵略戰爭,這就是「非攻」。

  墨翟所處的戰國時代,隔三岔五就是一場大仗,處處是殺人盈野復盈城的慘狀。在墨翟眼中,戰爭就是絞肉機,滿足的只是君王的私慾。天下每一個人都應該不分彼此地相互關愛,停止不義的侵略戰爭。可是君王對領土的欲望就像永不吃飽的饕餮一樣,為了遏制暴君對他國的進攻,就必須擅長防禦作戰。墨翟和他的弟子們也被稱為戰國時著名的守城專家。

  「明鬼、非命、節葬、非樂、節用」則是屠龍刀的刀鋒,這五條思想與儒家思想截然相反,它們如同鋒利的刀刃,迅速砍入儒家要害。

  「明鬼」,墨翟相信世間是有鬼神存在的,一個人如果做好事,鬼神會獎賞他,一個人如果做壞事,鬼神會懲罰他。而孔子說過,「敬鬼神而遠之」,儒家能離鬼神越遠越好。墨翟想用鬼神來遏制人心中的惡,不能讓人幹了壞事還有恃無恐。

  「非命」,相信鬼神存在的墨翟,卻不相信命。墨翟認為福禍全靠個人行為,而不是命中注定的。而孔子則認為凡事都由天定,不可挽回。

  「節葬」,墨翟覺得儒家很搞笑,他們不相信鬼神,可偏要把死人的葬禮搞得那麼隆重,恨不得把家裡值錢的東西都帶進墓里,活人還怎麼過日子?比如後來把儒家扶正成為官方正統思想的漢朝,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大搞厚葬,國內巨額的財富被埋在地下,所以漢墓也被稱為後世盜墓賊的提款機。

  「非樂」,底層百姓出身的墨翟,知道音樂這種高雅的興趣愛好不是老百姓能玩得了的。如果讓普通百姓沉迷於音樂,別說三個月,幾天就餓死了。

  「節用」,墨翟不光反對音樂,更反對那些脫離百姓需要的奢侈品。墨翟要求自己和弟子過著苦行僧的生活,飯能吃飽就行,衣服能禦寒就行,房子能遮風擋雨就行。

  「尚賢」則是使用屠龍刀的人,畢竟一個思想學派想要發揚光大,就必須讓賢能的人像新鮮血液一樣不斷湧入。「尚賢」也是墨家與儒家唯一的共同點,畢竟學術市場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崇尚賢能的人是學派賴以生存的根本,家裡如果沒有挑大樑的大學者,那麼關門是分分鐘的事。

  「尚同」則是屠龍刀的刀鞘,無論多麼厲害的刀,最終也得回歸刀鞘。「天志」是墨翟思想的起點,而「尚同」則是墨翟思想的終點。「尚同」的「尚」字其實是個「上」字,並不是儒家的崇尚天下大同。墨翟的「尚同」要求人們的思想統一於上級,最終統一於天志。這樣思想統一了,秩序就會得到恢復,天下也不會再有紛爭!

  「墨家十論」在學術市場一經推出,墨翟變成了當紅學者,擁有無數弟子,還在各國開設教學網點。墨翟也被人尊稱為「墨子」。

  作為學術明星的墨子有沒有去做官呢?

  墨子曾說過,「道不行不受其賞,義不聽不處其朝。(這個國家如果不行道義,就不在這個國家擔任官員。)」要知道,墨子是一個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人,所以他不會去當官,如果當官了,那還有什麼時間做學問。

  就在墨子大紅大紫的時候,墨家學說即將迎來一場戰爭的考驗。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