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拿得起放不下的大唐史·壹> 隋末梟雄:江南舵主杜伏威

隋末梟雄:江南舵主杜伏威

2024-10-08 19:07:32 作者: 九皋寒叟

  說完了竇建德,咱再來聊聊江南地區的總舵主:杜伏威。

  杜伏威,山東章丘人(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出生在一個無法考證的貧困家庭,在這一點上,我們應該給予他適當的同情。不過話又說回來,隋朝的創業環境還算不錯,杜伏威的老鄉們雖然談不上家財萬貫,可畢竟人人都有田地和房產,老婆和孩子圍著自己轉,大傢伙兒過著小康生活,出門也倍有面兒,唯獨杜伏威家徒四壁,直接拉低了村裡的財富水平。就沖這一點,杜伏威就該對著空無一物的牆壁,好好反思一下失敗的人生。

  事實上,杜伏威並非沒有家產,而是他性格豪爽,又喜歡遊手好閒,視金錢如糞土,把祖宗留下的財產全都敗光了。準確地說,敗得一乾二淨。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杜伏威的生活費完全沒有著落,只能以偷盜為生。

  慶幸的是,老天爺並沒有把杜伏威的路給堵死。杜伏威的豪爽讓一個叫輔公祏的人很欣賞,輔公祏家裡也沒錢,可他姑姑的生活卻走在小康之列。每當杜伏威家裡揭不開鍋的時候,輔公祏就會跑到姑姑家偷一隻羊給杜伏威送過去,杜伏威二人吃著羊肉,喝著羊湯,日子過得還算滋潤。

  終於有一天,輔公祏的姑姑發現羊圈裡的羊越來越少,就向縣衙舉報,官府經過調查之後,得出了一個非常準確的結論:從來不養羊的杜伏威家後院,羊骨頭堆積如山,因此可以判定,是杜伏威偷吃了輔公祏姑姑家的羊。

  殺人者償命,殺羊者,尤其是殺別人家的羊,怎麼說也得吃一場官司吧。

  杜伏威不是財務自由者,卻是人身自由者,這種身份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拍拍屁股走人,至於牢獄之災,還是見鬼去吧。為了逃避追捕,年僅16歲的杜伏威和輔公祏開始亡命天涯,並集結了幾個同道中人做起了職業盜匪。

  

  盜匪講究暴力美學,沒有專業難度,可杜伏威卻把盜匪這個職業升華到了一定的高度。據史料記載,杜伏威的腦子很好使,每次作案都是他拿主意,而且總是可以滿載而歸,還不給大家招惹麻煩,大傢伙兒對他的能力心服口服,杜伏威順理成章地做起了圈子裡的老大。

  隋大業九年(613),杜伏威和輔公祏來到了起義軍的聖地長白山(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境內),投奔了地頭蛇左君行。杜伏威加盟他的隊伍,就是想找個平台好好歷練一下,可待了一段時間才發現,左君行就是庸碌無能之輩,在他身上完全學不到任何東西啊。就在杜伏威考慮是不是要跳槽的時候,隋朝戰將張須陀和來護兒來到山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滅了左君行的人馬。

  杜伏威和輔公祏從官軍的伏擊圈逃出生天后,決定到江淮地區看看。當時,江淮有許多農民起義軍,卻都是小打小鬧,不成氣候,猶如後世的中關村創業大街,創業的人摩肩接踵,成功的人卻屈指可數。不過,杜伏威還是很興奮的,江淮有成功的土壤,很適合他這種有頭腦的人。

  杜伏威初來乍到,明白想要在江淮地區站穩腳跟,必須先壯大自己的力量,讓江淮的地頭蛇們不敢小覷,然後再徐圖發展。杜伏威的發展思路是這樣的:拉攏膽小怕事的,吞併自以為是的。

  第一個吞併的目標就是下邳(今江蘇省徐州市邳州市)的苗海潮。

  苗海潮,毫無背景的起義軍領袖,他的存在似乎就是為了讓別人吞併。

  杜伏威寫了一封親筆信,讓好兄弟輔公祏送了過去:「苗將軍啊,咱們都是窮苦人家出身,如果不是為了混口飯吃,誰也不想走上這條不歸路。如今官軍勢力強悍,咱們卻人單力薄,要不合夥一起干吧。如果你覺得實力比我強,那我二話不說奉你為主帥,如果你覺得不如我,那趕緊帶著隊伍來投奔,就這樣說定了!」

  杜伏威的口氣,像極了後世的土豪老闆收購別人公司,完全用實力開道。

  別看杜伏威是商量的語氣,其實就是想用拳頭說話,苗海潮權衡了一下自己的實力,認為不是杜伏威的對手,因此決定率眾歸附。第一次出山就大獲全勝,杜伏威頓時覺得江淮地區就是個妙不可言的天堂。

  隨後的日子裡,杜伏威帶著屬下繼續收編江淮地區的起義軍部隊,到處劫掠錢財和糧食,積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並自封為大將軍,駐屯在六合縣,把部隊經營得井井有條。

  不過,杜伏威的高調也給他帶來了不少麻煩。六合縣靠近揚州,杜伏威耀武揚威的行為讓江都留守王世充非常不爽,在王世充的眼裡,杜伏威是在挑釁他的權威,說得好聽點叫初生牛犢不怕虎,說得不好聽,叫不知天高地厚。

  王世充:「校尉宋顥,你去給杜伏威一點兒顏色瞧瞧。」

  別怪王世充口氣這麼沖,當時的農民起義軍就是烏合之眾,只要正規軍出馬,一個頂三,農民兄弟只有望風而逃的下場。誰曾想,杜伏威只不過略施小計,就將宋顥騙到了蘆葦叢中,一把火將官軍燒得屍骨無存。

  這一仗,讓杜伏威在江淮地區聲名鵲起,也引起了許多人的嫉恨。比如,屯兵在海陵(今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的賊帥趙破陣。

  據史料記載,此人平日裡十分自傲,總覺得自己是個混江湖的料子,手中有錢有糧,還有數萬名屬下給他捧場,早就把自己視為江淮地區的總舵主,他看到杜伏威不可一世的樣子,心裡多少有些鄙夷。

  趙破陣仿照杜伏威的口氣,也給他寫了一封親筆信:「杜大將軍,你是個人才,我很欣賞你,你看你的勢力雖然很大,可跟我相比,似乎還是不太夠啊,按照你的說法,是不是該帶著隊伍來投奔我呢?」

  杜伏威苦笑不已,你趙破陣算個什麼玩意兒,我還正想去找你呢。

  杜伏威對使者說道:「你回去告訴趙破陣,我收拾收拾,立馬就去見他。」

  杜伏威讓輔公祏守著大本營,自己親自挑選了幾壇陳年美酒,然後帶著十多個親信前往海陵見趙破陣,一路上優哉游哉,很像是去拜訪多年不見的老友。

  趙破陣蒙了,他只不過是開了個無傷大雅的玩笑,沒想到杜伏威真的會闖入龍潭虎穴,反倒是趙破陣開始不淡定了。

  趙破陣:「杜伏威帶了多少人?」

  手下:「貌似只有幾個弱不禁風的護衛。」

  趙破陣:「還有什麼?」

  手下:「遠遠望去,手中提的像是幾個罈子,很像是美酒……」

  不得不說,打探消息的人,必須手藝精湛,有職業素養,否則就是坑爹坑老大,比如杜伏威懷裡藏的匕首,探子就沒打聽到,這可要了趙破陣的老命。

  兩人的約會,很像是AA制聚會。杜伏威帶了酒水,趙破陣是不是得準備一場豪華的宴席,好盡地主之誼啊!再者說,杜伏威身邊就幾個弱不禁風的護衛,趙破陣如果擺出嚴陣以待的陣勢,說出去未免失了風度,以後在圈子裡不好混。

  趙破陣:「把將士們都撤下去,留下我的親兵即可。」

  趙破陣在營帳中擺下了豐盛的晚宴,用好酒好肉款待杜伏威,二人儼然多年未見的老友,相談甚歡,大有斬雞頭拜把子的勢頭。酒至半酣,杜伏威忽然抽出一把鋒利無比的匕首,以極其嫻熟的手法,當場捅死了趙破陣。

  趙破陣的手下都驚呆了,這算是什麼?釜底抽薪?擒賊擒王?

  人家都說背後捅刀子,暗地裡使絆子,你倒好,直接正面捅刀子,還在別人家的地盤,是不是有點太不講究,太粗暴了!也許,趙破陣在臨死之前只想說這麼一句話:都怪安檢工作沒做好。

  不得不說,老闆和員工的地位決定了他們的命運,員工拿著死工資,沒有死命奉獻的精神,可老闆不同,要想讓企業活下去,就得嘗試冒險,敢以身家性命去賭博。杜伏威如果不是老闆,也就不會在敵方陣營捅這麼一刀。

  趙破陣以這樣的方式被殺,部下其實可以弄死杜伏威。問題是,弄死杜伏威,部下還是部下,不能改變命運啊。於是乎,這幫人便拜在了杜伏威的門下。

  杜伏威憑藉足智多謀在江淮地區混得風生水起,為了培養自己的嫡系部隊,杜伏威特地從軍中挑選了三十名作戰勇猛的將士,將他們收為義子,重點栽培,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王雄誕、闞棱二人。

  杜伏威的活躍引起了李子通的注意。

  李子通,東海丞縣(今山東省棗莊市境內)人,打魚出身。在老鄉的眼中,李子通就是個乖孩子,每逢在鄉里碰到老人提東西,李子通就會上前幫忙,平日捕獲了魚兒,也會慷慨地給老鄉分享,深得鄉人的喜歡。

  不過,老鄉們可能都不知道,李子通為人慷慨無私,心胸卻非常狹隘,凡是得罪他的人,基本上會被他嫉恨一輩子。隋末大亂之後,李子通憑藉著打魚練下的身板,捕魚積攢的熟練槍法,投靠到長白山匪首左才相的手下,頗受重視。

  當時,各地的起義軍都喜歡濫殺無辜,肆意搶劫,唯金錢利益至上,李子通卻樂善好施,為人和善,除了大批的土匪前來歸附,還有很多老百姓也開始投奔於他,不到幾個月的時間,手下就有了一萬多人。

  不過,正因為李子通太得人心,大哥左才相才會忌憚他的存在。自古以來,庸碌無能的首領,能力超群的部下,天生就是死敵,要麼是部下弄死首領,自己上位,要麼離大哥而去,另謀出路。

  隋大業十一年(615)十月,李子通率領手下的一萬多名將士前來投奔杜伏威。

  原因很簡單,據說杜伏威是個有腦子的人,跟著他混,日子肯定有盼頭。

  對杜伏威來說,李子通為人和善的名聲在外,和他一起過日子,至少可以提高隊伍的道德水準,也不用防備李子通暗地裡捅刀子。杜伏威恐怕沒有想到,李子通和善的外表下,其實暗藏著雄心壯志和嗜血的本性。

  歷史證明,每個主將在接收核心骨幹之前,一定要做好背景調查。此人的社會風評如何,有沒有心理疾病,虛偽不虛偽等等,否則多半會吃虧。

  加入大家庭後,李子通適應了一段時間,也觀察了一段時間。令李子通興奮的是,杜伏威並沒有江湖傳說中的那麼神。在李子通的眼裡,杜伏威只不過是個農民,充其量腦子好使一點,而他也是個有腦子的存在,因此李子通就起了吞併杜伏威的心思。

  有一天,李子通集合手下的將士,對杜伏威的大本營發動突然襲擊。

  杜伏威完全驚呆了,他沒想到李子通會是這樣狼心狗肺的人,面對突如其來的襲擊,杜伏威毫無招架的能力,混戰之中,杜伏威身受重傷,多虧他的義子王雄誕將他藏匿到蘆葦叢中,這才僥倖逃過一劫。此事過後,李子通和杜伏威算是結下了深仇大恨。

  杜伏威雖然身受重傷,卻在暗中收拾殘部,準備奪回屬於自己的一切。不過,還沒等杜伏威有所行動,朝廷便傳出一個消息:隋煬帝已經調派大將來整前往江淮,打算將他們這幫人徹底消滅。

  一群在街頭鬥毆的地痞流氓,碰到警察前來執法,就算是殺妻滅子的仇恨,也得放在日後來報,因為一旦落到警察的手中,全都白搭了。

  杜伏威:趕緊收拾東西,撤吧。

  悲劇的是,杜伏威這些年混得太風光了,來整在出發前就已經將他列為頭號打擊對象。官軍剛到江南,就對杜伏威部發起了衝鋒。防線很快就被攻破,杜伏威只有倉皇而逃的份兒,問題是,杜伏威身受重傷,跑不動啊。

  農民起義軍基本上沒有團隊忠誠度可言,一旦遇上緊急情況,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以閃電般的速度逃跑,誰也不會管同袍戰友的死活,更何況和他們素未謀面的起義軍領袖們。令人欣喜的是,杜伏威養了一幫好義子。

  比如西門君儀,他看到杜伏威情況不妙,趕緊讓擁有一身蠻力的老婆上陣,此女虎背熊腰,力大無窮,背起杜伏威就奪路而逃,義子王雄誕和闞棱領著敢死隊拼命斷後,杜伏威這才撿回一條命。

  另一邊,李子通也沒得到什麼好果子吃,他原本的計劃是滅掉杜伏威,將他的地盤據為己有,可沒想到來整分分鐘就滅了杜伏威的有生力量,而且迅速調轉槍頭,將他也殺的丟盔卸甲。對杜、李二人來說,這次火併簡直就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絕妙示例。

  杜伏威接連遭到兩次打擊,部隊傷亡慘重,原本可以在地方稱霸的實力也不復存在,為了生存,杜伏威只好四處打游擊戰,不斷吸收流民加入,以此來擴充勢力(這是起義軍經常幹的事情)。經過半年的休整,杜伏威又有了數萬人,並重新控制了六合縣,以此為根據地,執行著猥瑣發育,伺機東山再起的戰略。

  隋大業十二年(616)十二月,揚州迎來了一位貴客:隋煬帝楊廣。

  甭管隋煬帝是盛世君王,還是落魄的帝王,只要車駕出門,有關部門都要黃土墊道,潑水淨街,一切安保問題都得萬無一失。

  杜伏威的大本營在六合縣,擋住了隋煬帝南下的道路。為了保障皇帝巡幸的安全,隋朝大將陳棱率領八千名驍勇善戰的士兵先行剿匪。這個消息對杜伏威來說,簡直就是個噩夢,讓他徹夜難眠。

  伏威寶寶的心裡很苦,剛剛被來整的大砍刀狂削了一頓,又被李子通在背後捅了幾刀子,如今竟然遇到了隋朝最精銳的驍果衛。這幫人的武器配備和戰鬥力甩了杜伏威好幾條街,杜伏威想要在揚州鬧革命,那簡直是自討苦吃。

  聰明的杜伏威帶著手下的殘兵剩勇離開了六合縣,準備暫時避一避風頭。

  據史料記載,隋煬帝麾下的驍果衛有將近一萬多人,隋末群雄有一個算一個,還真沒有人可以和驍果衛正面抗衡。如果隋煬帝能夠下定決心,利用驍果衛剷除江南地區的造反派勢力,杜伏威將會是第一個灰飛煙滅的人。

  然而,令人驚訝的事情出現了:杜伏威非但沒有被官軍剿滅,反而因為隋煬帝的到來,勢力急劇膨脹,成為江淮地區名副其實的帶頭大哥。

  當時,隋煬帝到達江都之後,中央大員和地方官員聯手搜刮江南的財富,以至於江南百姓哀鴻遍野,怨聲載道,為求生存,老百姓只能起義造反。對老百姓來說,造反是個技術活兒,自己不會幹,那就得跟著專業的人干。

  大家都知道,有個叫杜伏威的起義軍首領打起仗來很兇悍,也敢和朝廷正規軍正面剛,起義經驗非常豐富。在江淮百姓的眼裡,杜伏威就像是個身攜巨款,誠意滿滿的嫖客。在杜伏威的眼裡,老百姓就像是濃情繾綣,想傍大款的小妹。大隋王朝,此刻更像是居中撮合,頭腦發昏的老掮客。

  江都內亂之際,杜伏威和老百姓一拍即合,水乳交融,欲罷不能。杜伏威究竟收編了多少農民兄弟,至今仍是個謎。

  可以肯定的是,由隋煬帝自導自演的悲劇,讓杜伏威和官軍的勢力在短時間內發生了逆轉。隋煬帝剛來江都的時候,杜伏威像個過街老鼠,只能繞著官軍走路,如今的杜伏威直接來到江都城外,向官軍耀武揚威了。

  雖說,百姓都是烏合之眾,戰鬥力也不行,但是,數十萬人同時站在城外,黑壓壓的一片,也是極為恐怖的存在啊。別的不說,就算老百姓每人只扔一塊板磚,城樓上的官軍都接不過來,老百姓站著給官軍砍,官軍的刀也得卷刃兒。

  杜伏威用人海戰術向官軍詮釋了一個道理:自己就是人多勢眾,你咬我呀。

  陳棱的智商還是在線的,他用肉眼觀察就可以得出結論:如果熱血上頭,貿然出去交鋒,回來的時候估計連毛兒都不會剩。為此,陳棱特地定了個規矩:不管杜伏威怎麼鬧騰,官軍掛白旗免戰。

  求戰不成,杜伏威便想了個絕招:他置辦了一套色彩嬌艷、婦女特徵明顯的衣裳,然後派人給陳棱送了過去(諸葛亮給司馬懿送女裝的翻版),順便給陳棱送了個陳姥(陳老太太)的低俗外號,以此來鄙視陳棱不敢出戰的行為。

  一個是家徒四壁,窮得叮噹響的農民。一個是朝廷高級將領,手中握著天下精兵驍果衛,還是皇帝的平叛代表。江都城外的對峙,很像是一個太監嘲諷一個正常男人舉兵無力,沒自己會舉。這樣的羞辱,簡直是喪心病狂啊。

  陳棱,你必須得維護一下官軍將領的尊嚴啊。

  沒過幾天,陳棱就崩潰了。杜伏威,你不就是仗著人多勢眾嘛,說到底還是一群烏合之眾,我既然能幹你一次,就能幹你第二次。

  陳棱怒火中燒,下令全軍出擊。這場發生在江淮地頭蛇和朝廷正規軍之間的大規模主力會戰,戰況非常激烈,杜伏威不得不親自上陣殺敵。誰料想,官軍將士突施冷箭,將杜伏威射翻在地。

  官軍,竟然搞這種下三爛的手段。

  杜伏威怒吼道:「不殺汝,矢不拔。」

  話音剛落,杜伏威就像脫韁的野狗一樣沖了出去。轉瞬之間,便將那位放冷箭的兄弟斬殺,隨後拿著他的弓箭,一連射殺了數十名官軍。

  僅此一戰,杜伏威便將陳棱的官軍盡數殲滅,陳棱本人單騎逃回江都。杜伏威趁勢擴大戰果,占據了高郵(今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歷陽(今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等重鎮,並在歷陽自稱總管,封輔公祏為長史。

  在此之前,杜伏威的頭銜是大將軍。通俗一點理解,將軍是帶兵打仗的人,大將軍,帶的人很多而已。那總管府又是個什麼玩意兒?

  據史料記載,總管府是北周設立的區域性軍事管理機構,下轄數州,乃至十多個州,戰爭年代的大軍區司令部。隋朝時期,秦王楊俊就曾擔任過揚州總管,管著江南四十四州的軍務,後來調任并州總管,管二十四州的軍務。

  隋開皇十年(590),楊廣接替楊俊做了揚州總管,狠狠地感受了一把權力的滋味。等到他做皇帝的時候,思想轉變了:權力這玩意兒,在自己手裡的時候是好事,落到旁人的手裡,那就是滅頂之災了。比如漢王楊諒,管著數十個州的軍務,差點就把他趕下了帝位。此事過後,隋煬帝便撤銷了總管府的編制。

  總而言之,總管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杜伏威也想嘗試一下。

  杜伏威能夠在隋煬帝的眼皮子底下往來衝突,耀武揚威,還能在正面戰場上大敗官軍,實在是難得的殊榮。杜伏威取得了傲人的成績,仍然不忘三省吾身,總結成功的經驗。為什麼他能走到今日,為什麼能有如今的成就?

  杜伏威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自己混得好,除了人多勢眾,全仰仗將士們瘋狂的賣命,尤其是那些不要命的少數派,往往能夠改變戰場上的走勢。為此,杜伏威親自挑選了五千多名驍勇善戰的將士,將他們培養成親兵,由於是杜伏威親自組建的特種部隊,因此歷史上稱他們為「上募軍」。

  杜伏威給上募軍制定了嚴苛的軍規:每逢兩軍交戰,必以上募親軍為先鋒,戰後檢查每個人身上的傷痕,如果傷在背後,那表示其臨陣退後,即刻處斬。

  當然,高風險和高收益並存嘛。凡是打了勝仗,杜伏威就會把搶到的資財全部賞給軍士,如果將士們戰死沙場,就以死者的財產,甚至是死者的小妾來殉葬(從軍的將士居然有小妾,這也印證了職業流匪作亂的觀點)。

  各位看官,殉葬啊。這種醜陋的惡習從漢朝開始就已經慢慢退出了歷史舞台,杜伏威此刻搞殉葬這種把戲,只能說明他心機深沉,手段殘暴。

  俗話說得好,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在杜伏威的遊戲規則下,上募軍的戰鬥值直接爆表,幾乎快要趕上驍果衛的水平。當時,上募軍奮力死戰,所向無敵,杜伏威號令所到之處,江淮的各路起義軍爭相歸附,郡縣官員望風歸降。

  杜伏威的聲望和勢力就像滾雪球一樣,勢不可當。

  武德元年(618)三月,江都宮變,宇文化及謀殺隋煬帝,奪取了帝國最高控制權。

  以下犯上,謀殺君主,這在任何朝代都是滔天罪行,應該被處以極刑。遺憾的是,歷史上能幹下這種事兒的,多半都是掌握遊戲控制權的狠角色,沒有任何人可以審判他們,至於律法,對他們來說完全就是個擺設。

  宇文化及控制江都,在殺了一批南方官員之後,便想著拉攏更多的盟友。比如杜伏威,說到底,你不就是個造反派的老大嘛,如果朝廷能幫你把身份洗白,你是不是應該對朝廷感恩戴德嗎?

  宇文化及:杜伏威,我封你做歷陽太守吧。

  杜伏威苦笑不已,人們都說宇文化及是個不學無術之輩,果然如此啊。

  杜伏威雖然自封為歷陽總管,可畢竟也是手握實權的大軍區司令員,太守是個什麼玩意兒,能和大總管相提並論嗎?這樣的任命書,到底是真心誠意地封賞,還是來羞辱杜伏威的?基本的常識都不懂,差評。最主要的是,宇文化及是弒殺皇帝的亂臣賊子,不用多想,他註定會成為天下諸侯群起而攻之的對象,跟著他混,不是自己挖坑埋自己玩兒嗎?

  杜伏威拒絕了,拒絕得很徹底,沒有任何談判的空間。

  有人拉攏你,代表你有利用的價值,說明你混得不錯。每到三更半夜,杜伏威就會面壁思過,我為什麼以前就混得不好呢?

  思來想去,杜伏威又想通了一個道理:我以前是打游擊戰的存在,說白了就是到處搶錢搶糧食,以餬口為起義的宗旨。不錯,手下的將士們衣食無憂,還可以跟著大老闆刷資歷,求晉升,可畢竟是苦了當地的老百姓啊。一支不為老百姓說話的起義軍,能混得長久嗎?

  杜伏威完成了人生的蛻變,軍隊的戰略方向也開始有了變化。拒絕宇文化及之後,杜伏威將大部隊帶到了丹陽,隨後自封為大行台。

  大行台是北魏王朝的產物,尚書省在大軍區的派出管理機構,管理轄區內的一切軍政要務,地方上的最高行政機構。和總管的身份相比,大行台尚書令兼著地方行政大權,地位明顯高了不少。杜伏威稍微研究了一下前朝制度,瞬間就讓自己的身份提高了一個檔次,實在是可喜可賀。

  丹陽郡,即如今的江蘇南京市,治所在南京市江寧區。

  想當年,東吳、東晉、南宋、南齊、南梁、南陳六個政權都在南京建過都城,雖然這幾個王朝的氣運很短,可丹陽畢竟是龍脈所在。杜伏威把大本營轉移到丹陽,可能還真有穩紮穩打,成就一番霸業的打算。

  一個是六朝古都,一個是隋朝陪都。

  一個是草根領袖,一個是真命天子。

  杜伏威和隋煬帝,很像後世的肯德基和麥當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要同台競爭,任何解釋都是多餘的。如今,舞台都擺好了,該如何唱戲呢?

  杜伏威放出了新鮮出爐的大招:凡是他的地盤,老百姓不用為他繳稅,任何官員膽敢貪污受賄,任何百姓膽敢有偷盜行為,不論貪污多少,不論情節輕重,一律處死。不管在任何年代,不用向朝廷交稅,絕對是一件幸福的事兒。

  杜伏威此舉,很有天下共主的氣勢,很有聖明君主的氣勢。

  隋朝末年,豪門望族、讀書人都是高人一等的存在,很像如今獨坐在象牙塔的精神領袖們,覺得煤老闆、房地產大佬就是暴發戶,對他們嗤之以鼻。在讀書人的眼裡,農民兄弟們的地位不低賤,可學識和閱歷太匱乏,和他們不是一個層次的人,想讓讀書人屈身侍奉草根領袖,真的是很掉身價的一件事兒。

  如果門閥士族和讀書人要選個東家,自然是首選大隋朝廷。遺憾的是,隋煬帝下江都之後,堂堂的官府竟然化身為強盜土匪,洗劫富人的財產,將隋朝兩代帝王三十年政治公關的努力全部化為泡影,這讓文人士子們傷透了心。

  和隋煬帝的苛政比起來,杜伏威的新政就像是潤物細無聲的春雨,讓江南士子們感覺到了一陣沁人心脾的清涼,更讓他們看到了國運的希望。

  此時的杜伏威,很像是上古時期的堯舜禹,聖賢的光輝照耀著江淮大地,對文人士子來說,跟著杜伏威這樣的明主幹活,身價自然也低不到哪裡去。

  據史料記載,杜伏威的新政出來之後,大批的文人士子趕來投奔,這也成為隋末群雄爭霸時代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問題是,杜伏威的新政不科學,不合理啊。想想看,統治者如果不找老百姓徵稅,那國家機器運轉的經費從哪兒來?老百姓都是凡人,都有可能犯錯,就因為犯了錯就要被你處死,何來的人道可言?再者說,官員們都需要養家餬口,靠杜伏威發的那點兒糧食,恐怕不太夠吧,要麼貪污受賄被杜伏威處死,要麼另投明主跟你拜拜,杜伏威的隊伍又如何能夠長久?

  政治作秀是一回事兒,真要去落實卻是另外一回事兒。杜伏威自己也明白,所謂的新政,都是拿來唬人的。畢竟,身為草根創業者,要背景沒背景,要人脈沒人脈,唯有靠編故事去忽悠大家,請老百姓多多諒解啦。

  杜伏威的新政著實讓他雄起了一把。

  沒過幾天,杜伏威便再次登上了江淮的頭條新聞:他拜在了洛陽皇泰主楊侗的門下,被封為東道大總管,楚王。杜伏威向外界傳達了一個信息:我還沒有稱帝,至少目前還是大隋臣子。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