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法典

2024-10-08 19:08:53 作者: 烽武野

  在春秋時,每個國家都有法律,晉國的趙鞅就將法律條文鑄刻在鐵鼎上,公示國內,可是這些法律不成系統。

  李悝擔任相國後,為確保所有人都遵守分蛋糕規則,懲戒和威懾那些不聽話的人,起草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的法典——《法經》。這部法典並不是即興創造的。《法經》中的很多法律條文,都是李悝結合前人與自己一線工作經驗總結出來的,具有無與倫比的先進性。

  《法經》成為法家成員心中的《聖經》,更是中國法學思想的老祖宗。

  有人會說,法家是殘酷邪惡的代名詞,動不動就削人頭、斷人腿。這話如果讓李悝聽到了,他會憤怒地說:「這鍋我不背!《法經》是管理國家的手段,我內心要實現的是儒家的德政!」

  有一次李悝與魏文侯探討人為什麼會鋌而走險,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

  本書首發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魏文侯:「刑罰產生的根源是什麼?」

  李悝:「都是因為奸邪淫逸引起的。一個人如果飽受饑寒,他就會去偷盜殺人。權貴如果淫逸,就會追求奢侈的生活,為了住豪華的大宅院,就會侵占農民的田地。當老百姓活不下去的時候,他們就會鋌而走險,此時就不得不用法律來制裁他們。

  魏文侯一邊聽一邊點頭。

  李悝:「治理好國家,讓百姓安居樂業,教化百姓禮義廉恥,以德治國這是『本』,靠刑罰維護秩序這是『末』。作為君主,決不能捨本逐末!」

  李悝雖是法家開山鼻祖,但他的骨子裡流著的是儒家的血。刑罰只是維護社會安定的手段,真正讓國家強盛的仍要靠國君體恤百姓。

  春秋時代,法律成為維護貴族、欺壓百姓的工具。「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是春秋時法律的核心思想。那時的大臣都是貴族,有地有兵,看你國君不順眼,是有資本造反弒君的。

  而《法經》在懲戒權貴方面有了大大的進步,相國與將領如果接受行賄,他身邊的辦公人員全部要誅殺。雖然國家高幹沒有被直接誅殺,但也起到了震懾作用。當時的公務人員都是膽戰心驚,如果他們發現領導有不法行為,一定檢舉揭發。

  李悝的《法經》不光維護公平正義,更保護了老百姓的權益。

  李悝用一句話概括了《法經》的終極奧義,「王者之政,莫急於盜賊(一個國君要行王道,首要任務就是懲治盜賊)!」

  小老百姓不求大富大貴,只求平平安安,人身和財產的安全是他們最掛念的事。古代刑罰中,對百姓私有財產的侵犯稱為「盜」,對人身傷害稱為「賊」。只有讓老百姓有安全感,能踏踏實實地工作,國家才能穩定繁榮。

  懲治「盜」與「賊」是國家穩定的重中之重。《法經》裡面有六篇,分別是《盜法》《賊法》《囚法》《捕法》《雜法》《具法》,而《盜法》《賊法》作為《法經》里的前兩篇,可見李悝對百姓安全的重視程度。

  《囚法》說的是如何審理案件,《捕法》說的是如何抓捕逃犯與逃兵。《雜法》的內容雜七雜八,無所不包。《具法》是根據犯人的犯罪情況來加刑和減刑。

  《法經》里對壞人的懲罰,相當的嚴格。比如殺人犯,不光要抄家,還要讓妻子為奴;對於偷盜的人,要砍掉腳;私自翻越城牆,如果是一個人就殺頭,如果十個以上,直接滅族;有不法聚眾行為超過五日,可以誅殺。

  有人說,李悝的《法經》是為了維護君主統治,講這種話的人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李悝當時所在的魏國,是要建立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國家,決不能重視剛淘汰不久的春秋時代那種國內三天兩頭造反作亂的局勢。只有國君腰杆子硬了,國內反動勢力才不敢造次,老百姓才能安寧。

  李悝變法的思想,就像一個蘋果。蘋果核是儒家,果肉是法家,儒法合一是李悝思想的最高境界。

  可惜後來的法家第二代領袖人物商鞅,他在秦國的變法把作為蘋果核的儒家給剔掉了,只留下了凌厲的法家舉措。商鞅變法,你看到的只有君主的意志、嚴格的KPI考核,沒有儒家德政的一絲影子。

  李悝變法讓魏國實力大增,迅速「氪金」。魏國成為第一個成功變法的國家,其餘國家紛紛效仿,法家主宰了整個天下。

  作為「氪金玩家」的魏國,要找人練級下副本,它很快就瞄準了一塊大肥肉——中山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