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2024-10-08 18:59:52
作者: 九皋寒叟
天寶元年(742)七月,李林甫的搭檔,另一位宰相牛仙客去世。天寶元年(742)八月,李隆基下詔:封刑部尚書李适之擔任兵部尚書、侍中。
如果說牛仙客是個老好人,李林甫不用拿正眼看他,那麼李适之的存在,不得不讓李林甫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應戰。因為,李适之是李世民的曾孫,恆山王李承乾的孫子,正兒八經的皇族之後。
想當年,武則天對李唐皇族展開了血腥的清洗,恰好李承乾的後人是戴罪之身,又不在朝中擔任實際職務,因此奇蹟般活了下來。中宗年間,李适之被起用為左衛郎將,後來擔任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陝州刺史、河南尹,由於他施政寬和,深得百姓愛戴,在朝野的聲望極高。
開元二十四年(736),谷水、洛水泛濫,導致兩岸遭逢大難,損失慘重,李隆基讓李适之前去修築堤防。當時,李适之不分日夜,率領民眾修建了上陽、積翠、月陂三大堤防,成功抵禦了谷水和洛水的災患,因功被擢升為正三品的御史大夫。
本書首發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開元二十七年(739),李适之兼任幽州大都督府長史,代理節度使事務。
身為御史大夫,兼掌地方軍政大權,這是旁人不可企及的政治高度,換作任何人,都會在第一時間給祖先們燒幾炷高香,好好地祭拜一下。然而,李适之卻迷茫了,自己的先祖在哪?當年,李顯給李唐宗室後裔都平反了,唯獨漏了李承乾這一脈。原因很簡單,這是李世民欽定的鐵案,誰也不敢為他平反。
到了開元朝,李适之屢次上表,希望李隆基能夠將祖父李承乾與父親李象改葬到昭陵,永久地陪伴太宗皇帝。
李隆基曾經細細想過,李承乾謀反一事雖然屬實,但畢竟是在魏王李泰的逼迫下做出的,確實情有可原。時隔八十多年,往事早已經煙消雲散,祖輩的恩怨又何必牽涉到今人呢?更何況,李世民雖然英明神武,李隆基混得也不差,別的皇帝不敢翻這個案子,他也得藉此事立威啊。
於是,李隆基答應了李适之的請求:將李承乾和李象改葬到昭陵,追封李承乾為恆山愍王,追封李象為越州都督、郇國公。不僅如此,李适之的伯父、兄長等人也借著這個機會,撈得一大堆身後的榮譽。
不可否認,李适之很得李隆基的欣賞,可他為人寬厚老實,心機不深,並沒有仗著皇帝的恩寵胡作非為,反而夾著尾巴做人,讓人抓不到任何把柄。正因為這個原因,李适之在拜相初期,並沒有和李林甫產生正面的衝突。
然而,戶部尚書裴寬卻被李林甫給盯上了。
裴寬(679—754),河東聞喜人,性格溫和,與人為善,又精通詩文、騎射、彈棋、投壺,在當時稱得上青年才俊,潛力股。然而,裴寬雖然出身河東裴氏家族,仕途卻很坎坷,奮鬥了多年,也只不過混了個潤州參軍之職。
未來在哪裡,裴寬自己也不知道。
有一天,潤州刺史韋銑登臨刺史府閣樓,看到後院有個地方鼓起一個土包,下面似乎埋著什麼東西。韋銑:「來人啊,給我查一查,是誰閒得無聊,在後院埋了東西!」隨從很快就得出了結論:潤州參軍裴寬居住在此。
於是,一個改變裴寬命運的機會就這樣降臨了。
韋銑:「裴寬啊,你沒事幹嗎破壞後院的地面啊?」
裴寬從容不迫:「大人,剛才有人強行將一塊鹿肉送給我,而且轉身就走,我追都追不上。我不想沾染受賄的名聲,因此將鹿肉埋在此處,沒承想讓您給碰到了!」
心情好的領導,就算你做錯了事,也不一定會處罰你。心情不好的領導,就算你做對了事,也不一定會獎賞你。更何況,韋銑是個心情好,而且為人正直的領導。當時,韋銑明面上沒有誇讚裴寬,但心裡卻對他刮目相看,認定此人前途不可限量。不久,韋銑在他的職權之內,提拔裴寬做了按察判官。
人逢喜事精神爽,從天而降的升職讓裴寬興奮了一陣子,令他沒想到的是,領導還想送他一份更大的禮包:潤州刺史的乘龍快婿!
韋銑回家之後,對妻子說道:「你不常說,咱們的女兒已經長大成人,想給她找一門親事嘛,我已經有合適的人選了,保證你舉雙手贊成!」
韋氏將信將疑。
過了一段時間,韋銑召集族人,一起面試這位準女婿。
當天,高大而瘦弱的裴寬身穿綠色官袍出現在了眾人眼前,無論怎麼看,都不像前途無量的人,反而像縣衙打雜的文書。韋氏族人第一反應就是哄堂大笑,各種嘲笑的言論不絕於耳,最後大家給出了一個諢號:碧鸛雀!
韋銑嚴肅地說道:「我就是疼愛女兒,才給她找一個人品信得過的人,你們怎麼能以外貌來取人呢!」
韋銑為啥能做領導,因為人家確實有眼光啊!
裴寬做了刺史的乘龍快婿之後,如同打通了人體的任督二脈,官運亨通,一路升遷。當時,蒲州久旱無雨,百姓生活困頓,裴寬臨危受命擔任蒲州刺史。巧的是,他剛剛進入蒲州境內,上天便降下了一場潑天的暴雨,解了蒲州百姓的燃眉之急。自此,裴寬的名聲響徹河東地區。
其後數年,裴寬的仕途越走越順,先是做到幽州節度使,隨後被李隆基調往長安擔任戶部尚書。就在此時,河北道的將領前往長安述職,當著李隆基的面誇讚裴寬的賢能,聲稱他在幽州節度使的任上寬厚仁德,施政妥善,以至於幽州各地的軍民至今還在感念裴寬。
河北將領的話讓李林甫心驚肉跳,難不成戶部尚書只是一個過渡,李隆基的真正目的是讓裴寬擔任宰相?李林甫心裡沒底,因為李适之做過幽州節度使,後來被提拔為刑部尚書,隨後晉封為侍中,難道裴寬也是這個套路?
裴寬的崛起讓李林甫如芒刺在背,坐臥不安。
要命的是,裴寬入朝之後,和李适之的關係越發親密,如果裴寬真的做了宰相,二人聯手對抗李林甫,他的日子絕對不會好過。李林甫已經打定主意,要乘著皇帝寵信他的時機,拼死整倒裴寬,剷除任何可能的威脅。
隨後,李林甫經常將自己關在書房裡,思考對付裴寬的辦法。
回想過去,張九齡擔任首席宰相的時候,李林甫的定位就是千年老二,專等張九齡自己犯錯,然後輕描淡寫地在皇帝面前告狀,打壓兵部侍郎盧絢和嚴挺之的時候,李林甫同樣使用陽謀,在對手的面前唱讚歌,處處為他們著想,轉身就在李隆基的面前出賣對手,一度讓盧絢和嚴挺之暈頭轉向,看不出其中的門道……這手腕,玩得真溜。
也難怪,時人給予李林甫「口蜜腹劍」的評價。
這一次,李林甫決定,還是使用最擅長的招數。
天寶三年(744)四月,朝堂出了一位紅人:刑部尚書裴敦復。此人奉命討伐海盜吳令光,大獲全勝,凱旋還朝。李隆基對他欣賞得一塌糊塗,告訴他擬定一個有功人員的名單,交給朝廷有關部門論功行賞。裴敦復有很大的自主權,只要功臣的數量不誇張,基本上會被一路批准。
當時,許多官員都暗地裡給他遞條子,希望將門生加到功臣大名單,讓他們借著這個機會升遷。礙於情面,裴敦復也無可奈何。殊不知,這一舉動為李林甫的反撲行動提供了絕好的機會。
據史料記載,戶部尚書裴寬聽說這件事有貓膩,因此報告了李隆基,可鑑於沒有實際證據,也不想寒了功臣的心,李隆基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然而,李林甫在宮中埋了不少眼線,自然知道裴寬告狀的事情。
就這樣,神奇的故事拉開了序幕。
李林甫找到裴敦復,說道:「裴寬是不是和你有舊仇宿怨?」
裴敦復:「大人何出此言,我們井水不犯河水啊!」
李林甫:「據我所知,裴寬向陛下告你的黑狀了。在我看來,裴寬肯定是嫉妒你立了大功,想要趁此機會害你,這一招可真是狠哪!」
裴敦復:「哼,裴寬這老小子,曾經還拿親戚的事找我幫忙呢,如今就想倒打一耙,實在是無恥之徒。」
李林甫:「為今之計,你要先行動,化被動為主動啊。」
裴敦複比較老成,雖然表面上憤恨不已,可始終覺得此事不簡單。面對李林甫的示好,他點頭稱是,實際上卻在暗中觀察,準備以靜制動。
沒過多久,便發生了另外一件事:裴敦復的裨將程藏曜、曹鑒被拘捕到尚書台,而主管此事的正是戶部尚書裴寬。
事實上,裴寬並沒有針對裴敦復,這兩人確實犯了其他的事,朝廷必須下達拘捕令。然而,裴敦復卻將此事和謊報軍功一事聯想到一起,隨後得出了一個結論:李林甫確實是為自己著想,裴寬想要對他下手。
裴敦復的反擊非常迅速,他拿了五百里黃金送到楊玉環(此時楊玉環和李隆基建立起了情人關係,還沒有正式入宮)姐姐的府上,並附了一張小紙條,希望楊氏能夠在李隆基的面前舉報裴寬的種種罪行。
有黃金開道,此事就好辦多了。楊氏以三寸不爛之舌,再加上妹妹楊玉環的關係,順利拿下了李隆基。據史料記載,李隆基甚至都沒有派人調查此事,便下了一道貶斥詔書:戶部尚書裴寬調任睢陽太守,即日赴任。
然而,不久之後,裴敦復也接到了一道詔書:擔任嶺南五府經略使,即日起前往廣州任職。
這算怎麼回事?裴敦復為了挽回局面,再次動用金錢和人脈,企圖改變自己的命運,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朝廷終於下達了新的任命:前往淄川郡做太守。不過,在這句話的前面,朝廷做出了解釋:逗留拖延拒不到職。
這下好了,真正的封疆大吏不做,卻到內地做太守。
裴敦復可能沒想到,在李林甫的眼裡,他和裴寬並沒有本質區別,同樣是政績突出,同樣受李隆基的待見,同樣對他的執政地位有威脅。唯一的區別就是,裴寬的晉升速度比裴敦復要快,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