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武則天:帝王的大局觀
2024-10-08 18:57:06
作者: 九皋寒叟
李顯做太子之後,武則天接連給朝臣送了幾份驚喜。
第一份:搞了個丹書鐵券,坐實了李顯的太子地位。
第二份:罷免武三思,任命親唐派的狄仁傑為宰相。
武周久視元年(700)十月,武則天送上了第三份驚喜:廢除周曆,重新實行唐歷。周曆和明堂、天堂工程一樣,是武周王朝的象徵。武則天擺明了態度,她雖然做了皇帝,可並沒有篡權奪位的想法,希望朝臣們可以諒解。
這份詔書,讓朝臣們如沐春風,更對武則天有了新的認識。曾經霸道無比的帝王,終歸還是回到了正軌,諫言事業什麼的,終於可以重新操持起來了!
大足元年(701)三月,洛陽城突然降下了大雪,武則天的寵臣蘇味道認為,這是老天爺降下的吉兆,於是想拉著同事們一起入宮給皇帝道賀。
蘇味道就是想拍馬屁,可他的行為讓某些朝臣很反感,尤其是殿中侍御史王求禮,幾乎是帶著諷刺的意思在勸說:「如果陽春三月下的雪是瑞雪,那麼寒冬臘月打的雷就應該是瑞雷啦,不要因為取悅聖上就隨意阿諛奉承啊!」
入朝之後,朝臣們紛紛上奏恭維武則天,王求禮氣憤不過,於是對武則天說道:「陛下啊,現在正是春暖花開,萬物復甦的季節,天降大雪明明就是一場災害,怎麼能說成是吉兆呢?稱賀的人都是阿諛奉承之輩。」
說起文人,最直觀的感覺就是知書達理,很講道理。很遺憾,有些人確實讀過書,可他們的知識不是拿來造福百姓的,而是給老闆和同事添堵,甚至會壞了大事。就拿王求禮來說,武則天都已經讓步到這種程度了,朝臣為何就不能說點恭維的好話,讓皇帝高興一下?非得把武則天惹毛,然後逼她重新操刀殺人?
王求禮很幸運,因為武則天已經不再是從前的武則天。
當然,蹬鼻子上臉的行為不受處罰,肯定會有很多人跟風相隨。
大足元年(701)八月,一個名叫蘇安恆的冀州人在銅匭(guǐ)中投了一封書信,書信中的內容簡直是亮瞎了別人的雙眼。大致的意思是這樣的:
第一,陛下受高宗皇帝的重託,執掌多年朝政,又接受太子辭讓登基稱帝,掰指數來,貌似已經有了二十年的時間,也夠久了,差不多該退下了吧。
第二,太子年富力強,完全有能力執掌朝政,而且他也做過皇帝,和您沒什麼區別。陛下的年紀和威望已經夠高了,可精力卻不如從前,還是頤養天年吧。
第三,梁王武三思、定王武攸暨、河內王武懿宗、建昌王武攸寧承蒙陛下的恩典,都被封為王爵,然而陛下百年之後,這只會給他們帶來災難,請陛下將他們降為公爵,讓他們擔任朝廷的清閒之職吧。
第四,陛下還有二十多個皇孫沒有得到封號,這不是長久之計,應該立即給他們封王,並選擇優秀的老師教導他們,以後讓他們輔佐朝廷,成為國家棟樑。
一個小老百姓,居然敢指責千古一帝,還勸她早點退休養老,這完全是找死的行為。如果放在幾年之前,蘇安恆一定會為自己的衝動而後悔。然而,武則天看到他的奏疏之後並未動怒,還把他叫到宮中好言安慰,給了不少賞賜。
武則天的寬容讓朝臣們喜出望外,如果那個時候有倒計時的概念,相信不少朝臣都會在家裡掛上一本日曆,掰著指頭數著武周王朝的末日。
曾幾何時,武氏家族多麼的顯赫,武承嗣聯合來俊臣、周興等人,坑害了多少朝臣,多少李姓宗室死於他們之手?古話說得好,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武則天既然把權力交給李家的人,那就是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節奏!
朝臣們開始揚眉吐氣了,尤其是狄仁傑去世之後,他們就變成了沒人管束的野孩子,武三思不能動,拿張氏兄弟開刀總可以吧?按理說,張氏兄弟是李唐的擁護者,應該被朝臣尊重的,可他們做的事兒,確實有點噁心人。
據史料記載,李顯上位之後,武則天開始逐步放權,大有退居幕後的意思,在皇權交接之前,張氏兄弟便成了武則天的首席信息官。對張氏兄弟來說,有權不用,過期作廢似乎也是他們的座右銘。
張易之有個弟弟叫張昌儀,官居洛陽令,官職雖然不高,卻打著哥哥的旗號在洛陽城買官賣官。有一天,張昌儀騎著馬去辦事,正得意揚揚地走著,旁邊突然衝出一個人,將他的馬韁緊緊拉住。張昌儀大為光火,正準備發怒的時候,此人遞上來一個沉甸甸的包裹,打開一看,居然是一錠五十兩的黃金。張昌儀頓時就笑開了花,老套路嘛,你懂我懂,大家都懂。
接過包袱之後,張昌儀問了求官人的姓名,隨後揚長而去。
上班之後,張昌儀將此事告知給吏部侍郎張錫,讓他給隨便安排個官職,過了幾天,張錫卻把求官的文狀給弄丟了。無奈之下,張錫找到了張昌儀,想要確認求官的人究竟叫什麼名字。
張昌儀:「混帳,本官日理萬機,哪還記得那人叫什麼名字?」
張錫:「張大人,好歹給點兒提示啊?」
張昌儀苦思冥想,最後說道:「額,實在想不起來了,好像是薛姓之人!」
張錫回去之後,找出了當年吏部銓選的官員,一查之下竟然發現有六十多人都姓薛,張錫搞不清誰才是張昌儀要提拔的人,又害怕辦不成事會惹下大麻煩,因此給他們都升了官。奇談趣聞年年有,武周王朝特別多。就拿張錫來說,幹的事兒雖然很荒唐,辦事的態度卻很讓張氏兄弟受用,一個月之後,張錫便被提拔為鳳閣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正式成為了張氏兄弟的親信。
張氏兄弟的狂妄是有底氣的,武則天交出了大權,自然得在小白臉身上找找人生樂趣,對他們寵愛過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太子李顯就看出了其中的苗頭。
長安二年(702)八月二十三日,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三人聯名上奏,請封張昌宗兄弟為異姓王。他們希望用這種方式來向老媽示好,以表忠心。武則天有點哭笑不得,當場表示了拒絕,四天之後,幾個熊孩子再次聯名上奏,無奈之下,武則天只好冊封張昌宗為鄴國公,張易之為恆國公。
說到底,張氏兄弟只不過是沒有政治智慧的小白臉,就算做到國公爺,也不會對李唐形成威脅。一個國公爺的稱謂,就當是打賞了。
長安二年(702)九月,武則天將岐州刺史張昌期徵召入朝,準備授予雍州長史之職,為了顯示自己的公平,武則天準備走一次公開選拔的流程。
武則天對宰相們說道:「各位愛卿,你們看有誰可以勝任雍州長史之職?」
大臣們面面相覷。好傢夥,張昌期已經被你調回洛陽,準備擔任雍州長史,你這不是玩我們嘛?朝臣們還沒來得及表態,宰相魏元忠便聲如洪鐘地回答道:「陛下,臣以為,朝臣之中,唯獨薛季昶最適合這個職位!」
群臣倒吸一口冷氣,這小子也太沒眼力見兒了吧。御座之上,武則天已經有些不悅了,可還是耐著性子解釋道:「薛季昶一直在京府任職,朕打算另外給他安排一個職位!關於雍州長史一職,你們覺得張昌期怎麼樣?
宰相們:「陛下知人善任,實在是可喜可賀啊!」
武則天剛要宣布最後的結果,魏元忠再次表示了反對:「陛下,此人能力平平,不能勝任此職,還望三思啊!」
武則天面如寒鐵:「為何?」
魏元忠:「張昌期資歷尚淺,不懂治國之道,先前在岐州為官的時候,戶口逃亡現象就非常嚴重。臣以為,雍州地處京城,事務繁多,干係重大,張昌期自然不如薛季昶合適!」
武則天聽完後沉默了。
魏元忠繼續補刀:「陛下,臣深受先帝的恩典,如今官居宰相,如果不能為國家竭忠效死,致使小人在陛下的跟前掌權,這是臣的罪過呀!」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魏元忠想要壓制張氏兄弟,不過他最後一段慷慨陳詞,卻給武則天安上了一個任用奸佞,誤國誤民的罪名,這就有點打皇帝臉了。
武則天想要營造一種君臣和諧的氣氛,對魏元忠自然不會痛下殺手。然而,張氏兄弟卻寢食難安,在他們看來,皇帝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從前,按照眼下朝臣對他們的敵對情緒,一旦武則天駕崩,勢必會拿他們兄弟開刀。
為了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張氏兄弟決定組織一波反攻,要想打倒魏元忠,必須要藉助武則天,而武則天最忌憚的就是朝臣意圖謀反。
有一天,張氏兄弟跑到武則天的面前告狀:「陛下,據臣了解,魏元忠和司禮丞高戩私下商議,說陛下年事已高,投靠當今天子才是長久之計!」
被人背叛的滋味很不好受,武則天很想操刀殺人,而且是剁成肉醬的那種。然而理智告訴她,事情不會這麼簡單:司禮丞高戩啥也不算,而且是太平公主的情人,魏元忠怎麼會找他說這些大逆不道的話?
武則天:「請太子李顯、相王李旦、魏元忠等人前來議事!」
很快,朝中最有權勢的幾個人都來到了洛陽宮,武則天讓他們當面對質。問題是,這本就是無中生有的事兒,大家唾沫星子噴了一地,可還是沒有結論。
張昌宗氣喘吁吁地說道:「陛下,張說可以為我做證!」
據史料記載,張說很有才華,曾經在科舉考試中名列前茅,控鶴府成立後,張說被張氏兄弟徵召,與四十多位青年才俊共同編修了《三教珠英》,算得上是張氏兄弟的親信,張昌宗事前已經暗中收買了張說,讓他做偽證。
武則天:「傳張說前來問話!」
當時,鳳閣舍人宋璟、殿中侍御史張廷、左史劉知幾等人正在殿外候著,看到張說著急趕來,紛紛勸阻他不要為了一時的利益陷害朝廷忠良,否則會遺禍子孫,遺臭萬年。然而,張說並沒有表態。
武則天:「張說,朕問你,魏元忠有沒有說過背叛朕的話,還說想要投靠太子,以此獲得長久的富貴?」
各位大臣將目光轉向了張說,這位老兄很享受眾人矚目的感覺,以至於沉醉在其中不可自拔。反倒是魏元忠開始著急了:「張說,你難道要和張昌宗一起誣陷我謀反嗎?」
張說這才反應過來,怒斥道:「魏元忠,你身為宰相,竟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你是大街上的潑皮無賴嗎?」
張昌宗覺得有點不對勁,催促道:「張說,你趕緊說啊,魏元忠有沒有說過這樣大逆不道的話?」
張說:「陛下,您也看到了,張昌宗當著您的面都敢威逼小臣,更何況是在朝外!當著諸位重臣的面,臣不敢不說實話,臣確實沒有聽魏元忠說這樣的話,只是張昌宗威逼利誘,想讓臣幫他做偽證罷了!」
劇情走到這裡,張氏兄弟也慌張了,他們不約而同地咆哮道:「陛下,魏元忠和張說二人共同謀反,請陛下明察!」
武則天:「哦?張說怎麼謀反了?」
張昌宗:「張說曾經說過,魏元忠是當今的伊尹和周公。伊尹流放了太甲,周公更是做了周朝的攝政王,這不是謀反又是什麼?」
張說苦笑道:「陛下,魏元忠剛做宰相的時候,臣以郎官的身份前去祝賀,魏元忠對客人們說,『無功受寵,不勝慚愧。』臣接話道,您拿著三品俸祿,承擔伊尹、周公的職責,有什麼可慚愧的!陛下,您任用宰相,不讓他們效法伊尹和周公,那要讓他們效法誰呢?臣深知,依附張氏兄弟就能立刻獲取宰相之位,營救魏元忠就會被滿門抄斬,臣只是害怕做了虧心事,以後會遭人索命啊!」
這就有趣了,張昌宗讓張說做證,卻被反咬了一口。
如果張說的辯詞是真的,今天看來很像是朝臣預先上演的聯合逼宮。如果張說的辯詞是假的,那他就是故意給張氏兄弟挖坑,更能說明朝臣想拿武則天的小情人開刀。不管是哪一種情況,武則天都不可能接受。
這個世上,不是你說話占理,別人就會義無反顧地支持你,更多的時候,言語背後的動機才是旁人最關心的。朝臣們覺得,張氏兄弟的麻煩就要來了,可武則天卻話鋒一轉:「張說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應該和魏元忠一同下獄!」
武則天很欣賞張說的才華,不想這樣埋沒一個人才。數日之後,武則天讓張說再次入宮,想要問明實情,可得到的回答卻是一樣。食古不化,不懂變通,武則天立馬就把張說關進大獄,準備讓河內王武懿宗實行審訊。
洛陽人都知道,武懿宗是「赫赫有名」的酷吏,以折磨人為人生最大的樂趣,如果讓他摻和進來,不知道要牽連多少無辜的人。接下來的幾天,奏摺猶如雪花般飛向了武則天的桌案,內容都是一致的:請求釋放魏元忠和張說,以此平息群臣和百姓的怒火,不要讓清明的政治毀於一旦。
客觀地說,群臣用道德綁架了武則天。
古話說得好,人老多情。武則天晚年回歸到正常人的心理,心境變得更加平和,因此才接受了李顯的存在,接受了朝臣的諸多要求。問題是,朝臣拿走了那麼多政治利益,她總得留點什麼安享晚年吧?
群臣要走康莊大道,總得給武則天留下一座獨木橋吧!