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特種兵
2024-10-08 19:13:25
作者: 烽武野
翟璜很快就把吳起推薦給了魏文侯,並把吳起的傳聞一併告訴了他。
魏文侯對待人才是來者不拒,可是第一次面對能把黑歷史寫成書的吳起,他不知道用還是不用。雖有相國推薦,為保險起見,魏文侯還是把國家三把手李悝找來,作為吳起的同門,他應該對吳起有所了解。
李悝知道老闆找他來的意圖後,說了一句讓魏文侯都吃驚的話:
本書首發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吳起曾經貪圖功名,然而要論帶兵打仗,沒人能比得過他。」
魏文侯便安排吳起前往秦魏邊境的河西地區擔任將領,讓他去最危險、最艱苦的地方,以此來檢驗他的實力。李悝曾經在河西的上地郡幹得不錯,因而被上調至中央。
吳起明白一點,他與李悝不同的是,李悝來河西是搞行政管理的,而自己來河西是要為魏文侯開疆擴土的。河西是秦國與魏國嘴邊的大肥肉,兩支巨獸都死死咬住這塊肉不松嘴。秦魏兩國在河西地區也形成了犬牙交錯的局面。
對於吳起來說,上天賜給了他極佳的國際環境。
大環境,自從公元前546年的弭兵大會以來,隔三岔五來場火併的中原已經太平了上百年。
局部環境,曾經稱霸西方的大秦國,一進入戰國,就突患大病,躺在床上奄奄一息,而這一切都是秦國自己作的。
如果論春秋期間,哪國國君活得最滋潤、最安全,那肯定是秦君。秦國在春秋時,就已經君主大權獨攬。秦君生前看哪個貴族非常優秀,才華出眾,他就會在死時,把那個貴族拉進墓里殉葬。在秦君眼中,凡是能力強的貴族,就是國君的潛在威脅。
有威脅的貴族,都被埋土裡了,秦國一時成為春秋時期,國君非正常死亡率最低的國家,而隔壁天下第一的超級大國晉國,竟有一半國君非正常死亡。
埋吧!埋吧!
到戰國初年,人殉這一秦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依然傳承著,手底下膽戰心驚的貴族們一看中原其他諸侯早就不玩人殉了,心有不甘。
「我為國君鞠躬盡瘁,國君把我當殉葬品!聯合起來吧,不願當殉葬品的貴族們,我們要翻身,我們要主宰秦國。」
秦君下面最有實力的就是庶長,他上馬管兵、下馬管民,在地方頗有實力。庶長又是貴族擔任,於是公元前425年,庶長發動政變,秦懷公被逼死。此後,秦國四代國君均陷入朝政混亂的局面,史稱「四代亂政」。
沒得罪過人的秦國,竟然被新興的魏國盯上了。
吳起現在就要趁秦國內亂的大好時機,打破魏國在河西地區的僵局,徹底趕走秦人。
吳起雖是將領,卻沒有一點領導的架子,與士兵們同吃同住,打成一片。一個士兵生毒瘡了,吳起就把這個士兵當作親人一樣,替他吸吮濃液。有這樣愛兵如子的領導,全軍上下無不為他賣命。
人越是經歷苦痛,就越能看清世間的真相。
在吳起看來,這都不算什麼。他在魯國也曾指揮過千軍萬馬,見識過屍山血海,眼前這位生瘡的戰士,沒準哪天就戰死沙場了。自己雖是將領,卻和戰士一樣,在國君眼中,在吞噬生命的戰爭面前,都是只蚍蜉,轉瞬即逝。既然大家都是蚍蜉,那就好好地活著,要活出個樣子,也不枉此生。
讓吳起萬萬沒想到的是,正是他們這群蚍蜉推動了歷史的車輪。
公元前409年,吳起率軍攻陷秦國王城(今陝西省大荔縣東南),並在那裡築起了臨晉城,進而又攻取了蒲阪關,最後攻占元里(今陝西省渭南市澄城縣)。
公元前408年,吳起攻下鄭地,又攻取洛陰和合陽。秦軍被迫撤出河西地區,退守洛河。
自此,河西地區全部納入魏國版圖,魏文侯將新征服的地區設置為「西河郡」,任命吳起為西河太守,並拜吳起為大將。
身為大將的吳起並沒有因此滿足,他為防止秦人反撲,搞起了軍制改革。
春秋末年魏國廢除了分封制,君主把土地分給老百姓,並建立了郡縣制,縣下面再設置鄉,鄉下面是里,國君可以將王權一竿子插到底,一旦打仗便可以快速徵兵。再加上李悝在上地郡推行的平常為民、戰時為兵的政策得以在魏國全國推廣,整個魏國儼然變成了一座巨大的軍營。
在之前的春秋時代,打仗是貴族的事,貴族都駕著昂貴的駟馬戰車在沙場上縱橫馳騁。駟馬戰車相當於現在的主戰坦克,車戰是決定成敗的關鍵,而老百姓只是打醬油的角色。
到了戰國時代,郡縣制的推行,徵兵制的普及,使戰爭變成了全民戰爭,打起仗來人越多越好。最厲害的是開始了武器革命,步兵手裡出現了一個大殺器——弩。火槍沒有出現前,這是步兵最具殺傷力的武器。弩射程遠、穿透力強,一排弩手一起放箭,威力就像馬克沁機槍掃射一樣。四匹馬拉的戰車,車上耀武揚威的貴族,成為弩的活靶子。弩的出現把駟馬戰車從主力兵種一腳踹成了輔助兵種。步兵正式成為各國軍隊主力,從此主宰了戰國的戰場。
吳起與秦國打了數年仗,他知道憑藉徵兵制,魏國可以快速增兵。然而,如果讓老百姓一直當兵打仗,家裡的地就荒了,等老百姓打完仗回家,就集體喝西北風了。
那就設立常備兵,而且要非常能打的常備兵,於是中國古代一支特種兵部隊就此誕生!這些特種兵又被吳起稱為「武卒」,史稱「魏武卒」。
魏武卒的選拔標準極其嚴苛,必須要經過一場終極地獄般的體能測試,什麼馬拉松、鐵人三項在魏武卒的選拔標準面前都不值一提。
報考魏武卒的選手,需要在一天之內完成一百里的徒步。你千萬別以為這是一場愜意的戶外運動,因為選手是要負重前行的。身上需要穿著重型三屬甲(肩甲胸甲背甲),帶著需要十二石力才能拉開的重弩,背著五十支弩箭,扛著戈,腰上掛著劍,背上三天口糧。光是把這些重東西穿戴身上,就讓人感覺到像一座大山壓在身上。
反正就是一個字——重。
沒錯,魏武卒就是重裝步兵,戰國時期主宰戰場的是步兵,而戰場的主力是重裝步兵。
通過選拔標準,我們可以一窺魏武卒的作戰方式。打仗時,魏武卒排好方陣,當敵人距離較遠時,魏武卒會使用弩進行遠程射擊;當近戰接敵時,用長戈攻擊;如果陣型被打亂進行混戰械鬥時,就用近身武器廝殺。
雖然魏武卒選拔標準過於變態,但是來報名的人卻是烏泱泱的一大片。魏國每家每戶只要有男的,不管歲數多大,只要能走能爬能喘氣的,全部主動報名參加。原本只是魏武卒的選拔測試,卻成為一場轟動全國的「我是特種兵」的海選節目。
魏武卒之所以報名人數如此火爆,是因為獎勵實在太豐厚了!只要家裡有一個男子被選為魏武卒,國家免除這戶的徭役稅賦,並賜給百畝土地和宅子。上了戰場殺敵越多,獎勵就越多。然而魏武卒的名額是有限的,只招五萬人。所以很多人都是擠破頭想當魏武卒。
吳起不光在物質上獎勵當上魏武卒的人,同時魏國也在精神上鼓勵有功的將士。國君在吳起的建議下,每逢國家舉行盛大慶祝活動時,立過頭等戰功的人緊挨著國君坐在最前席,享用頭等的美酒佳肴,次一等的靠後坐,沒立過戰功的人坐最後。
過去在戰場上被當作炮灰的百姓,由於魏武卒的確立,真正感到自己在權貴眼中並不是一隻任人踐踏的蚍蜉,也可以通過努力讓家裡過上好日子,更有可能出將入相。
靠著物質上和精神上的雙重鼓勵,這五萬魏武卒成為魏國的「王炸」,魏文侯看到魏國周邊哪個諸侯不順眼,直接讓吳起帶著王炸,炸得諸侯魂飛魄散。
有了魏武卒這張王炸,魏文侯才敢讓樂羊率領全國數十萬大軍去吞併中山國。魏文侯之所以要下血本,讓樂羊帶這麼多士兵,是因為吸取了吳伐楚之戰的教訓。春秋末年,吳伐楚之戰,三萬吳軍在孫子指揮下,奔襲一千里,殲敵二十萬,一舉攻克楚國郢都。可惜吳軍人太少,根本占領不下偌大的楚國。同樣中山國地皮不小,如果占領軍太少,就像一把鹽撒到海里,轉眼就看不見了。
魏武卒在吳起的統領下,成為魏國的機動部隊,與周邊諸侯交戰七十六次,全勝六十四次,其他都是平局。這一戰績只有戰國後期的殺神白起能與之媲美,然而綜合考量,白起是不如吳起的。白起的封神之戰——長平之戰,是靠六十萬秦軍慘勝四十萬趙軍;而吳起的封神之戰——陰晉之戰,是以五萬魏武卒大勝五十萬秦軍。
更讓吳起沒想到的是,他發明的魏武卒如同一顆隕石砸入海中,掀起了滔天巨浪。被巨浪拍醒的諸侯,驚奇地發現,軍制原來可以這樣玩。
過去的諸侯,都是你立了軍功就給你獎勵,而魏武卒是把福利待遇、激勵機制、軍人榮譽捆綁在一起。當了魏武卒,政府會賜予你土地宅子、免除徭役稅賦,這是福利;殺敵越多,就會賞得越多,這是激勵機制;立了大功,還能和國君見面吃飯,這是榮譽。
福利待遇、激勵機制、軍人榮譽是魏武卒的核心理念,而這一理念被後來在魏國當公務員的商鞅偷學走,並帶去了秦國加以改良,創造了與軍功掛鉤的「二十級爵位」。這一制度讓秦軍變成了虎狼之師,更被後世的大漢帝國所繼承。
可是魏武卒的風光背後,卻暗藏危機。看似戰鬥力爆表的魏武卒讓魏國具有能在戰國初期傲視天下的資本,但其實從魏武卒創立的第一刻起,就已埋下亡國的種子。
儒家學者荀子,對魏武卒的評價是——亡國之兵。
魏武卒的問題就出在福利上,因為福利實在太高了。首先一個男子當上魏武卒,這一戶就免除徭役賦稅,國家財政就少了;更要命的是,還要給魏武卒家庭一塊地。幹得越好,賜的土地就越多。
要知道,稅收是國家血液,土地也是有限的,遲早有一天會賜完的。吳起之所以能搞起魏武卒,是因為李悝搞了變法,讓魏國富了。天下諸侯都在玩君王版權力的遊戲,魏文侯成為「人民幣玩家」,魏武卒相當於魏文侯充錢買的高級裝備。
可惜的是魏國處於四戰之地,雖贏了無數次,但只要有一步戰略失誤,就會步步錯,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魏文侯死後,魏國犯了一系列不可挽回的戰略失誤,即使通過李悝變法變成了氪金玩家,也玩不過後期開了掛的秦國。後來魏國喪失大量土地,而沒有土地支撐,更談不上給魏武卒分地了。況且魏武卒的家庭還不需要交稅,這讓魏國一下子就貧血了。
要想維持魏武卒這種高福利兵役制度,國家就必須不斷開疆擴土,才能保證不斷有新鮮血液流入。
雖然魏武卒具有兩面性,但是戰鬥力忒強了。後來,其他諸侯國也照搬照抄,發展出了自己的特種兵,趙邊騎、齊技擊、秦銳士相繼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