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擒龐涓 重兵在手,天下我有
2024-10-08 19:10:26
作者: 烽武野
就在周圍國家暗流涌動時,魏惠王也沒有閒著,他也搞起了經濟建設,重用了兩位重要人物:相國惠施與水利專家白圭。
惠施是宋國人,出生於貧困家庭,雖然家裡窮,但是他極其好學上進。當時天下私學興起,平民子弟可以在私學完成學業,憑藉自己的才華,出將入相,實現普通人的逆襲。
惠施不光理政出色,更是一個難得的哲學家。戰國時代百家爭鳴,想成為一名哲學家的先決條件,不是像現在要多少篇論文,而是要善於辯論。
那時學術場如同戰場一樣,動輒來一場論戰。論戰中,語言就是武器。惠施就是當時的第一辯論手,他和戰國時的辯手們被後人稱為「名家」,他也被尊稱為「惠子」。
然而惠施之所以能名揚千古,靠的並不是他的學術,而是蹭了他好朋友的熱度。能蓋過魏國相國與第一辯手的人,絕對非同凡響,惠施的這位朋友就是大名鼎鼎的莊子。用一句話來形容莊子的一生,那就是「放蕩不羈愛自由」,能被莊子看得上的人沒有幾個,惠施就是其中的一個。所以惠施蹭莊子的熱度,完全不丟人。
作為國家的二把手,政績與學術兩開花,惠施的確很厲害。
再說說陪在魏惠王身邊的白圭。白圭那可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徹底幫助魏國解決了黃河水患。
魏國的首都大梁雖然位置好,位於天下黃金地段,可它緊靠黃河。萬一哪天黃河這條母親河發脾氣,來個洪水泛濫,魏國君臣就得變成水陸兩棲動物了。
白圭作為一名水利專家,天天蹲守在黃河岸邊,進行水利研究。長期的風吹日曬,加上古時沒有防曬霜,白圭早已曬成「黑」圭。白圭發現黃河的泥沙太多,容易造成河床不穩,很容易導致黃河泛濫。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魏國在距離黃河25里的位置修築了河堤。當黃河泛濫時,由於河兩邊的堤很寬,可以保證河水不會淹到大梁城。當河水退卻時,留下肥沃的泥沙,可以種植莊稼。
本書首發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然而白圭幫魏國消除黃河水患的同時,卻給鄰國造成了巨大的災患。治理水患,要通盤考慮,不能只看上游,也要看下游。白圭只管把魏國這段黃河治理好了,而把別的諸侯國當成了泄洪區。「以鄰為壑」的做法被孟子一頓猛批,孟子大罵道,「仁人之所惡也(仁慈的人會厭惡)」,言下之意,這事不是人幹的,只有畜生才做得出來。雖然白圭的國際名聲不好,可他無須理會,他只要向魏惠王一人效忠就可以了。
在魏惠王看來,治理黃河只是不讓自己變成兩棲動物,而要想富就要大搞交通建設。這和現在「要想富,先修路」是一個道理。
古代時,又沒火車、汽車,要想運輸商品貨物,最省事的辦法就是走水運。而中原地區水網不像江南那麼密集,要想讓它們溝通起來,只有挖運河。於是戰國時,中原地區最大的水利工程鴻溝誕生了。
很多人只知道「鴻溝」是一個名詞,意思是事物間有明顯的界線。然而它還是歷史上一個很重要的地理方位,我們下象棋的時候,楚河漢界指的就是鴻溝。楚漢戰爭時期,劉邦與項羽就在這裡對峙兩年,最後議和,中分天下。
此時魏國要大力開鑿鴻溝,使其成為戰國時中原第一大水利工程。鴻溝溝通了黃河、濟水、泗水,讓大梁成為中原的水利樞紐。地位相當於現在的鐵路樞紐,大梁也取代了韓國首都新鄭(原鄭國首都,後被韓國吞併),成為天下的交通中心。
魏惠王時期的大梁,就像現在作為歐亞非交通樞紐的杜拜,隨便設卡收個過河費都能賺得盆滿缽滿。作為人均GDP排到世界前列的國家,魏國田間到處都是房屋,人口稠密,來往的商旅車馬日夜行駛,好像有三軍經過一樣。
有了巨額的財物,就可以大規模擴軍。魏惠王手上擁有二十萬甲士,二十萬預備役,十萬勤雜兵,戰車六百乘,騎兵五千人。
重兵在手,天下我有。
腰纏萬貫,手裡還有著大棒,於是在江湖行走多年的魏惠王,也想當一回大哥了。
公元前356年,魏惠王召開會盟,讓各諸侯來拜自己當大哥。魯、宋、衛、韓等幾個小國,都來拜碼頭。這場大會讓魏惠王感覺人生達到了高潮,搞不好自己就要成為戰國第一霸主。
可惜的是,魏惠王生錯了年代,戰國不玩爭霸遊戲了,召開個會盟就跟聚餐一樣,除了吃點好的,沒其他意義。你能開會盟,其他人也能開。
就在魏惠王會盟不久之後,趙成侯也開了會盟,與會嘉賓有齊威王、宋桓侯、燕文公,戰國七雄一下子聚了三雄。
魏惠王的臉徹底掛不住了,他心裡知道趙成侯是故意與自己唱對台戲的,目的就是要向天下諸侯表明趙國與魏國不分上下。
更讓魏惠王覺得像吃了蒼蠅一樣噁心的是,趙成侯是自己死對頭趙敬侯的兒子,自己繼位之初,差點被趙敬侯幹掉。現在老子死了,兒子來了,這對父子,數十年如一日,從事著顛覆魏國的反動事業。
果不其然,公元前354年,趙成侯發兵攻打衛國,迫使衛國臣服於自己。
魏惠王知道,魏國比趙國略強,如果讓趙國征服位於中原腹地的衛國,那麼魏國與趙國的實力將會發生逆轉,後果不堪設想。更重要的是,魏惠王是一個死要面子的人,他把大梁修建成天子之都,潛意識裡就已經把自己當作天子了,衛國作為自己的屬國,被趙國欺負了,自己還怎麼在天下混。
魏惠王派大將龐涓率領八萬大軍進攻趙國。龐涓擁有過人的指揮才能,麾下擁有精銳的魏武卒,很快就殺入趙國境內,並於公元前353年圍困趙國首都邯鄲。
就在魏惠王感覺要滅了趙國、即將邁出統一三晉的第一步時,就在趙成侯感到自己快要完蛋、派出使者前往他國尋求救援時,一個有趣的現象出現了,那就是「牆倒眾人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