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後最後的瘋狂:皇位志在必得
2024-10-08 18:57:36
作者: 九皋寒叟
李顯被殺之後,韋後第一時間封鎖了消息,並連夜召集宗楚客、上官婉兒、安樂公主等親信進宮商議。經過一番密謀之後,韋後等人統一了口徑:李顯是暴斃而亡,暫時秘不發喪,先拿到軍權再說。
景雲元年(710)六月初三,韋後以中宗皇帝的名義下詔:
調集五萬府兵進入長安城,維持各城門和街坊的秩序。
任命成安公主的女婿韋捷,安定公主的女婿韋灌,衛尉卿韋璿,左千牛中郎將韋錡,長安令韋播分頭統領這些兵馬。命中書舍人韋元負責巡察城中六街,左監門大將軍薛思簡帶領五百名士兵迅速前往均州,防範譙王李重福。
如此一來,韋後便順理成章地掌握了兵權。
任命刑部尚書裴談、工部尚書張錫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東都留守。這兩人本來就在洛陽當差,韋後用宰相的頭銜,暫時換來了洛陽方面的穩定。
同時受封為宰相的,還有吏部尚書張嘉福、中書侍郎岑羲(岑文本的孫子)。張嘉福和岑文本算是立場比較中立的朝臣,韋後此舉,應該是不想讓人覺得她獨攬大權,所以找了兩位資歷不夠,為人正直的大臣打掩護。
韋後掌握了兵權,穩定了宰相班子,接下來就是確定新皇帝的候選人。這個問題,只能由李顯的遺詔來回答,哪怕是假的遺詔。據史料記載,韋後把假遺詔的撰寫工作交給了上官婉兒,內定的皇帝候選人是四皇子李重茂。
不過,接下來的事情,史書有了不同的記載。
《舊唐書》記載,李顯暴斃之後,韋後召集宗楚客、韋溫、韋安石、韋巨源、蕭至忠、紀處訥、李嶠、韋嗣立、唐休璟、趙彥昭、蘇瑰等十九名大臣入宮,共同商議遺詔的內容。請注意,這十九名大臣有韋後的人,有忠於李唐的人,還有雙面間諜蕭至忠。最後擬定,立李重茂為太子,韋後執政,相王李旦輔佐。
看起來,韋後是想搞民主發言,顯示自己的公正。不過,最終還是談崩了,宗楚客和韋溫用武力威脅,強行擼掉了李旦。不過,這種記載似乎有些模糊,因為韋後已經控制了兵權,她完全可以搞一言堂,而且有發言權的大臣都是韋後黨羽,究竟是誰把李旦推上去的,韋後為什麼會同意呢?
《資治通鑑》記載,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共同起草了遺詔。
記載似乎更簡單,可細細想來,背後的水很渾,卻符合邏輯。
想想看,韋後是奔著皇位去的,太平公主也是奔著皇位去的,而且太平公主的同盟還有相王李旦,他可是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人。韋後會傻到主動邀請太平公主撰寫李顯的遺詔,而且還是假的遺詔嗎?這不符合人之常情。
史書寫不清這其中的貓膩,也沒有去猜測這些細節。然而,這樣的細節確實很重要,我們不得不說,哪怕是用猜測的方式。
李顯暴斃一事,屬於朝廷最高機密,只有少數人知道。太平公主既然寫了假的遺詔,就一定知道此事,而且可能拿此事和韋後達成了幕後交易。至於太平公主為什麼會知道內幕,可能是她提前在宮中安排了眼線,也有可能是韋後的黨羽暗中投靠,這兩種可能都符合太平公主的政治風格。
最後,雙方擬定的遺詔是這樣的:立溫王李重茂(694—714)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主持政事),相王李旦參謀政事(參與政事)。
還有一個細節,擬定詔書似乎是韋後的意思,包括宗楚客、韋溫等核心黨羽都沒有資格知道。這也恰恰說明,太平公主提前介入了此事,和韋後暗中達成了交易,以至於其他人都被蒙在鼓裡。
詔書公開之後,宗楚客覺得不妥,於是找到韋後的兄弟韋溫:「兄弟啊,我總覺得這道詔書有問題,對咱們很不利。」
韋溫:「怎麼說?」
宗楚客:「韋後雖然在主持政事,可相王畢竟是皇叔,還做過皇帝,由他倆共同主政,怎麼看都覺得不合適!」
韋溫:「依你之見,該如何?」
宗楚客:「重新擬定遺詔!」
韋溫:「那就依你的意思。」
接下來,宗楚客召集宰相一起入宮,宣稱相王李旦和韋後是叔嫂關係,不適合一起工作,希望能擼掉李旦的輔政身份。
蘇瑰憤怒地說道:「先帝的遺詔,豈容你隨意修改?」
隨後,宗楚客和韋溫仗著門外的禁衛軍,惡意咆哮,大發淫威,逼迫反對派選擇了妥協,李旦最終只撈了個太子太師的榮譽頭銜。
景雲元年(710)六月初四,幕後工作全部完成,韋後正式公布了李顯的死訊,並且宣布由她臨朝攝政,大赦天下囚徒,改年號為唐隆。任命相王李旦為太尉,雍王李守禮為豳王,李成器為宋王,任命韋溫總領京城內外的軍權。
景雲元年(710)六月初七,李重茂在太極殿登基稱帝,年僅16歲,史稱殤帝。此情此景,和當年李治去世,李顯登基,武則天臨朝攝政如出一轍。不同的是,武則天曆經了數十年的政治鬥爭,經驗、智慧、涵養、手段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而韋後卻是毫無底蘊的政治暴發戶。不過,這絲毫不影響她做皇帝的野心。
宗楚客揣摩上意,上了一道奏疏,聲稱天降祥瑞,韋氏應該取代李唐,君臨天下。不管怎麼說,你想做皇帝的話,就得拿出點誠意,比如武承嗣為了給姑姑製造輿論,在洛河搞了塊石頭,造成了轟動性的祥瑞效應。至於宗楚客,在奏摺上編造了某某祥瑞,完全是自說自話,連史臣都無法記載,可謂荒謬至極。
看得出來,韋後一黨著急了,他們已經視皇權為囊中之物,忽略了潛在的威脅因素。然而,歷史告訴我們,驕兵必敗,大事一般都死於細節。就在韋後謀劃弒殺李重茂,收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的時候,一個真正的勁敵悄然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