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府陷入危機

2024-10-08 19:00:14 作者: 九皋寒叟

  四大金剛去了三個,李隆基是想剪除李亨的勢力嗎?

  未必。對李隆基來說,不管是太子,還是首席宰相,或者新晉的貴族勢力,大家都得在他的領導下過日子,因此勢力平衡才符合他的利益訴求。在剪除李适之、皇甫惟明和韋堅的同時,李隆基給王忠嗣加了官職:除了擔任朔方節度使、河東節度使之外,兼任隴右節度使和河西節度使之職。這樣一來,王忠嗣一個人便坐擁四大節度使的頭銜,勢力遠超安祿山!

  然而,事情並沒有結束,或者說並沒有按照李隆基設想的方式結束。就在事情將要平息之時,出了一點小插曲,然後引起了軒然大波。

  韋堅的弟弟,將作少匠韋蘭、兵部員外郎韋芝站了出來,聲稱哥哥韋堅被歹人誣陷,這才蒙受冤屈,希望太子李亨能夠出面做證,還韋堅清白。

  韋堅:這兩個蠢蛋,害苦了我!

  李亨:這兩個蠢蛋,真是夠了!

  李亨的反應很迅速:父皇,我要和韋妃離婚,這事跟我沒啥關係,不能因為這點私情破壞朝廷的法度。

  本章節來源於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

  自古以來,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李隆基為了不引起唐睿宗李旦和太平公主的猜忌,差點用墮胎藥殺死李亨,數十年後,李亨為了保住太子的地位,不惜與韋妃離婚。怎麼說呢,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天寶五年(746)九月,李隆基下詔:貶韋堅為江夏別駕,貶韋蘭、韋芝到嶺南。按照慣例,皇帝親自燒第一把火,李林甫必須再添第二把火,這才叫默契。

  李林甫:「陛下,李适之和韋堅過往甚密,逃脫不了干係。」

  李隆基:「那好,貶李适之為宜春太守。」

  李林甫:「陛下,韋堅在朝中經營多年,黨羽遍布朝廷各處,不能不防啊!」

  沒過多久,李隆基便下達了貶斥詔令:

  貶太常少卿韋斌為巴陵太守。

  貶薛王李琄(李隆業的兒子,韋堅的外甥)為夷陵別駕。

  貶睢陽太守裴寬為安陸別駕。

  貶河南尹李齊物為竟陵太守。

  據史料記載,在這場政治風波中,被貶的人多達數十人。

  此次事件,是李林甫蓄謀已久,精心策劃的整人運動。以邊鎮節度使和外戚私下會面作為突破口,用蓄意政變的罪名將太子黨的成員拴在一根繩子上,整個事件運作下來一氣呵成,絕不拖泥帶水,真可謂是「大師的傑作」!

  問題是,李适之倒台之後,誰會接替他的宰相位置呢?

  李林甫覺得,這次整人運動鬧得太大,如果宰相人選是自己的親信,李隆基恐怕不會答應,因此新的候選人必須是李隆基喜歡的,自己也能控制的。

  巧的是,朝中還真有這樣的人才。

  門下侍郎、崇玄館大學士陳希烈,《老子》和《莊子》的研究者,擅長道家法術的表演,深受李隆基的信任。關鍵是,陳希烈講究無為而治,在政治上沒多大的追求,這正是李林甫最希望看到的。

  在李林甫的推薦下,陳希烈被任命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開始了默默無聞的宰相生涯。據史料記載,陳希烈做了宰相之後,對李林甫十分尊敬和順從,任何軍國大事,陳希烈的態度都簡捷了當:李大人說得對,就這樣辦。

  無數的事實證明,人一旦進入順境,自信心和野心就會膨脹。

  按照朝廷舊制,每天太陽升起的時候,五品以上的官員應該面見李隆基,匯報和討論朝廷的軍國大事,五品以下的官員前往部門報導,處理日常事務。中午十一點左右,低級別的官員結束一天的工作,陸續返回家中休息,而宰相或者三省長官由於身兼數職,上午在朝堂商議政事,中午返回本部門處理公務,最晚也會在十二點半左右返回家中休息。

  陳希烈的退讓沒有讓李林甫放下戒心,專門給陳希烈定製了一項「福利」:天下安寧無事,朝堂事務變少,宰相和其他高級官員巳時(九點至十一點)便可以回家休息,有什麼公務也可以在家中處理。

  於是,神奇的一幕出現了:太陽升起的時候,李隆基率領重臣商議大事,隨後李林甫和陳希烈便返回家中,官員如果需要匯報工作,或者遞交需要處理的公文,必須前往李林甫的府中,由他決定之後,再轉交給陳希烈簽字署名。

  這樣一來,陳希烈的存在完全是大唐官場的一個笑話。

  事實證明,李林甫的好運還沒有結束的跡象。

  在整人運動中,李亨為求自保,撇清了和韋堅等人的關係,並和太子妃韋氏離婚,極力向李隆基自證清白。或許,有人會說李亨無情無義,專乾落井下石的勾當,可話又說回來,只有李亨本人才明白太子府蘊藏的危險,一旦這些危險被李林甫利用,自己將會死無葬身之地!

  這不,李亨剛辦完離婚手續,太子府便再一次捲入風波之中。

  李亨還有個姬妾,叫杜良娣(正妻叫太子妃,姬妾叫良娣),父親杜有鄰在太子府擔任贊善大夫(太子幕僚,正五品官職),杜良娣還有個姐姐,嫁給了左驍衛兵曹柳勣。此人是個文人,性格狷狂,行事不拘小節,還喜歡和人交朋友,在他的朋友圈裡,便有淄川太守裴敦復、北海太守李邕、著作郎王曾等名噪一時的讀書人。

  在杜友鄰的眼裡,杜氏家族的前途和李亨綁在了一起,因此杜家人平日裡應該循規蹈矩,低調處事,少給李亨惹麻煩。杜友鄰接受不了柳勣狂放的行為,屢次以長輩的身份教訓他,而柳勣則嘲笑岳父膽小如鼠,是個懦弱迂腐之人。久而久之,翁婿二人竟然形同陌路。

  柳勣思來想去,心潮難以平復,於是在長安城散布謠言,聲稱杜友鄰偷偷摸摸地準備圖讖,想要擁立太子李亨為皇帝,還屢次指責當今聖上昏庸。

  李林甫無論如何也沒想到,太子府居然發生了內亂。

  李林甫立馬讓吉溫前去調查,最後得知是柳勣搞的陰謀,於是和他達成了一個協議:只要柳勣答應將此事從家庭糾紛升級到蓄意謀反,並牽連出更多的人,李林甫便放他一馬。

  按照以往的慣例,柳勣作為原告,只要證據確鑿(看主審官的意志),他便是首告的功臣,這是穩賺不賠的買賣。於是,柳勣為了前途和性命,再也顧不上朋友道義,將淄川太守裴敦復、北海太守李邕、著作郎王曾等人一股腦兒地牽連進來,最後的矛頭直指李亨本人。

  一時間,朝野震驚!

  李隆基是什麼態度?

  李隆基還是信任李亨的,不過眼看著太子府再次陷入危機,李隆基的神經也開始緊繃起來。十年前,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遭受誣陷,無辜冤死,這樣的悲劇難道要再次重演嗎?李隆基堅決說不。

  天寶五年(746)十二月,李隆基越過主審官,直接做出了判決:杜友鄰、柳勣二人心懷叵測,施以杖刑(二人同時被活活打死在大理寺),家人流放嶺南。李隆基的態度很明確:各打五十大板,別再拿太子李亨搞事情。

  在李隆基這裡,是非和善惡不是最終的審判標準,天家的顏面,江山社稷的穩定才是他最關心的。柳勣可能沒想到,一場近在眼前的榮華富貴,竟然在瞬間化為泡影,還連累自己斷送了性命。

  即便如此,李亨還是做出了最穩妥的決定:宣布與杜良娣離婚。

  一代國儲,卻在權臣的淫威之下,一年之內離了兩次婚,說出去也真是夠窩囊的。幸運的是,李隆基並未懷疑他的忠誠,這才讓他一次次躲過危機。

  李林甫雖然沒扳倒太子李亨,收穫卻也不小:

  淄川太守裴敦復、北海太守李邕被活活打死。更要命的是,李林甫將此事牽連到了李适之、皇甫惟明等人的身上。

  李林甫:「陛下,據臣了解,李适之、皇甫惟明等人自從被貶,心懷怨恨,如今太子府的官員悉數被殺,難保他們不起來造反!」

  李隆基:「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李林甫:「派遣得力幹將前去調查,如果這些人心懷怨恨,就地格殺。」

  李隆基:「讓羅希奭去辦理此事吧。」

  李林甫:「陛下聖明,羅希奭一定會不負眾望。」

  據史料記載,羅希奭南下嶺南的途中,凡是遇到被貶斥的官員,悉數處死,以至地方官員人人自危,整日在家中燒香拜佛。

  李适之得知此事,在任所服毒自盡。

  李适之的兒子李適,被杖殺於河南府。

  趙國公王琚(被李林甫牽連)服毒未死,自縊身亡。

  裴寬跪地求饒,撿回一條命。

  皇甫惟明被殺身亡。

  韋堅被殺身亡。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