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禁書

2024-10-08 19:10:54 作者: 烽武野

  商鞅死了,他把自己獻祭給了變法。可他卻永遠活在以他命名的書里,這就是著名的《商君書》,在古代一直被稱為「天下第一禁書」。

  如果皇帝看到老百姓有人讀《商君書》,一定會說:「這是一本受批判的書,毒性非常大,老百姓看了會犯大錯誤的!我要把書沒收了!」然而,皇帝卻沒少偷偷地看《商君書》。

  

  《商君書》裡面不光記載了商鞅的法家思想,還包含了商鞅在秦國的後繼者們的法家新學說。作為一本法家的學術著作,卻被定性為禁書,這恐怕要拜「史聖」司馬遷所賜。

  司馬遷在《史記》「商君列傳」里是這麼評價商鞅的:

  「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干孝公以帝王術,挾持浮說,非其質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將卬,不師趙良之言,亦足發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嘗讀商君開塞耕戰書,與其人行事相類。卒受惡名於秦,有以也夫!」

  意思是,商君是個天性刻薄寡恩的人。他當初就是用帝王之道遊說秦孝公,憑藉誇大其詞,而不是自己的真才實幹,在寵臣景監的幫助下,才得到秦孝公的重用。商鞅得到重用後,就對公子虔動用刑罰,欺騙魏國公子卬,不聽從趙良的勸誡,足以證明商鞅是一個殘忍少恩的人。我曾經讀過商鞅關於開塞耕戰的書(這裡指的就是《商君書》),此書內容和商鞅一樣,都不是好東西。商鞅最後落個謀反的死罪,死得不是沒有道理。

  司馬遷講的這段話裡面,並沒有討論商鞅具體的思想,反而是赤裸裸的人身攻擊。

  為什麼司馬遷看完《商君書》之後,直呼辣眼睛呢?

  因為商君書里有被人稱作「馭民六術」的內容,分別是「弱民、貧民、疲民、辱民、愚民、虐民」。

  弱民是讓老百姓沒有造反能力。

  貧民是讓老百姓處於貧困線上掙扎,如果老百姓富裕,只會變得驕奢淫逸。

  疲民讓老百姓不停地工作。

  辱民是用重刑懲罰犯事的老百姓,從而體現官府的尊嚴。

  愚民是讓老百姓處於未開化的狀態,書讀得越多心思就越活絡,不利於國家統治。

  虐民是虐待老百姓。

  司馬遷雖然是史學家,可是他卻是儒家學說的擁護者。儒家思想崇尚以德治國,「仁」是最高道德準則。《商君書》里所謂的「馭民六術」,在司馬遷看來,是赤裸裸的暴政,只有十惡不赦的惡鬼才會想出如此歹毒的思想。

  然而,上中學時,政治課上老師在講到唯物辯證法時,會說這麼一句經典的話:

  「看待事物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不能以靜止的眼光去看待。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

  如果說《商君書》是教育統治者玩弄權術的教科書,那麼它還遠不及戰國後期的《韓非子》一書。

  《商君書》的確有欺壓百姓的思想糟粕,但是儒家就沒有嗎?

  儒家具有強烈的等級觀念,身份的尊卑是不能逾越的,尤其禮後來變成禁錮人們思想的枷鎖。

  後世之中議論商鞅的人很多,很多人只會打「嘴炮」,如果站在商鞅所處的情境中,很多人未必做得有他好。戰國時,變法是大勢所趨,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變法是國家富強的唯一道路。

  罵《商君書》的人,說明他沒有讀懂這本書,這本書透露出商鞅的治國理念,就是「耕戰」二字!

  耕地就是為了打仗,打仗就是為了搶奪更多的土地。

  為了老百姓能安心種地,國家能平穩運行,就要用法律的手段來維護;為了能讓將士勇於殺敵,就要讓他們在爵位晉升面前人人平等。只要在秦國努力耕種、忘死殺敵,可以獲得高額的物質獎勵與輝煌的榮譽。

  為了確保「耕戰」的順利開展,就需要「依法治國」與「公平正義」的精神,而這兩點精神卻被儒家故意忽略掉了。

  如果秦國對自己百姓實施暴政的話,別說一統天下,自家老百姓就先反了。而且,在秦末的農民起義里,唯獨秦國故地沒有發生暴亂,因為秦人都愛著自己的秦國。

  《商君書》就這樣被罵了兩千多年。

  到了清朝末年,中國遇到了數千年未有之強敵,中國處在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當時的歐洲列強,有著健全的法律,先進的科學,當時的中國人也想通過變法來擺脫貧窮落後的面貌。

  就在有識之士向西方學習,來改變中國時,他們發現在兩千多年前,咱們老祖宗的法治思想一點也不弱于洋人,商鞅也因此被平反了。

  孫中山的鐵哥們、國學大師章太炎,評論商鞅的思想是「核其憲度而為治本(用法律作為治國之本)。」

  梁啓超評價商鞅:「猶如後世締造了統一德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他忠於謀國,勇於任事,敢於擔當,不惜以身徇法。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不管後世評價如何,商鞅終歸化成一抔黃土。他來到秦國時,秦國還是一個懼怕魏國的二流國家,當他死去時,秦國一躍成為大國。

  駕馭秦國這艘大船的秦惠文王,也不必太驕傲,因為此時各國都開展了變法,每個人都是氪金玩家。魏國在馬陵之戰失敗後,東方的齊國與南方的楚國都對中原大地虎視眈眈。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