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怪天子割韭菜
2024-10-08 19:04:05
作者: 九皋寒叟
貞元三年(787)十一月,時值元旦前夕,朝廷的政治氛圍相對輕鬆,戶部官員給李适上報了一個好消息,說關中地區由於年景不錯,糧食普遍豐收,老百姓戶有餘糧,糧價從每斗五百文下降到每斗一百五十文。
李适一聲令下:搞和糴(政府強制收購老百姓的糧食)。
貞元三年(787)十二月一日,李适的心情非常愜意,便提議外出打獵,到了新店的時候,他又突發奇想,溜達到農民趙光奇的家中。按照舊制,皇帝出巡會提前安排好行程,過程中不會出現太多的意外,可這一次是例外,禮儀部門並沒有提前安排這個環節,更沒有叮囑趙光奇怎麼和皇帝老兒說話。
李适這樣做,可能是覺得今年年成不錯,老百姓心裡高興,不會鬧事。進了門之後,李适拿出一副親民的模樣,親切地問道:「老百姓今年高興嗎?」
直到此時,趙光奇也不知道站在面前的是當今皇帝,他想也沒想,直接蹦了一句:「高興個啥。」
本章節來源於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
聽聞此言,李适頗為驚奇:「你為什麼不高興呢?」
趙光奇:「哼,朝廷的詔令毫無信用。」
李适和朝臣們沒想到,趙光奇的第一句話就直接批評朝廷政策,此時他們也不便露出身份,只能靜靜地聽趙光奇繼續抱怨。
趙光奇:「朝廷的政策,是除了兩稅之外,不再有其他的徭役賦稅,可是現在地方政府搜刮民脂民膏比以前還要多。前一段時間,朝廷下旨說要和糴,地方官員直接進村搶奪糧食,我們到現在還不曾見到一個錢子兒。」
李适:「和汆是朝廷一直以來執行的政策,朝廷在豐年收購老百姓家的糧食作為國家儲備,以便在災害之年拿出來平價賣給百姓。按理說,朝廷收購老百姓的糧食要給錢的啊,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呢?」
趙光奇:「官府只說朝廷先征糧,再付錢,老百姓只能相信官府。然而,當我們把穀子和麥子全部運到道路旁邊,等著朝廷來裝糧時,官府又出爾反爾,說他們沒車運輸,讓我們直接送到京西行營。問題是,我們距離京西行營數百里,一路過去車壞馬死,糧食沒運多少,自己還要遭殃,您說我們有什麼可高興的。朝廷每次頒發詔令都說體恤百姓,可都是一紙空文。恐怕皇帝深居在九重皇宮,對這些情況是全然不知的吧。」
趙光奇說的正是目前朝廷面臨的困局:政令不通,下級官員對朝廷的政策陽奉陰違,更有甚者,利用機會搜刮民脂民膏。在場的都是朝廷的要員,被老百姓當場打臉,心中都會漾起一些羞恥感,也有動力去維護朝廷的面子。更何況,李适親臨現場,只要他開口,一定可以責令宰相班子整改這種歪風邪氣。
遺憾的是,李适回朝之後,下詔免除了農民趙光奇的徭役賦稅,至於其他的百姓,李适毫無表示。那麼問題來了,李适為什麼要忽視老百姓的心聲,難道他覺得這只是個別現象?真相就是,李适原本就知道官吏欺壓百姓,剋扣錢糧的惡劣行為,但他不想懲處官員,因為官員的所作所為符合李适的利益。
據史料記載,李泌剛入相的時候,李适就跟他念叨過錢的事,說每年各道進貢的物品值錢五十萬緡,今年只得到三十萬緡。朕身為皇帝,知道和你談錢有失體統,但是宮中的費用實在不夠。言外之意,李适需要撈錢。
趙光奇一事發生後,李泌徹底明白了其中的貓膩,他勸誡道:「天子富有四海,不應該為自己謀財,既然您提到此事,臣就得去想辦法解決。這樣吧,以後臣每年給宮中一百萬緡的錢財,但是希望陛下不要再接受各州道進貢的物品,並停止向各地官府索取財貨。」
在李泌眼裡,李适就像是長不大的孩子,需要操心的地方太多。可笑的是,李适當場接受了建議,還下了保證,可私下裡還在鼓勵基層官員給自己進貢,還讓他們守口如瓶,千萬不要讓李泌知道。然而,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李泌聽聞消息之後,對他越發失望,他知道勸阻已經無效,因此有了離朝的心思。
誰料想,嘗到甜頭的李适變本加厲,竟然搞起了「宮市」。
按照舊制,皇室每年都會消耗大量物資,比如玉石、荔枝是由各地進貢,其他的都是由宮廷宦官出面,花錢採購。當時,李适批了個條子,在長安城的某一個固定的地方開設宮市,商人可以賣東西給皇宮大內,朝廷先收貨再付錢。
這樣一來,朝廷成了「宮市」的擔保方,商人有了利益保證,爭相把貨品賣給宦官。為了能成為宮廷供應商,商人們送錢送禮,瞬間捧高了宦官的地位。
據史料記載,這些宦官在長安城的東市、西市,以及繁華熱鬧的城坊曲巷安排了好幾百人四處張望,這些宦官被稱作「白望」。起初,宦官們挺守規矩,拿了貨品,會按時給商人錢財。過了一段時間,他們開始變得不講究,比如用大內府庫中變色陳舊的布帛交換貨品,他們看中商品後,不問價格,完全按感覺撕下一定尺寸的布帛交給商人,隨後搶走他們的貨品。
這還算是有良心的,至少百姓可以拿布帛當抹布。還有些小商販帶著貨物上街,晚上只能空著手回家。時間長了,只要宦官上街互市,商人們便提前閉門謝客,甚至連街上賣湯水麵餅的人也提早收攤,回家躲避災難。
曾經有一個農夫,用驢馱著木柴來賣,宦官拿走他的木柴,給了他幾尺絹,要求他用驢將木柴送到內廷。說白了,宦官醉翁之意不在酒,如果讓驢進了宮,豈有再出來的道理?農夫情商很高,看穿了宦官的心思,於是跪在地上,要把絹還給他們,至於柴火,算是免費給朝廷使用了。
誰料想,宦官直接露出了醜陋面目,打算當街搶劫。
母豬逼急了還上樹,更何況是砍柴人,面對宦官們的逼迫,砍柴人怒吼道:「老子家裡有父母、妻子、兒女,我還要靠這頭驢賺錢餬口,如果你們不打算放過我,我就和你們拼了!」說罷,農夫便胖揍了宦官一頓。
後來,這件事鬧到了李适跟前,由於輿論影響太惡劣,李适只能嚴懲宦官,給砍柴人賞賜了十匹絹,算是息事寧人。很不幸的是,小小的農夫並不能改變宦官欺壓百姓的現狀,自此以後,老百姓就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