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拿得起放不下的大唐史·肆> 李隆基: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朕不愛你了

李隆基: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朕不愛你了

2024-10-08 18:59:04 作者: 九皋寒叟

  開元二十三年(735)正月,李隆基心情爽朗,於是和張九齡聊了會兒天。

  李隆基:「張愛卿,你覺得張守珪這個人怎麼樣?」

  事實上,張九齡對這個人並不陌生,因為張守珪算是當時的傳奇人物。不僅是軍事領域的超級天才,還是安祿山的仕途引領人。

  據史料記載,張守珪出身卑微,早年跟隨父親流落到邊塞,前途一片渺茫。然而,上天並沒有虧待他,也許是在邊塞長大的緣故,張守珪擁有一副魁梧的身材,還練就了一身騎射的本領。當時,朝廷招募英勇善戰的人才,張守珪毅然從軍,加入了鎮守北庭都護府的右驍衛,跟隨右驍衛將軍郭虔瑾混前途。

  有一次,張守珪外出執行任務,半路遇到了突厥軍隊,張守珪心生虎膽,身先士卒,奮力苦戰,幾進幾出之後,斬殺敵軍千餘人,生擒敵軍統領一人。此次出擊,唐軍大獲全勝,張守珪的名氣響徹了北庭都護府。

  沒過多久,吐蕃、突厥、契丹等部族前來犯邊,邊境守軍面臨極大的壓力,郭虔瑾派張守珪前往長安面聖,希望朝廷派大軍從蒲昌(今新疆羅布泊附近)、輪台(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州輪台縣)兩翼進攻,徹底瓦解敵人的攻勢。

  據史料記載,張守珪給李隆基匯報工作的時候,顯得慷慨激昂,分析得頭頭是道,再加上他對邊疆的情況了解十分透徹,李隆基因此任命他為側翼的主力統帥。在戰鬥中,張守珪的組織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在他的攻勢下,突厥軍隊毫無還手之力,經過數十次的交鋒之後,突厥軍隊落荒而逃。

  中唐時期的軍事天才就這樣誕生了!

  張守珪因為戰功突出,被朝廷封為濟南將軍,隨後被緊急調往幽州,擔任幽州良社府果毅都尉(地方折衝府的二把手,僅次於折衝都尉)。在幽州任上,張守珪繼續施展軍事才華,力保幽州不失,刺史盧齊卿對他十分欣賞,隨後將他提拔為左金吾員外將軍、建康軍使。

  開元十五年(727),吐蕃入侵,瓜州失陷,張守珪再一次臨危受命,擔任瓜州刺史,兼墨離軍使之職。當時,張守珪帶著少數親兵迅速趕到瓜州主持工作,眼前的景象就是,吐蕃軍隊實施了慘無人道的劫掠,城內殘垣斷壁,一片狼藉,更要命的是,吐蕃大軍很有可能捲土重來!

  

  張守珪立馬下令,組織軍民搶修州城池。

  據史料記載,張守珪剛剛補修好城牆,吐蕃軍隊便來到城下耀武揚威。瓜州剛剛遭遇新敗,不管是軍士,還是百姓,都是談吐蕃而色變,別說和吐蕃正面交鋒,就連對視的勇氣都沒有。張守珪意識到事情有點不妙,於是臨機一動,命人在城樓上擺滿酒席,邀請瓜州的軍民共同飲酒作樂。

  當時,大唐軍民沉醉在葡萄美酒中不可自拔,全然不把吐蕃軍隊放在眼裡,敵軍主帥觀察半天,始終猜不透其中有什麼陰謀,只好下令撤軍。張守珪一聲令下,唐軍將士猶如猛虎下山,全速追擊,吐蕃大軍倉皇逃潰。

  消息傳到長安,李隆基極為振奮,當即下旨:封張守珪為銀青光祿大夫、宣威將軍、左領衛率!

  開元十六年(728),吐蕃大將悉末朗捲土重來,再次敗於瓜州城下,張守珪被加封為右羽林將軍兼鄯州都督、持節隴右經略節度使。朝廷為了加強對吐蕃的防禦,特設瓜州都督府,張守珪為首任瓜州都督。

  開元十七年(729),唐軍由守轉攻,張守珪與沙州刺史賈師順各率本部兵馬向吐蕃大軍發動奇襲,敵軍倉皇應戰,再次大敗。一時間,張守珪的威名響徹神州大地,吐蕃軍隊只要聽到張守珪在此,便心生畏怯,不敢前進半步。

  開元十八年(730),吐蕃政權自知不是大唐的對手,於是遞交降書請和。

  李隆基煩心的不止吐蕃,幽州北部的契丹、奚族也被朝廷列入了恐怖主義的黑名單。不幸的是,幽州長史趙含章、薛楚玉等人實力平平,拿契丹毫無辦法,更別說讓李隆基揚眉吐氣。

  開元二十一年(733),李隆基下詔:張守珪調任幽州節度使!

  據史料記載,張守珪上任之後,第一時間鼓舞士氣,隨後便將大軍開出幽州城,尋找契丹主力交戰。當時,契丹族長李屈烈和大將可突干以為張守珪只不過徒有虛名,於是打起仗來漫不經心,最後慘敗。

  消息傳到長安,李隆基龍顏大悅,立馬給張守珪丟了幾個頭銜:御史中丞、營州都督、河北節度副大使、河北採訪處置使。張守珪的存在,猶如一堵不可逾越的城牆,鎮守在大唐王朝的邊關,鎮壓著異族的狼子野心。

  經歷過幾次挫折後,李屈烈算是明白了,只要張守珪在,契丹就不可能在正面戰場上取勝。唯一的辦法就是:詐降!

  然而,李屈烈失策了,張守珪在邊關混了一輩子,對突厥、吐蕃、契丹等族的了解無人能比。張守珪的閱歷告訴他,李屈烈和可突干是來詐降的。

  於是,張守珪打算將計就計,派遣最得力的部將王悔前往契丹大營,準備商議受降事宜。臨行之前,張守珪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利用契丹內部的矛盾,徹底瓦解他們的勢力!

  據史料記載,契丹軍中,除了李屈烈和可突干,將軍李過折也握有實權,此人與可突干爭權奪利,鬧得不可開交。王悔思之再三,最終虎著膽子走進了李過折的軍營,將來意說得一清二楚:只要他殺死李屈烈和可突干,帶領突厥大軍棄暗投明,張守珪一定會奏請朝廷,力保他獲得榮華富貴!

  契丹大營發生的一切就不再贅述了。總之,王悔回來的時候,手裡提著兩顆人頭,一個是契丹首領李屈烈,一個是契丹大將可突干!

  李隆基和李世民一樣,骨子裡十分崇武,希望看到勝利。張守珪憑一己之力,橫掃北庭和西域,逼迫吐蕃遞交降書,隨後又轉戰幽州,擒殺契丹主將,這樣的帥才,他怎能不另眼相看?

  提拔張守珪,李隆基有一百個理由。然而,張九齡卻提出了反對意見:「宰相是職責是代替皇帝處理天下大事,並不是有戰功的人就可以擔任的!」

  李隆基遭到拒絕,心裡略微不爽,不過還是耐著性子說道:「要不給他掛個宰相的頭銜,不讓他擔任實職,這樣可以嗎?」

  張九齡嚴詞拒絕:「陛下,您現在給張守珪如此大的恩賞,日後他再滅了契丹和突厥部族,您該拿什麼犒賞呢?」

  這是張九齡第二次拒絕李隆基的宰相提名!

  李隆基越來越納悶,你說李林甫不行,可他做了宰相之後,也沒鬧出什麼事來啊。張守珪的人品和能力毫無挑剔,不讓他入朝擔任實際職務,難道掛個名也會給江山社稷帶來憂患?第一次拒絕,李隆基可以理解為張九齡大公無私,可第二次拒絕,李隆基不能不懷疑張九齡的政治立場和個人節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